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焦点 > 公众关注 >

惟願山河錦繡國泰民安—訪香港華僑華人總商會榮譽會長施乃康

时间:2025-07-15 10:36来源:香港商报网 作者:为之
   「最近,我在廣州、福州、北京等地,先後會見了東南亞華人華僑僑商會的會長們,以及香港不同界別的著名商會社團領導和企業家。座談中,我們談及諸多話題。這些僑商會領導都是知名的愛國人士與企業家,他們大多有着五六十年乃至數十年的事業奮鬥生涯,歷經艱難困苦,走過創業路上起起伏伏的坎坷磨難。但當我們聊起今日中國面對國內外各種矛盾壓力時,大家都深刻感慨,習近平總書記在新時代秉持『惟願山河謇C、國泰民安』的執政理念,一路走來非常辛苦、極為不易。大家全面肯定,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率領全體黨員與全國人民一張藍圖繪到底,從解決溫飽問題到建設小康社會,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黨中央堅持正確義利觀,有原則、講情誼、講道義,展現出大國擔當。中國為人類減貧和發展事業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向發展中國家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幫助,為維護世界和平作出了偉大貢獻。」香港華僑華人總商會榮譽會長施乃康在北京接受記者訪問時,深有感觸地說。
 

《新時代德育教育實踐路徑研究》課題開題座談會與會嘉賓合影
 
   愛國是立德之源立功之本
   「孩子們要爭做民族的脊樑,一定要把我們國家建得強盛起來」「希望你們好好努力、奮發圖強,做一個堂堂正正、光榮自豪的中國人」。7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山西省陽泉市參觀百團大戰紀念館時,對在場的青少年們寄予殷切期望。「對每一個中國人來說,愛國是本分,也是職責,是心之所繫、情之所歸。」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始終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他強調,愛國是「一個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
   「我們並不是生活在一個和平的世界裏,但很幸撸幸粋€和平的祖國。外交為民永遠在路上,我們願繼續用行動告訴每一位海外同胞,無論什麼時刻,無論身處何方,你的身邊有我們,你的背後是祖國。」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引用的這段話,讓海外華人華僑與僑商會會長們及海外華人華僑企業家倍感親切,內心溫暖。身處異國他鄉,能感受到祖國的庇護,這份安全感讓他們由衷動容。
   施乃康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常說,自己的根永遠在中國,無論身在何處,祖國始終是心中最深的眷戀。在與海外僑胞的交流中,他總能感受到大家對祖國的赤罩摹4蠹壹娂姳硎荆獙⑦@份祖國給予的安全感與歸屬感化為動力,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一定要讓子孫後代不忘祖國,將愛國之志切實轉化為報國的實際行動,為祖國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施乃康的話語中,滿是對國家發展的深切感慨,也飽含着一位海外遊子對祖國的赤子深情。
 

