咔嗒…咔嗒…,在开往广州的轻轨列车上,蒙志明常常陷入对咏春拳一招一式的回味中。 佛山是武术之乡,这个城市的角落里,到处可见习拳之人,蒙志明便是其中之一。不过,他的主要工作是一名普通的工人,而在工作之余,他则是一位教授咏春拳的师傅。蒙志明有一个朴素的愿望,教更多人习练咏春拳,让咏春文化发扬光大。每周,"蒙师傅"隔日便会骑着摩托车,穿梭在佛山和顺德之间,向咏春拳的爱好者们教授拳术。一则兴趣所致,二则也可补贴家用。 电影《叶问》的热播,让咏春拳广为人知,越来越多的功夫爱好者慕名而来,其中有很多外国朋友。经朋友介绍,蒙志明开始在下班之后,前往广州教拳法。从广州到佛山之间有20多公里的路程,蒙师傅常常辗转好几次公交车。 2010年11月3日,广佛地铁的开通结束了蒙师傅颠簸的教学生活,也让蒙师傅开始将咏春文化发展的重心由佛山转移到广州。现在,蒙师傅只需要一个多小时,就可以到达广州,将咏春文化播洒到这个国际大都市。 轨道交通的出现,改变了时空的距离。1小时,就可以完成两地生活和文化的切换,生活在两地的人们,可以重新配置自己的生活。 城市车轮 在这场规模和速度空前变化的城市化进程中,大大小小的城镇急剧扩张版图。城市激变的背后,是人和生活的起伏跌宕;是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冲突与共生;是机遇和挑战交叉碰撞的前行之路…… 中国社科院日前发布的数据:过去的十年,中国有两亿人口从乡村来到城市,城市建成区面积新增31766平方公里,仅城镇住宅的建筑面积就增加了100亿平方米。城市建成区面积,相当于增加了一个瑞士,建筑方面相当于增加了22000多个天安门广场,人口方面相当于增加了一个巴西。 未来,中国的城市化有了新的历史使命。在建成鳞次栉比、气势宏大的建筑群之后,中国的大多数城市将陷入城市病的困扰:马路越来越宽广,但人们饱受拥堵之苦;绿地公园很精致,但城市空气很糟糕……从北上广深到省会城市,再到地级市、甚至是县城,城市病如瘟疫般的迅速蔓延。 拥堵与污染,是城市两大顽疾。几十年来,当城市病肆虐之时,人们也如剥茧抽丝一般,探求解决之道。实际上,大多数欧洲的城市,有过似曾相识的发展历程。诸如伦敦,在过去几百年里,这座古老的城市经历了一轮又一轮的交通考验。 作为欧洲最大的城市,伦敦曾经为经济增长和城市繁荣付出巨大代价。作为英国首都和世界闻名的旅游城市,它像磁铁一样吸引了大批银行家、科学家、艺术家以及源源不断的游客。人口的集聚使得交通不堪重负,伦敦市的驾驶员们,很多年前就习惯把一半的时间浪费在塞车的路上。 当然,除了交通堵塞,伦敦还被称为"雾都"。最近,由麦肯锡实施的一项环境研究表明,伦敦每年产生约4700万吨二氧化碳,平均每人6.3吨,其中1/4来自交通领域。研究还显示,大约90%的交通尾气排放来自公路客货运。 伦敦市市长利文斯通在2000年首次当选时,便承诺从根本上改善伦敦的交通状况。一份城市发展政策文件中显示,到2016年,大伦敦地区的城市居民将超过1500万人。而利文斯通同时在气候改变行动计划中承诺:到2025年,有害气体排放水平将要比1990年降低60%。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伦敦不因交通阻滞困扰,同时又不出现严重的环境问题。 这绝非一件易事! 城市化进程在快速推进,交通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只有更多的城郊出行者实现了个人交通与公共交通的顺畅换乘,才能根本改善拥堵地区的交通状况。 伦敦地铁是世界上最早、线路最长的地铁网络,早在1863年就开通运营。泰晤士北线路每年运送的旅客达10亿人次,尽管如此,其主要路段仍经常出现严重的拥挤情况。 2001年,为了在城市和周边地区之间提供经济、舒适和快捷的通勤服务,伦敦建设和推行模块化区域列车。例如,从希思罗机场到伦敦西部及市中心的地铁,由西门子提供的 14辆 Desiro Class332动车组,每天运送17000名乘客,缓解了机场线糟糕的交通,同时也服务于伦敦西部新建的五个车站。Desiro Class列车160km/h的速度,可以大大缩短旅行时间,15分钟的时间,要比出租车1个小时(甚至更久)的时间快捷得多。 这样的进程方兴未艾,伦敦的交通正经历着大规模现代化改造,城市东部的轻轨网络也在扩建之中。伦敦的地铁发展历史表明,轨道交通是解决大城市交通拥堵、实现低碳环保的最佳交通解决方案。 