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焦点 > 公众关注 >

城市发展:落寞的兰州与奋发的银川

时间:2019-01-06 10:12来源:中国规划网 作者:汪志民 李倩
    有的城市在时代洪流里璀璨夺目,有的城市在时代洪流里策马扬鞭,有的城市却在时代洪流里自我瓦解,更有的城市在时代洪流里愈发平庸。个人来兰州快十年了,深有体会的是,兰州就是那座越来越平庸的城市,提起兰州,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人都会心有不甘的说一句:这些年兰州的发展真的被耽误了。这次15年后再到兰州,粗略的感觉,较2001年那一次要好一些了。 那时的兰州,一幅衰蔽之相,与1980年代末的兰州完全不能相比。
    然而2001年之时,恰逢经济低谷,尤其是重化工业遇到市场寒流,加之1998年的国企改革,重创了兰州城市自信心基础的几大国企,城市之萎顿立即显现。人心迷惘,不知何去何从。
    现在的兰州,已从过去的萎靡中有所恢复,借助房地产经济,正在努力重新梳理城市格局,重建自信心。但是这一轮重建却是缺乏产业基础支撑的,石化工业又处在一个低谷,很可能再也没有新的繁荣,新的产业又很难建立起来,兰州很有可能将蜕变成一个消费型城市, 支撑她的只是一个省会城市和西北军事重镇的源自政府和军队的购买力。


    当然,这样的观察很难准确,我自己对甘肃并无研究,而且这些年从一个旁观者偶尔瞟两眼兰州,有自己不同的心态背景。80年代之时,自己刚从一个农村娃进入城市,可以说在兰州初步进行了自己的“城市化改造”,眼里看兰州这样一座大城,充满了新鲜感和敬畏之心,所以看这城市,也觉得十分齐整,有气度有格局有情调,自己也因而十分喜欢这个城市。不可否认,兰州在计划经济年代引入靠国家政策和扶持是一场巨大的成功。一五期间全国156个重点建设项目,西固就占了6个,兰炼、兰化、兰铝都是共和国的长子;奠定了兰州今日的工业基础。三线建设,国家投入近百亿将13个大中城市的一批重要项目迁入甘肃(例如从上海迁来的佛慈制药),随之带来大量资金、人才、政策。上世纪50-70年代,兰州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城市基础建设跨越式发展,成为中国发展最快的城市,这种现象被称为“兰州现象”,在那个特殊时期,兰州教育事业成就辉煌,科技事业全面发展,工业企业迅速发展,为国家经济作出重大贡献。


    15年之后如今的我,心态平静也冷静了许多,加之这些年钻研区域经济,体会城市经济体的种种规律,对城市的认识已然变得多层次丰富了些。 再看兰州,知其困境,也知其努力调整之不易。冷眼旁观这座城市,可能会更客观一些了。
    银川我是第一次来。原来的想象中,这最多是一个中等城市,与兰州完全不在一个重量级上。毕竟从历史上而言,宁夏与青海一样,原本只是甘肃省的一部分,银川与西宁一样,只不过是甘肃省的一个州城,其城市只不过与天水相当而已。 但这次到银川,却很惊奇于她竟然是一个煌煌大城,与兰州不遑多让矣。
    朋友听说我们下一站银川,作为一个去过银川的兰州人,她很确定地说,银川很不错,城市很大气很漂亮,比兰州好多了。这话从一个兰州人嘴里说出来,让我颇感讶异。在银川逛了一天半,却也觉得她说的有道理。
    银川从过去的根本不能与兰州相提并论,到今天可以被人们拿来与兰州比一比,这本身就是她自身的一个巨大提升,当然同时也是兰州自己的一种相对衰落。此消彼长,因此落差变小了,身形接近了。


