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近两年的《银川市生态规划》和《银川市产城一体化规划》编制工作即将进入尾声。10月15日,银川市规划局邀请市发改委、国土局、水务局、旅游局、工信局、建设局、环保局等10多个部门及滨河新区管委会、阅海湾中央商务区管委会、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各县(市)相关负责人,就规划成果提出了完善意见。 记者从银川市规划局了解到,2013年7月,银川市开始启动编制工作,委托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编制《银川市生态规划》和《银川市产城一体化规划》。历时近两年的规划编制工作,将为银川今后的城市发展提供科学决策,在全域银川总体发展战略引导下重点研究银川的城乡统筹,产城融合和同城化发展问题,构建产城合理规模和空间布局,为生态保护建设和产城融合保驾护航。银川市规划局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银川市生态规划》从银川全域范围开展生态本底研究,从空间发展、清洁能源、水资源利用、绿色交通等八大系统,平原、山脉、黄河、湿地等九大要素全面解读银川生态发展情况。这一规划确定了市域生态廊道,提出禁建区、限建区和适建区,从全域生态安全格局、中心城区生态格局、生态承载力等多方面为银川生态建设规划设计了蓝图。《银川市产城一体化规划》则将银川定位为沿黄经济区融合发展的“枢纽”、宁夏回族自治区经济腾飞的“引擎”,呼包银榆经济区产业升级的“触媒”,西北自由贸易的“制高点”,中国内陆开放型经济的“示范区”和世界伊斯兰国家经贸合作的平台。通过对三次产业布局,按照精密增长、科学发展、以人文本的理念,细致分析了资本、劳动力、原材料、生态、政策、交通、城市建设、创新等要素的分布格局,提出以健康产业网络、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产业网络、先进装备制造产业网络、葡萄产业网络、羊绒产业网络、特色文化旅游产业网络、能源化工产业网络、现代服务业产业网络等为主的八大产业网络。(记者 陈玲) 国际新闻联盟中国城市频道 中国规划网(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