施乃康參加《新時代德育教育實踐路徑研究》課題開題座談會並發言
 
   華僑赤子心繫祖國教育事業
   施乃康與延安有着深厚而特殊的緣分。1996年5月1日,他在《香港中華工商報》頭版發表了長篇文章《延安不能忘記》,文章開篇便深情寫道:「我不是延安人,也沒有喝過延安的水,沒吃過延安的小米,但我從懂事時起,便對延安有一種深厚樸素的感情。」在他心中,延安是革命聖地,是中國共產黨人艱苦奮鬥、為人民中腋5木裣筢纾@種精神深深吸引着他,讓他對這片土地充滿了敬仰與嚮往。
   時隔15年,2010年3月,施乃康再次踏上延安的土地,心中感慨萬千。歲月流轉,但延安的紅色精神依舊熠熠生輝。這一次,他帶着對延安青少年的關愛,為延安萬花小學捐贈了10萬元人民幣。《延安日報》第二版頭條報道了這一消息:「2010年4月2日上午,菲律賓施氏國際實業投資集團向寶塔區萬花學校捐贈儀式在萬花學校舉行。菲律賓施氏國際實業投資集團董事長施乃康、總經理廖輝向寶塔區萬花學校捐贈人民幣10萬元。」
   延安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白慧芳出席捐贈儀式時,對施乃康的義舉給予了高度評價。她表示,施乃康先生雖然多年在海外發展,但始終心繫祖國,對祖國和人民充滿熱愛。他情深意重,淡泊名利,重視精神追求勝過物質享受,在關係到祖國切身利益的時刻,總會義無反顧地站出來,盡最大努力維護民族尊嚴和祖國利益。施乃康先生愛國報國的奮鬥經歷,震撼並淨化着人們的心靈,他那股癡迷的愛國熱情以及為民族興盛所做的貢獻,令人敬佩。此次菲律賓施氏國際實業投資集團向寶塔區萬花學校捐款10萬元,用於扶持當地教育事業發展,充分體現了施乃康董事長對延安青少年健康成長的深厚情誼,也彰顯了海外華僑華人對祖國教育事業的關心與支持。
   自2010年那次離開延安,至今又過去了15年。這15年來,施乃康始終牽掛着延安的發展,一直很想再去延安,為這片紅色土地做些更為實際的貢獻。他常常念叨着延安的孩子們,希望每一名延安學生都能傳承和發揚紅色革命精神,像當年的紅軍一樣勇敢無畏、堅韌不拔,長大後成為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他也多次表示,自己會繼續不遺餘力地支持和關注延安的教育事業與經濟發展,用實際行動為延安的進步添磚加瓦。
   立德樹人創新踐行教育強國理念
   在對教育行業的考察過程中,施乃康來到了大連太陽穀華夏學校。一進學校,他就被一幅校訓楹聯深深吸引:「利在一身勿忠玻谔煜卤刂之」。這副楹聯所蘊含的家國情懷與擔當精神,讓他感慨頗深。同時,他也被華夏學校創辦者李顯峰校長獨特的創新教育理念和發展模式深深打動,更被李顯峰校長與學校老師及學生家長們自覺自願扎根中華大地,全力將紅色基因和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植入每個孩子血脈的艱辛實踐所深深感動。
   太陽穀華夏學校緊緊圍繞「為誰培養人、怎樣培養人、培養什麼人」這一核心問題,系統研發出立德樹人基礎教育九年制教學體系,經過不斷實踐與完善,現已形成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的可行性教學方案,為培養優秀人才奠定了堅實的教育基礎。
   在教學體系構建上,學校有着鮮明的特色。小學階段,建立起以心性教育為理論的五育並舉育人體系,注重培養學生的品德、智力、體質、美育和勞動素養,讓學生在成長初期就得到全面發展。中學階段,則形成以項目制教學為特徵的社團育人體系,涵蓋人文、政法、理工科技、經世商學、國際外交、軍事、藝術、醫學、教育九大社團。這種分類培養模式,從基礎教育階段就開始定向為國家培養重點領域的人才,讓學生能根據自己的興趣和特長,在相應領域得到深入培養。此外,學校還推出了一整套適合人才培養的優秀師資養成計劃,通過立心、立身、綻放三階段課程,幫助教師打破過往的固化思維,提升自身素養,讓教育重新回歸本源,更好地肩負起培養人才的重任。
   施乃康說,太陽穀華夏學校的辦學從心性教育開始,秉持立德樹人、培根鑄魂的理念,這一點尤為可貴。心性的自然體現各有不同:心性加政治素養可成就政治家,心性加科學精神能成為科學家,心性加藝術天賦會造就藝術家,心性加教育情懷能成為教育家。學校的事跡不僅感人,更讓每一位來訪者深切感受到,在這裏,老師精心呵護每一個學生的成長,從小就幫助他們樹立起極高的理想信念,提升綜合素養,培養社會貢獻心性。這樣一來,孩子們長大後無論從事什麼行業,都有可能成為傑出人才,為國家和社會貢獻力量。
   「太陽穀華夏學校在傑出人才培養方面的創新探索,特別是在國家最需要的政法、科技、文化、商業、教育、外交等重要領域基礎人才培養方面,找到了一條現實可行的道路。」施乃康的話語中,滿是對這所學校的肯定與讚賞。
 

 太陽穀華夏學校校長李顯峰(左六)、執行校長於小童(左五)和學生們在北京與施乃康合影
 
   打造中國式家校共育樣板
   黨的二十大首次將「家庭家教家風建設」寫入報告,家校共育成為社會焦點。作為先行者,太陽穀學校組建「家長講師團」,半年帶動近400位家長參與,推動家校共學共進。
   學校倡導知行合一,組織家庭參與公益活動,讓奉獻成為教育的一部分。如今,華夏志工足跡遍布全國,並在廣東、福建、浙江等地推廣經驗。依託200家明德書院,該模式已覆蓋20多個省份,惠及數百萬家庭,獲教育界廣泛認可,並被授予「遼寧省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稱號。經過九年探索,太陽穀形成可複製的中國式家校共育體系。2024年12月,70餘位校長和教育專家齊聚首屆中國式家校共育校長論壇,共商發展之路。
   2024年11月召開的遼寧省教育大會,省委書記郝鵬強調,要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發展,打造基礎教育優質化、職業教育融合化、高等教育卓越化的教育強省。這為遼寧教育發展指明方向,也讓太陽穀華夏學校等創新實踐者備受鼓舞。
   為此,施乃康在《香港商報》發表了《立德樹人創新書寫教育強國的答卷》,在《人民政協報》發表了《立德樹人創新書寫教育強國的答卷》與《勇擔立德樹人重任書寫教育強國篇章》兩篇文章。這些文章深刻闡述了太陽穀華夏學校的教育理念與實踐成果,在香港、澳門和內地教育界引起轟動,讓更多人關注到這種創新的教育模式。
   人民政協報社和人民政協網為此專門召開「立德樹人 築牢教育根基 《新時代德育教育實踐路徑研究》課題」座談會。20多位來自全國政協委員、教育專家、學者和投資辦學知名人士應邀參加,大家各抒己見,圍繞新時代德育教育的實踐路徑展開討論,紛紛報名進行太陽穀華夏學校教育課題研究,為中國教育改革提供可實施的教育方案。
   從心系延安教育事業到關注太陽穀華夏學校創新辦學模式,施乃康用行動詮釋了愛國報國的信念。這正是千千萬萬愛國人士的縮影——他們懷着對祖國的無限熱愛,在各行各業默默耕耘奉獻,為實現山河謇C、國泰民安的美好願景貢獻力量,共同繪就民族復興的壯美畫卷。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