    从城市格局上来说——
    兰州处在陇东高原之上,万山之中的黄河谷地,严重受制于地形,城市格局施展不开。25年前兰州市区建成面积约100多平方公里,整个兰州盆地中,还有很多空地,城市从容地延展,还有呼吸的空间,街道也很舒展,人们流动较少,公共交通也还够用。现在的兰州,黄河谷地之内的每一寸空间都已充分利用,而且塞满了房子,连市区边缘的山上,都开始建许多房子了,根本没有供城市呼吸的空间了,可以说憋得喘不出气来,倘若不是还有一条黄河——至少河面上没法建房子,为城市留下了一带空旷的空间—— 作为兰州城市的出气口,那么兰州城可能已经要憋得肺气肿了甚至要爆炸了。
    一句话,兰州现在太拥挤。这种拥挤跟香港那种拥挤还不同,因为香港就是一个海边城市,整个城市四面向海敞开着,全都在透气,城市的呼吸是通畅的;而兰州就挤塞在一个小小的兰州盆地之内,南北两面荒山挤迫,整个城市的呼吸是不通畅的。
    兰州想要解决问题的办法是从2010年起建设“兰州新区”。兰州新区位于秦王川盆地,是兰州、白银两市的接合部,南北长约49公里,东西宽约23公里,总面积800平方公里,规划建设面积246平方公里。按照目标,希望达到100万人口。
    兰州新区问题不在于是否应该搞,而在于能不能搞成功。距离主城40公里以上来搞新区,国内最典型的有两个,一是广州的南沙新区,一是天津的滨海新区,我认为都是失败案例。这二者未来倘若有成功的希望,一定是做成了巨大的工业区和物流基地,而不是城市中心区,而且它们肯定不能疏解主城区的人口,反而是以新增人口为主。它们与母城的关系,是相对独立于母城的一座独立的新城,而不是母城功能的延伸与扩大。
    银川的城市格局则要好得多,她不须面对兰州受制于地形的困境。银川整个城市位于银川平原之上,银川平原总面积有1.7万平方公里,差不多是陕西关中平原的一半。这个面积对一个省来说不算大,但对银川市来说,却足够敞亮了。
    所以银川的城市格局拉得很开,原来的城市沿包兰铁路两侧布局,规模颇小,在90年代初也就50平方公里的样子。但现在银川城市向东西两侧大幅拉开,以北京路为东西向的主轴,构建城市主干道路网,路都很宽,除了CBD区域外两边的楼房却都不高,加之很从容的绿化,所以整个城市很有西方尤其是美国城市那样宽松伸展的模样,在中国则有浪费土地之嫌。
    我很怀疑银川市区200万人口这个数字,因为宽敞的城市中,几乎见不到太拥挤的人流。这一点也不像中国城市而像美国城市。


    ——从城市的交通组织来看:
    兰州作为一个东西狭长的城市,这一点与深圳很相似。这样的格局既有利于交通组织,也不利。有利的是:只要东西向交通组织好了,就基本解决问题了。
    深圳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三条东西向的主干道,深南大道、北环大道和滨海-滨河大道,其中后二者是城市快速路,全立交,而中间的深南大道在能够立交的地方也尽可能立交。兰州迄今为止仍未建成东西方向全立交的城市快速干道,能够打通北滨河与南滨河这两条路已相当不易,可以说是兰州城市交通的大手笔,但没有“城市快速路”,交通的效率就很成问题。现在兰州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需要大投资,但兰州没有这个财力。
    深圳的问题是建地铁太晚了,兰州更是。到现在为止,地铁1、2号线还没有建成。即便有东西向的城市快速路,根本解决问题还是要靠地铁,兰州至少需要三条东西向的地铁线,河北一条,河南两条。
    银川则根本不存在交通拥堵问题,除了老城的个别路段。仅地面交通就够了,短时间看不到银川建地铁的必要性。如何优化地面交通可能是银川的一个小问题。
    银川市区南侧,引水为渠,积水为湖,建成了连片的城市水体,则更为银川增加了风景。有人谓银川为塞上水城,现在看真有这个味道了。以银川这个规模的城市、这样的城市格局,整个城市的生态环境做到现在这个样子,在西部绝对是一个传奇了。
    当然这也跟银川没有多少工业有关。银川基本上就是一个消费型商业城市。兰州对黄河的处理,可能是整个城市设计的最关键性败笔。固然兰州受地形所限,河北岸就是连绵的荒山,河南岸就是最核心的城市带,但是想想在80年代末之时,黄河两边还是有许多空地的,倘若对黄河与城市的关系有前瞻性的理解,断不至于搞成今天这样子:高楼大厦林立在黄河的两岸,有密不透风之势,而河道两侧都尽可能地硬化了,如今的黄河最多是一条盆景河。
    设想一下,雁滩这块地方,倘若不开发为住宅区,而是做成一个类似张掖市那样的湿地公园,会怎样?黄河两岸倘若有两条城市森林带,遍植桃树、白杨,那样的兰州会怎样?
    所以,兰州这个城市,可惜了。黄河在兰州没有成为一种城市生态的净资产,没有把整个城市美化起来。这不能怪黄河。


