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焦点 > 规划视点 >

兰州首部城乡统筹总体规划通过评审

时间:2010-11-12 11:51来源:中国规划网 作者:王艳

  中国规划网兰州11月12日电 记者王艳  11月11日,在兰州市规划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第一版城乡统筹总体规划通过专家审查,作为第四版城市发展总体规划的配套,城乡统筹总体规划在进一步修改完善后,将上报市委、市政府审定。市委副书记刘为民、副市长魏志乐及有关专家出席审查会。

  第一版城乡统筹总体规划由市城乡规划局和市城乡设计研究院编制,涉及生态环境保护、聚落体系、城乡空间布局、产业布局、社会服务设施、道路交通、市政基础设施及城乡统筹发展行动计划。规划范围全市域,幅员面积1.31万平方公里。规划期限2010——2020年,近期2010——2015年。

  【远景目标】

  通过10年的努力,将兰州建设成“国家战略在西部的重要支点”和“西部区域发展的重要引擎”。

  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到2015年,兰州地区生产总值比2009年翻一番,超过2500亿元,实现经济总量的“再造兰州”。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力争突破50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与东部平均水平的差距缩小。

  “三个集中”取得显著成效。工业集中度达到80%,城市化率达到70%,土地规划经营率达到75%,现代城市和现代农村和谐交融的新型城乡形态初步形成。

  城乡差距明显缩小。城镇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2:1,城乡实现比较充分就业,社会保险实现城乡全覆盖,城乡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实现基本均衡。

  【城乡产业】

  《城乡产业布局统筹规划》围绕把兰州建成国家循环经济先行区的目标,规划在市域范围内全面建设循环型农业、循环型工业和循环型社会三大体系,着力打造十大循环经济产业链。在农业空间布局方面布局百万亩国家级北菜南运生产基地、百万亩国家硒农产品种植基地、设施农业示范基地、高科技农业区、旱作节水农业区、特色优势产业空间布局。在工业布局方面,布局兰州新区产业集聚发展区、榆中新区产业集聚发展区、定远产业集聚发展区、彭家坪产业集聚发展区、沙中产业集聚发展区、河口南产业集聚发展区、皋兰三川口产业集聚发展区和连海产业集聚发展区。在第三产业布局方面,重点发展金融业、咨询业、商贸物流业、旅游文化产业等现代服务业,形成一中心(兰州市区旅游服务中心)、一带以黄河风情线为主体的旅游发展带,三区即连城土司文化旅游区、兴隆山自然生态旅游区和永登黄土民俗文化旅游区。五轴指丝绸之路文化旅游发展轴、始祖文化旅游发展轴、青藏铁路沿线雪域高原风情山水旅游发展轴、香巴拉回藏风情旅游发展轴、兰州——陇南——九寨沟山水生态旅游发展轴。

  【生态修复】

  《城乡生态环境统筹保护规划》提出,在项目区内应用生态修复技术,使我市植被覆盖率在现有基础上提高至50%以上,并研究提出黄河中上游生态修复工程技术体系。项目完成后,在我市城区周边形成1024万亩生态林地。

  【社会服务】

  《城乡社会服务设施统筹规划》结合全市城乡聚落体系划分,将社会服务设施划分为三级。区域中心城市、次级中心城市设置一级社会服务设施;新市镇、一般乡镇设置二级社会服务设施;农村新型社区、特色村设置三级社会服务设施。

  【空间布局】

  根据《城乡空间统筹布局规划》,我市城乡空间布局将围绕区域中心城市这个区域内最高级别的中心地和能量核心,以及区域主要发展通道,依照轴线拓展、圈层推进的空间动力规律进行组织和安排,形成“五轴三空间、一核三区五片十三极”的城乡建设布局结构。

