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焦点 > 公众关注 >

城市建筑物:不要一味“巨大”

时间:2014-09-28 08:34来源:中国规划网 作者:黄伟明


    上周,在和一位朋友聊天时他谈到了在上海陆家嘴开车的感受:“堵着车,感觉自己被金茂大厦、上海中心这些‘擎天柱’给包围了!这是在开车吗?简直就是在夹缝里钻来钻去。”朋友戏称这是在上海感受到的“巨大”压力,当然,这也是很多生活在上海的人的切身感受。

    就拿陆家嘴来说,不断比高的摩天楼层出不穷,似乎高度代表了一座城市有多现代化。可是除了地标性的高度,这样的高楼云集会不会给人带来压抑感?上海的城市规划会不会受影响?想想整个城市虽一到夜晚就灯火辉煌,出一趟门却常被堵在高架上的情景,我们实在难以赞美,我们在规划城市时是否把人性化放在了重要位置?

    我曾在去年9月写了《“炸掉”烦恼》,也同样提及了有关城市规划带来的空间危机、视觉危机和情感缺失问题。当时我提到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城“乱搭建”的历史故事:由于全城都是百年的历史建筑,只有东南方有两栋三十多层的现代建筑,出于对城市风貌的保持,多数斯德哥尔摩人都支持炸掉这两栋格格不入的现代高楼。这在我们看来是多么“浪费”的一件事,但出于对城市规划的重视与批判以及对历史文化的协调与保护,他们理所当然地认为比起城市面貌保护而言这都不算什么。而我们呢?城市“巨人症”有四处扩散的趋势。

    对于城市规划,要拆旧建筑,要造新建筑,百姓不该只是旁观者;上海的传统风情建筑越来越少,曾经迷倒世界的“老上海”如今也只能在浦西为数不多的几条马路上寻到踪影,这样的城市规划究竟以何为本?

    我想,做到人性化规划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城市规划的决策者,更要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严格把关、多听意见。像上海这样充满历史底蕴、拥有特色建筑的城市不应该放弃历史传承,在现代化深入的过程中不忘江南特有的“小清新”,就如朱家角、松江那些满载文化的老建筑,都能拿来借鉴成为点缀城市的亮点。当我们能在市中心看到更多“小清新”的建筑和公共设计时,相信效果会更好!
    国际新闻联盟中国城市频道 中国规划网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