    ——从两市与省的关系来看:
    兰州本来是大西北的绝对中心城市(陕西省严格意义上算不上大西北,它应该是华北或中部的一部分),但现在格局越做越小,变成了仅仅是甘肃省的省会城市。银川当然现在也仍只是西北一个小省的省会,但是她有潜力继续做活(没必要做大)商业贸易,成为一个于西部而言最为宜居的城市。
    大环境差不多,但是做成什么样子,关键看人。我跟部分宁夏干部有过接触,觉得他们市场经济的意识要高过甘肃的干部。这可能是未来两城竞争的关键因素。其实我想说的是,“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是所有中国城市必须解决的问题,也是它们必须寻找的出路。沿海城市的繁荣,靠的就是这“三化”,内地城市的落后,原因也出在这个“三化”。
    站在兰州的母亲河畔,河两边的建筑还是以住宅为主,而且少有玻璃幕墙的结构,夜晚除了白塔山和中山桥周边,其他地方只能是一些非常普通的灯光,这可以算是城市发展阶段方面的原因,其次再加上坑爹的基础设施,所以兰州绝好的黄河夜景被严重浪费,没有得到应有的文化和经济价值,想想也是真的特别惋惜。


    确实,这些年兰州的发展被耽误了。在2015年以前,兰州的房价整体比西安平均高20%。兰州给我的感觉和西安差不多,都是两座默默无闻的城市。只两三年时间,兰州便被西安远远的甩在了身后,西安的经济总量也是突飞猛进,城市的建设和营销这方面更是将兰州彻底淹没,在重庆、成都和西安这三座城市璀璨的光芒下,兰州愈发平庸,这让生活在这座城市里有梦想的年轻人心理落差很大。
    毕竟,有时候选择一座城市,就像是嫁人,你打心里希望它更上一层楼,否则总心有不甘、抑郁寡欢。城市越有活力,这座城市的人才更有魄力。
    这些话虽然刺耳,但是,让人无法回避,也不能在回避。别人建高楼,兰州也建高楼,别人修地铁,兰州也修地铁,城市产业空心化,不知道自己该干嘛? 兰州,真的需要想想自己的理想是什么?需要知道一个老大哥的责任是什么?因为甘肃需要一个强兰州,西北需要一个大兰州,中国复兴需要一个有声有色的兰州。兰州,你真的该找回昔日的雄心和壮志,早日重树昔日的荣光和辉煌!
    目前这一轮的改革,可以说是考验地方大员们见识与判断力的时候啦,嘴上的讲政治没有问题,但是倘若真的认为这是中国的方向,从而政治、经济和文化上全面保守化,那么只会搞死本地区的经济与社会活力,从历史的长河来看,殆害一方百姓。 在这个时候,讲政治的同时,深入推动本地区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改革,才是远见卓识的地方大员们所应该做的。

