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0年底被列入全省首批27个小城市培育试点镇后,崇福,这座千年古镇由“镇”到“城”的蜕变征程由此开启。此后3年,崇福以“跻身全省一流小城市”为远大志向,从完善规划着手,相继开展了征地拆迁年、项目建设年、城市形象提升年和系列百日攻坚战活动,向改革要红利,激发内在活力,把崇福培育成宜居宜业的“美丽小城”。 据统计,2011年至2013年,全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21.89亿元,年均增长33.8%,地区生产总值221.56亿元,年均增长19.7%,财政总收入34.81亿元,年均增长21.7%,其中税收收入22.72亿元,年均增长23.3%,目前崇福城镇化率达67%。 今年初以来,崇福镇第二轮小城市建设悄然启动。这座古镇又将如何突破创新、布局未来?对此,记者专访了桐乡市委常委、崇福镇党委书记徐鸣阳。 记者:崇福是一座有着6000多年文明史和1100多年建镇史的江南古镇。2010年12月,崇福镇被列为全省27个小城市培育试点镇之一。面对这一机遇,朝着“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的目标,这座拥有厚重历史的老县城如何一步步实现“华丽转身”? 徐鸣阳:列入全省首批小城市培育试点镇,对崇福而言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因为崇福原本是一个老县城,老县城的市民有一个城市梦,但由于过去县城撤掉之后,基础设施相对落后,而小城市试点的确立无疑给崇福人带来了希望、信心和动力。 自列入小城市培育试点镇之后,崇福镇党委、政府目标明确、步伐坚实,以调整完善城市规划、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强城乡环境治理、加快城镇人口集聚、强化社会综合治理等为抓手,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改革创新和新型城镇化道路。 经过3年小城市建设培育,如今的崇福,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市功能日趋完善、综合实力显著提升、体制机制日益健全、众多历史遗留问题得以有效解决、干部队伍能力素质明显提高……可以说,崇福镇第一轮小城市培育试点已经圆满完成了市委、市政府提出的3年行动计划。 记者:桐乡市曾提出2011年至2013年3年时间实现中心城市、乌镇镇、崇福小城市“一市三城”的城市空间发展格局。崇福在这“一市三城”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承载了怎样的梦想? 徐鸣阳:崇福历来是桐乡的副中心、桐乡西部的中心,得益于老县城的前身,无论是城市功能、城市规模、产业基础还是人口集聚、辐射能力,崇福都具备着与生俱来的优势。崇福作为“一市三城”的一部分,其自身定位有3点:一是桐乡接轨杭州的产业承接桥头堡。崇福位于桐乡西部,是桐乡距离杭州最近的中心镇,崇福到杭州的时间比到桐乡市区的时间更短。二是桐乡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崇福是桐乡第一大镇,亦是第一强镇,通过小城市培育加快经济发展,力争成为桐乡经济发展一个新的增长极。三是通过小城市建设,使崇福成为推动桐乡新型城镇化水平整体提高的重要平台,吸引更多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 记者:小城市建设,经济发展始终是核心和重点。众所周知,皮草是崇福的生命,也是崇福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在小城市培育和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双重背景下,崇福的皮草产业如何转型升级? 徐鸣阳:崇福皮草产业的转型升级分“四步走”,从原材料市场建设到加工染色、研发设计再到生产销售旅游集成,将逐步实现“一条龙”产业链和差别化竞争格局。一是拓展原材料市场的建设,将崇福的原材料市场做到“价格最优、品种最多、交易量最大”,成为全国皮毛原材料的主要集散地,为皮草产业的发展奠定基础。二是在工业园区建设皮草生态产业园,着力提升皮草深加工和染色水平,通过“五水共治”倒逼皮草加工制造水平的提高,即“污染减少、质量提升、效益增加”。三是进一步提升皮草服装的设计能力。目前崇福正加强海外合作,引进意大利等国外皮草设计师团队,提升崇福皮草的总体设计能力。四是在皮草的生产销售上做文章,利用生产、销售、旅游一体化的皮草小镇建设,引进高质量皮草品牌企业到崇福来生产加工产品,并利用其工厂直销店的优势提升崇福皮草服装的销售能力,同时结合桐乡大旅游格局,把皮草销售与旅游紧密结合。 记者:今年是崇福镇第二轮小城市培育试点的开局之年。在上一轮小城市建设完美收官的同时,崇福新一轮小城市培育试点的号角已经吹响。在未来3年小城市建设中,崇福将如何继续自我突破? 徐鸣阳:第二轮小城市培育试点与第一轮相比,崇福将面临更加激励的竞争与挑战。第二轮崇福镇小城市建设的总体思路是:以全国新型城镇化为契机,紧紧抓住全省新一轮小城市培育试点的战略机遇,以建设运河古镇·时尚新城为导向,加快推进新型农业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以及服务业的现代化发展,着力弘扬运河文化,增强时尚元素,优化空间形态,围绕建设“中国皮草名城、江南运河文化古城、杭州都市区宜居宜业新城”和建成全省一流小城市的总目标奋力拼搏。 在此过程中崇福如何继续突破?我认为着力点在于产业发展和人口集聚。产业发展和人口集聚是小城市建设的永恒主题,没有产业发展,没有人口集聚,那只是一座空城。而目前崇福小城市建设最值得我们骄傲和欣慰的是人气,这是崇福宝贵的资源,因为城市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就是人,没有人便不能称之为城市。因此接下来,崇福将以工业园区、古城旅游区、中央商务区、崇福新城四大平台建设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产城融合,使小城市更具活力。 记者:崇福在小城市培育试点过程中多次提到“跻身全省一流小城市行列”。如何看待“一流小城市”的定义?如今的崇福距离“一流小城市”还有多远? 徐鸣阳:“一流小城市”需要满足一些指标:譬如城市规模在12平方公里以上、城市人口在10万人以上、财政收入在10亿元以上、gdp在100亿元以上……这些是主要指标,当然,要真正达到一流现代小城市的标准,还需要更多考量。 目前,崇福距离全国一流小城市还有一定的距离,但崇福一直在努力。可以说,如今的崇福,距离一流小城市的梦想已越来越近。 小城市的目标永远无止境,我们遵循老百姓的梦想,逐年提升小城市的功能,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指数。一流小城市其实并没有一个既定的标准,只有老百姓认可的标准才是真正的标准,老百姓觉得这是个幸福的小城市,那才是真正的一流小城市。尽管小城市有众多考核指标,但老百姓心目中的指标或许跟考核指标不尽相同。所以说,小城市建设永远在路上,小城市建设永无止境。
对于崇福而言,小城市培育“前3年修修补补,这3年大刀阔斧,再3年红红火火……”也许3年是一个周期,接下来我们会制定更多的3年行动计划。今后,我们完全可以梦想崇福作为杭州都市区宜居宜业的新城,我相信这是一个近在咫尺的美好愿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