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街头这样的公厕还不多
走在路上,你有没有遇到过突然想方便却找不到方便之地的尴尬?作为一项便民设施,公共厕所不可或缺。记者了解到,目前长春的公厕数量远没有达到标准,而选址就是一个难题。一边是市民内急时无处如厕的抱怨,一边是相关部门规划建设却无地可用的叹息,长春城市公厕供需的“两难”矛盾亟待解决。 公厕现状>> 长春的公厕不到1200座且分布不均 据长春市环卫部门相关人士介绍,目前长春的公厕不到1200座。而近几年,建公厕的数量越来越少。 “按全国的标准,每2500—3000人就需建一座公厕,而目前,我们远远没有达到。”长春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局环境卫生管理处工作人员说。 现有公共厕所主要分布在城区主干路、公园、车站等人流密集区,而一些商圈、非主干街道等地方则几乎没有,分布极不均匀,这也使得不少司机在开车途中特别是经过人流稀少处时,经常随地方便。 记者踏察>> 繁华商圈一厕难寻 想“方便”时不方便 记者在长春市三个繁华商圈重庆路、桂林路、红旗街进行了踏察。 在重庆路的一个大路口,马路两侧都是大大小小的商铺,唯独不见公共厕所的身影。从大经路走来,记者只在与人民大街的交会处看见一处公厕。 随后记者来到了桂林路,连续穿梭了几条小路,在路边明显的位置没有见到一个公共厕所。向附近的商家打听,商家表示,隔着几条街有一个公共厕所,但是不太好找。按照商家所指的方向,记者一路询问,找了7分钟才找到那个公共厕所。红旗街的情况和前面两处相似。 另外,这些公厕虽然属于免费公厕,但限定时间至晚上10点结束,并非全天候开放。 尴尬境地>> 不受市民待见 新建公厕选址难 “想新建公共厕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选址难。”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局环境卫生管理处负责人说。 “人们在内急的时候希望附近就有厕所,然而厕所再怎么保持清洁都有气味,因此多数百姓不希望把公厕建在自己家门口。”在采访时,该负责人觉得这是最大问题。 而另一方面就是地段,要建厕所,一般选择繁华街道、商业区、人流量大、居民较多、群众反映强烈并宜于建厕的地点作为公厕建设的位置,但无奈有些地段价格高,资金短缺,想建也建不成。根据城镇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凡商业文化街、步行街、菜市场、集贸市场等人流集散场所附近,都应建造公共厕所。“这些我们有规划,但越想拓展增加,就越难得到附近居民的同意,我们也无奈。”环卫管理处工作人员表示。 市民声音>> 公厕管理不善影响周边居民生活 “民心工程”为啥不得民心?公厕是关乎百姓日常生活的大事,政府出钱建公厕却为何陷入如此尴尬的境地? 市民张先生直言,过去条件有限,长春市建的大多数都是旱厕。刚开始老百姓是没人反对的,因为这确实解决了市民如厕的实际困难。但是好景不常,厕所管理不到位,引发的一系列问题让人们对于在自家附近建公厕“望而生畏”。 正因为有着不堪回首的往事和现实,所以很多市民不愿意把公厕建在自家附近。当年的旱厕,刚刚建完的时候也是整洁一新,可过一段时间就完了,管理松懈、挪为他用、开放时间不固定,到时候受罪的就是百姓。 专家声音>> 缺乏整体规划是公厕选址难症结所在 商业街寸土寸金,老城区建成多年,居民也不愿开门见厕所。面对公厕遭遇的种种难题,省社科院专家一语中的:缺乏公厕先期整体规划和开发占用公厕用地,成为公厕选址难的症结所在。 “在商圈的发展规划中,一直没有将公厕建设纳入考虑才是根本原因。”专家认为,近年来,在新城区楼盘、商圈的规划设计时,公厕并没有被纳入配套设施的考虑范围,公厕成了一大历史遗留问题。 专家的观点得到业内人士认同,从事城市规划设计工作的杨先生一直关心城区公厕的配套建设。“十几年前,南关的老城区都能找到地方建厕所,为何现在找不到地方?选址有难度但不能成为借口,根源在于规划初始环卫设施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而据长春市二道区某律师事务所的汪煜律师介绍,国家的城乡规划法有明确规定:“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应当优先安排基础设施以及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现代城市建设中,尤其是在步行街等人流量较大的场所,在最初的规划和建设时就应该考虑公厕等公共服务设施的选址,而不是等建成后再给公厕找地方。 破解之道>> 公厕建设与项目建设同步进行 对于应如何改变当前城区部分街路、商圈公厕少,市民如厕难的困境,省社科院专家表示,长春市在新城开发、旧城改造过程中,应把公厕与建设项目的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同时投入使用。 同时,专家指出,选址难的另一个问题在于传统公厕“脏、乱、差”的形象深入人心,商家担心影响生意,市民担忧影响生活。从这方面看,提高公厕的卫生条件和建设水平,才能解决公厕选址难的问题。“如果公厕可以像居民家中的卫生间或者酒店的卫生间一样干净,周边的居民就不会反对,所谓的选址难就可以得到破解。” 有益尝试>> 发补贴鼓励沿街商家开放公厕 据了解,对于目前公厕建设难的现状,环境卫生管理处已经采取了一些尝试的做法来解决逛街市民如厕难的问题。 据悉,今年朝阳区市容环卫部门与一些商家签订协议,目前已有6个单位和商家对外开放公厕,为市民提供方便。“对于临街开放公厕的单位和商家,我们每月发放500元的补贴。”市容环卫局的相关工作人员介绍。 下步计划>> 探索引导社会资金介入公厕建设 据长春市市容环卫局的工作人员介绍,下一步将继续推广这项工作,力争在年底之前在全市开放40—50个这样的公厕。 记者从长春市政府了解到,有关部门正进一步探索引进市场经济机制,引导社会资金介入公厕建设的管理方法,如在公共建筑附近建公厕、私人投资建设公厕等。 而在这些长远规划还未实施前,通过路人共享路旁商场、超市等处的厕所来缓解难题不失为当前一种最佳的过渡方法。 外地经验>> 上海、武汉在商圈设公厕“全景图”便民 因为步行街一般位于城市中寸土寸金的地段,建设公厕需占用不少地方,所以,国内不少知名的步行街也存在公厕建设数量不足的问题。但在上海的南京路步行街和武汉的江汉路步行街,管理单位会将沿街商户的内部公厕位置用“全景图”或者“公厕指示牌”的方式,告知逛街的游客和市民,以缓解如厕难 (记者 刘佳雪/报道 张景泽/摄)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