    编者按:
    其实特别想看着兰州这座城市变好,兰州是我的第二故乡,在这里重生、学习、工作,感激这座城市带给我的一切!这里既有源远流长的丝路文化,又有陇原文化源远流长,各路圣贤诞生于此。近些年,作为甘肃省的省会兰州,城市竞争力持续下滑,产业结构相对偏旧,在各个城市发展日新月异之际,兰州似乎在严重的官本位思想中无法自拔。过去这些年,兰州过于倚重石化、装备制造等产业,而对城市产业的创新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重视不足。真实的原因也许是,如果随便卖几块地整几个楼盘,创造的税和收入都能超过十个阿里巴巴,这样的城市真的会有转型升级的动力吗?这座城市的官员真的会有耐心和决心去培育新兴产业吗?
    国家队兰州—西宁城市群的定位是是我国西部重要的跨省区城市群,人口和城镇相对比较密集,水土资源条件相对较好,自古以来就是国家安全的战略要地。甘肃、青海两省将着眼国家安全,立足西北内陆,面向中亚西亚,把兰西城市群培育发展成为支撑国土安全和生态安全格局、维护西北地区繁荣稳定的重要城市群,因此,兰州需要承担更大的责任,承担更大的责任就意味着要加快发展自身,只有自己发展了,才能在稳定西部,支撑国家安全,助力全面脱贫发挥更大的作用,但是严重的官本位却一次次阻碍了兰州的发展。
    纵观东西部的各个城市和产业的发展,一座城市,一个产业,是否能够快速顺畅地发展起来,取决于诸多因素,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营商环境的好坏。说到营商环境的核心就是政府的服务能力和官员的服务意识。兰州市委市政府在转变干部作风和改善营商环境方面出台了多项措施,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个人多次暗访,基层公务员的作风和服务意识还是存在很多问题。一是由于种种原因,现在的一些干部坏事不敢干,好事不愿干,干脆什么事也不干,很多亟待完成的工作,被他们搁着;许多早该办的事情,被他们拖着,明明是庸政懒政,还振振有词,拒不认错,更不改正;二是兰州市很多公务员视野狭窄,能力不足,很多办事方法方式均延续以前的老方法,根本不适应目前的现状,技术环节繁琐,办事流程冗长,标准不够明细,“弹簧门”现象严重;三是办事官员刁难投资者相沿成习,几成常态,吃拿卡要盛行,许多官员内心已将之奉为办事之圭臬,凡是未给好处的,均被视之为“不懂规矩”,事情就放在那里搁着,直到对方“懂了规矩”为止。分工很细的部门,一个一个地排在那里,投资者必须一个一个地公关“摆平”。并且这种公关,并不是简单地给点好处就能摆平的,还必须设计周到、处置妥当、给足面子才行。
    我爱这片土地,但正因为爱它,才不能看着兰州一点点腐化下去。如果兰州不根除这严重的官本位思想,就无法真正成为一个能承担的起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心城市,一个人民安居乐业,享受发展带来红利的大都市。人民的尊严都无法保证的前提下,谈何发展?瓜农被逼刺杀城管案打脸还不够吗?建设文明城市就必须是杜绝一切小摊小贩吗?多少发达国家、一线城市都杜绝摊贩了吗?兰州被誉为是瓜果之城,但瓜果大量上市时的瓜农呢?撵走瓜农兰州就文明了吗?这么大一座城市就不能容得下一个瓜贩?就不能人性化执法,给瓜农一条生路?
    兰州应该多向杭州和成都学习,兰州的官本位思想,注定了兰州没有如阿里巴巴、希望集团这种民营经济商业巨子,阿里巴巴在发展过程中,杭州没有一味地去制止和反对,反而得到了杭州市政府的大力支持,马云也成了杭州的最佳代言人,民营经济也在反哺这座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如果杭州没有阿里巴巴,如果杭州不是全球电子商务的中心,G20这样的国际盛事能落在杭州身上吗?这可是与首都北京争辉的事。就算杭州是千年历史名城,就算习大大在此工作过,G20仅会因为这些历史原因在杭州举行吗?阿里巴巴和杭州是互相成就的关系。杭州如果没有阿里巴巴,至少不会这么快打入新一线城市。很多人才被北上广深的高房价逼走,撤到了杭州,因为杭州能保证他们的收入不低于北上广深,特别是互联网从业者,杭州有阿里巴巴、网易杭州公司等知名民营企业可以选择。而兰州呢?年轻人回来找不到工作,也安放不下那些有理想,有抱负的年轻人的灵魂。
    有人提出,杭州的发展不是阿里巴巴一个公司的功劳,确实,杭州有太多优秀的民营企业,比如笔者很喜欢的娃哈哈,很敬佩宗庆后先生。但阿里巴巴确实是推动杭州在世界上影响力增大的功臣。特朗普上台后,马云成为非政府代表被川普接见,马云,以杭州人的才智,征服了世界。
    如果以前我们还能抱怨地理位置的原因,但是今天这个接口恐怕就不成立了,兰州的山多,可是和重庆比一比,是不是就弱爆了。在一带一路战略下,兰州地理位置优越,拥有别的城市艳羡不已的黄金大通道,从某种意义上说,兰州什么都不缺,就缺明智领导人和廉政的干部群体,缺少的是兰州人民的意识改变,当官的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他们是为人民服务的,不要再无底线迷恋、崇拜公务员了,勇敢的走出去,你也可以成就一番事业。
    最后,如果兰州不根除严重的官本位思想,就永远只是一个看上去经济还行的省会城市,而非经济强市。民生才是考验政府的第一指标,GDP什么的,大家看看就可以了。如果兰州不改变严重的官本位思想,就不可能完成复兴,也就不可能成为真正的西部强市和国家中心城市。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