  “五轴”即兰州至西宁轴线(京藏高速)、兰州至武威轴线(连霍高速、机场高速)、兰州至白银轴线(兰白高速)、兰州至西安轴线、兰州至临洮轴线(兰临高速)等轴线。

  “三空间”中第一层次空间指市域内主要的河谷川地,包括湟水河谷、大通河谷、庄浪河谷、兰白经济带等空间,是新市镇的主要发展区和城市二三产业向农业延伸的重要地区;第二层次空间指除第一层次空间外的基本农田集中区,是一般镇及新型社区的主要发展区,沿二、三级公路进行发展,是农业产业化和乡镇企业一体化发展的空间和推行三集中的重要区域;第三层次空间指除一、二层次空间地域,包括天然森林、荒漠区、高寒草甸区及未经利用黄土丘陵区,是兰州市生态保育与生态修复区。

  “一核”指城市总体规划定的中心城区范围,面积636.5平方公里,是体现兰州作为黄河文化名城的主要载体。

  “三区”指兰州新区、兰州高新区(榆中新区)、兰州荒山造地国家示范园区(兰州经济区扩容区和城关区城北新区)。

  “五片”指连海经济开发区、西固新城工业园区、九州经济开发区、兰州榆中和平工业园区和秦王川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

  “十三极”指阿干镇、青城镇、河桥镇、甘草店镇、红城镇、金崖镇、西岔镇、什川镇、连城镇、苦水镇、上川镇、花庄镇和贡井乡。

  【城乡体系】

  《城乡聚落体系统筹规划》将全市城乡聚落体系分为“中心城市(中心城区和次级中心城市)一乡镇(新市镇和一般集镇)一新农村(农村新型社区和特色村)”三个层次五级体系。规划构成“一中心两新区三县城”的城市体系和“13新市镇28集镇多点新农村”的镇村体系,三个层次五级体系共同形成兰州城乡聚落体系新格局。

  区域中心城市指兰州中心城区,主要承担区域性和省域公共服务及生产组织功能,到2020年,城市人口规模26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约240平方公里。次级中心城市指兰州新区、榆中新区、红古城区、永登县城和皋兰县城,主要承担地方的公共服务和生产组织功能。规划建设阿干镇、青城镇、甘草店镇、河桥镇、红城镇、金崖镇、西岔镇、什川镇、连城镇、苦水镇、上川镇、花庄镇、贡井乡等13个新市镇,同步依据相应标准和产业发展模式规划设置特色村和农村新型社区。

  【道路交通】

  《城乡道路统筹规划》提出加强路网性铁路枢纽和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建设和南北向通道建设,形成“承东启西”与“沟通南北”并重的对外交通体系。到2020年,市域客运总量达到7500万人次,货运总量达到15200万吨。

  规划新增南北绕城高速公路、机场至白银高速公路、兰州至郎木寺高速公路、机场至景泰高速公路、忠和至清水驿高速公路,形成“一环(兰州环城高速公路)一联(中川—白银高速公路并西延至龙泉寺衔接兰新高速公路)、六射”指从兰州向重庆、西安、白银、中川机场、武威、西宁方向的放射性高速公路。

  规划沿中心城区形成环形快速路结构,向东、向北放射使中心城区与兰州新区、榆中新区形成快速连接系统。与此同时,轨道交通规划形成联通城关、七里河、安宁、西固和和平组团,辐射榆中新区、皋兰县,覆盖主城的核心区域、对外交通枢纽有机衔接的轨道交通主骨架。中心城区轨道交通线网由1号线、2号线、3号线和兰州西客站——西固城既有铁路共4条线组成,线网总长约82公里,地下线约47公里,共设站64座。

  【市政设施】

  《城乡市政基础设施统筹规划》以实现城镇供水普及率达到100%,农村供水普及率达到80%以上为目标,分别规划六大供水设施。据预测兰州市域范围内除中心城区及区域中心城市外,排放污水量为每日9.54万吨,因此,在县城、乡镇及镇镇区规划建设一批污水处理厂和站。

  使城市基本实现燃气化,永登及皋兰县城气化率达到70%。各县区及乡镇、镇镇区集中供热的普及率达到70%,乡村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50%。到2020年,全市域农村固定电话用户达到25万部,小灵通及手机用户达到20万户,宽带及互联网用户达到15万户。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