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焦点 > 公众关注 >

美丽的呼和浩特城市建设 年年都有新变化

时间:2015-05-07 07:54来源:中国规划网 作者:刘丽

    编前:今年2月28日,呼和浩特市正式被中央文明办命名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创城”不仅是一次提升城市文明的洗礼,更是一项全方位的惠民工程。“创城”提升了市民的文明素质,提高了我市的城市文明程度,提升了市民的幸福指数。从今天开始,本报将从城市建设、创建惠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践行核心价值观等多角度推出系列报道,以集中展示我市在“创城”工作中取得的骄人业绩。

    出行更加方便快捷

   “我来呼市整整20年了,在这里安家落户、娶妻生子,我是看着这座城市一年年变美的,首府的发展变化真是太大了,越来越有大都市的味道了。”说起首府的变化,来呼多年的通辽籍市民刘先生有太多的感触和回忆——那时的首府平房多、楼房少;那时骑自行车半个小时就从东跑到西,从南跑到北;那时的首府冬天生炉子,煤烟味呛得人直咳嗽;那时去公园要买票进公园……而如今,首府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抓住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发展契机,在城市建设方面,实施了一系列惠民、便民、利民工程,使生活在这座城市的每一位市民都真真切切地得到了实惠。

    为尽快形成首府环城经济带,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完善城市道路系统,改善出行环境,市委、市政府决定加快快速路建设步伐。这是一项事关城市长远发展的重大工程。这项工程巩固了近年来的建设成果,夯实了城市发展的基础。

    快速路工程是我市有史以来最大的城市基础设施单体项目,总长度为65公里,连接了城市二环及两个高速出口,共设置13座立交桥、6座跨河桥、12座跨线桥、23座人行天桥、2座地下通道,工程总投资137亿元。该工程13个标段实现了当年全面开工,当年完成主体工程总量的90%,基本实现了主体工程全线连通。工程建设者们正加班加点抓紧施工,力争大干一百天,争取在7月底全线竣工通车。目前,各标段主线主体工程正在进行桥面铺装、防撞墙施工等。建成后的快速路设计双向六车道,时速80公里,不设信号灯。

    为了改善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去年,呼市安排市政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改造任务144项,安排改造小街巷47条,实际完成了55条。为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呼市推进中心区道路改造、续建道路、新建道路、桥梁及人行通道、电杆迁移等工程,共计74项。今年,市政府将新建续建道路、桥梁及通道工程66项,改造维修小街巷42条。

    去年,在全市主要路段投放了5000余辆公共自行车,为满足更多市民的出行需要,今年,首府将增加投放公共自行车2900辆,增设公共自行车运营网点90个。

    近年来,首府地区每年购进新型清洁燃料车,不仅更新了“服役”多年的老式公交车,改善了乘车环境,更是降低尾气排放,减少空气污染。今年,呼市将新增公交车辆400台,目前呼市万人拥有公共汽(电)车数量达到12台,城市公共交通分担率达到20.7%。今年,呼市新建大学城场站等5座公交场站,完成东客站场站等两座公交场站的续建工程,改造公交候车亭500个,规划设置公交优先专用车道50公里,启动公交都市公交智能建设示范工程。

    去年,呼市调整了出租车价格,还将陆续新增出租车1000辆,“打车难“问题逐步得到解决。

   “再过几年,呼市有了地铁,到时候出行就更方便了。”这段时间,刚刚批准的呼和浩特轨道交通建设方案给广大市民带来惊喜。

    随着地铁的建设,很多人开始琢磨着新的投资方向和寻找未来的商机。

    公共服务得到优化

    近年来,呼市加大城市污水处理力度,辛辛板、章盖营、公主府污水处理厂即将提标改造。呼市每年都要新建、改造城市给水、污水、中水管道管网,新建、改造雨水管道及箱涵,城市雨涝现象逐步得到改善。

    我市非常重视居民饮用水安全,对城市集中式供水、自备供水和二次供水单位的卫生管理情况,集中式供水出厂水、末梢水和二次供水水质卫生状况,依法进行监督监测。同时加大二次管网改造力度,根据测评要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按规定划分保护区,水质达标率为100%。

    我市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也不断完善。2014年,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老年病房楼全面竣工,新的市结核病防治所投入使用,市中蒙医院进入装修阶段,市妇幼保健院、精神康复医院完成主体建设。新建旗县蒙中医院2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个。8家改革试点医院取消药品加成,让利患者644万元。试行医师多点执业政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力量得到加强。建立乡村医生巡诊制度,方便了2.8万偏远地区群众看病就医。将重特大疾病住院救助最高额度提高到10万元,普通疾病救助最高额度提高到1.5万元。市社会福利院、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特殊教育学校和6个旗县区综合社会福利中心投入使用。

    我市加大社会救助力度。2014年为23.9万低收入农户发放“煤补”1.4亿元。全面落实自治区和我市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资助政策,为1475名新考入大学的城乡低保家庭子女每人一次性发放补助4万元(专科生3万元),为235名城乡低保边缘等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每人发放补助6000元,两项合计5285万元。

    从2013年1月起,我市市四区的城市低保标准提高到550元/月·人,5个旗县提高到500元/月·人,比2012年月人均提高119元。

    2014年,我市的社会保障水平也进一步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月人均增加196元。全面落实原国有集体企业大龄下岗失业人员社会保险缴费救助政策,惠及10427人,补助保费4700万元。完善了失地农民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将大青山前坡及城市规划区内失地农民纳入政策覆盖范围。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430元,年度报销封顶线提高到12万元。将城乡80周岁以上享受低保老人全部纳入高龄津贴发放范围,5053名老人受益。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96个、39150套,基本建成38515套,配租公共租赁住房5024套、廉租住房1907套。

    居住环境舒适优先

    据统计,截至目前,我市各公园游园、道路、绿化工程及庭院等共栽植各类树木800万株,为打造更加宜居、美丽的首府城市做出积极贡献。今年,我市重点实施草原丝绸之路文化主题公园、乌素图河景观整治工程。完成103省道出城口绿化工程,完成乌兰夫主题公园等5处公园游园、金桥开发区部分道路和环城水系景观绿化的改造提升工程,对新建成桥梁、道路全部实施绿化。今年我市将新建改建公园和游园13个,改造绿地10处,对8条道路绿化进行升级改造,中心城区新增绿地面积23万平方米。

    大青山前坡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和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基本完成。万亩草场、5万亩森林公园、哈拉沁生态保护区、乌素图生态旅游区、大青山国家级健身登山步道等节点工程已向市民开放。

    老旧小区改造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惠民工程,近年来,市政府投资5.58亿元,已经完成300个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工作,惠及群众15.6万人,还投资2100万元完成210个小区的标准化物业管理升级改造工作。今年,我市将新改造老旧住宅小区304个,完成400个老旧住宅小区准物业管理升级工作,新建各类便民市场100个,改造城市边角地块30处,新增公厕37座。

    如今的呼和浩特环城水系,碧波荡漾,鸟语花香,空气清新,景色秀美。广场上,每天都有不少市民或者跳起欢快的舞蹈,或者漫步锻炼……尽情地享受悠然自得的幸福生活。

    美丽的呼和浩特,在不经意间,悄悄地发生变化。(记者刘丽)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