城市动脉 50多年过去了,伦敦就像一个装在轨道上的城市,每天每时每分都在轨道上飞速运转,演绎着欧洲的繁荣和流光溢彩。时至今日,轨道交通正在向智能化、管理精细化的方向发展。 西门子轨道交通集团原首席执行官在谈及轨道交通时,很推崇维也纳的案例,他认为:维也纳在实施高效交通战略方面非常成功,可以作为其他城市借鉴的榜样。 确实如此,这个以音乐著称于世的城邦,或许不那么急功近利,在欧洲大陆腹地,开创出了独特的轨道交通模式。在维也纳的轨道交通解决方案里,有轨电车大行其道。整个大维也纳地区拥有227公里的有轨电车线路,是世界上最大的有轨电车网络之一。除此之外,维也纳城际交通的44辆高速列车、40辆地铁列车使用了先进和高效的控制、信号和安全技术。西门子总计提供了300辆超低地板有轨电车,以及基于交通流量的控制交通灯控制系统,可实现顺畅交通和预防交通瓶颈。 快速延伸的轨道交通网,也为设备制造商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列车的到达控制到了以"秒"为计算单位时,意味着轨道交通的技术和管理,需要不断被刷新。拥有当前先进技术的服务商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中赢得了发展良机,比如西门子。 如今,随着轨道交通建设的热潮涌动,西门子也在中国开拓市场。早在1899年,西门子就在北京建设了中国第一条有轨电车,电车铃铛“铛铛”作响,北京人因此称它为“铛铛车”。这是当时世界上速度最快的交通工具之一,这一交通工具的出现改变了当时人们的出行方式。如今,西门子领先世界的交通解决方案遍及全中国,伴随着每一位国人的出行。如北京至天津的高速铁路,120公里长的铁路线直接提升了城市间的交通能力,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助力京津唐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京津一体化的形成。 近年来,西门子为多座城市的地铁线路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1995年,西门子就为上海的地铁建设提供重要的技术和设备;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西门子先进的信号系统保证了地铁10号线和奥运支线的成功运行,这也是西门子信号系统在全球首次运用;西门子不断赢得了重要订单,2012年为苏州、青岛、重庆地铁线路提供了先进的信号系统。 拥有800万人口的南京,目前正在为迎接2014年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而大兴土木。而这样的盛大赛事往往会带来巨大的人流量 ,交通疏导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为了缓解交通拥堵,南京市政府已大举投入建设大运量客运系统。西门子将支持南京市提升其诸多不同交通系统之间的有效协作。截至目前,南京市现已开通的全部地铁线路均已配备了西门子提供的信号系统。2010年,西门子为南京地铁2号线安装了列车自动控制系统Trainguard MT。该系统允许在35列列车与控制中心之间实时交换信息,能使既有线路的运能提高50%,也可使一条典型的地铁线每年减少1万吨二氧化碳排放,从而为环境保护以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归功于此,南京地铁的发车间隔大幅缩短,发车频率也可随客流量的增减而灵活地调整。地铁操作人员评价这个系统“非常稳定、可靠”。全长38公里的地铁2号线,每天可以输送乘客约50万人次,大大缓解了南京市的路面交通压力。此外,西门子还为南京地铁在建的三号线、十号线提供先进的信号系统。 南京、青岛、武汉、广州……轨道交通像城市动脉一样,在快速生长着。在城市化的中国,在城市病的中国,轨道交通无可替代。中国已有160多座城市的人口超过百万,历史上从来没有哪个时期、世界上从来没有哪个国家,像当下的中国,有如此多的人如此快速涌入城市。基于此,世界银行的发展专家,将轨道交通视为解决中国城市面临的最严峻挑战的必由之路。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