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焦点 > 公众关注 >

枣庄“大新城”将打造鲁南门户城市 打造四大发展轴

时间:2013-08-24 09:03来源:中国规划网 作者:胡国柱 董雪莉

2013年,枣庄市政府报告提出,集中精力建设中心城区,推进薛城区、高新区、新城区融合发展,尽快形成东至店韩路、西至蟠龙河、北至枣曹路、南至郯薛路框架内130平方公里的新城发展格局。由枣庄市规划局委托上海同济规划研究院编制的《枣庄市大新城用地功能研究》目前基本成形,规划分别从大新城空间布局、用地功能整合、基础设施统筹、道路系统梳理、河湖水系优化等多方面形象展示未来大新城的发展远景。

规划定位:鲁南门户城市

所谓“大新城”,它的范围是西至潘龙河,东至店韩路,北到枣曹路,南至郯薛路,共计130平方公里。记者从枣庄市规划局了解到,编制的大新城规划旨在按照“统一规划、功能分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原则,加快“三区合一”,优化空间布局,拉开城市框架,强化薛城区城市建设和社会管理职能,增强高新区产业集聚能力,提升新城区行政文化商务功能。

根据规划,大新城的整体目标定位初步定为京沪线上的地区性中心、枣庄行政与综合服务中心、枣庄产业转型先导区、枣庄文化宜居休闲地。通过空间梳理、用地整合、中心重构、产业统筹、生态融合、交通支撑、文化提升等规划措施,将引领打造四大城市品牌。

首先要打造的是鲁南门户城市,因为新城的区位、交通优势非常明显,高铁穿城而过,京沪、京福高速环绕,又是城市客运枢纽中心等等。其次,打造的是服务城市,通过产业转型,发展先进制造、科技研发以及商贸物流等产业,城市的服务可包含公共服务、产业服务、旅游服务。

再者,打造山水城市,依托万亩榴园、田园风光以及内部的山水体系,打造水汇山依的特色山水城市,充分体现大新城山水特色、田园特色。还要打造的是休闲城市,凭借着大新城生态人文优势,发展休闲旅游经济、健康产业以及旅游服务产业,将“生产城市、观光城市”向“休闲城市”转变。

空间布局:打造四大发展轴

合理的空间布局对提升城市功能、集聚人气商气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此项规划提出,大新城将呈现“四大轴”空间布局。

一轴:光明大道城市发展轴,是连接东西城区的城市级发展轴,城市公共服务职能轴。围绕这条轴,规划形成蟠龙河、薛城公共服务、枣庄行政中心、高新总部科研、张范休闲生活等风貌段,围绕城市重要节点,突出光明大道沿线的建筑界面连续性,打造高速出口、高新总部基地、蟠龙河景区入口的门户形象。

二轴:市级行政文化景观轴,是联系枣庄市级行政、文化、体育、游憩、生活的空间轴,展现城市面貌的走廊。将通过规划形成一个主中心(市级行政中心)、三大风貌段(山体保育段、行政文化段、社区生活段)。重点以市级行政中心为核心,向北延伸连通袁家寨森林公园、花卉苗木基地,向南延伸连通文体中心、张山公园、九顶山公园等节点,形成城市最重要的南北向轴线。

三轴:珠江路-世纪大道城市发展轴,是连接枣庄东西城的快速通道,枣庄城市形象门户轴。据介绍,这条轴线以快速交通联系为主导功能,同时起到城市门户通道和联系中心城如榴园度假区、青檀寺、市南工业园等主要旅游景点的功能。规划形成薛城产业服务、珠江路商业中心、枣庄高铁商务、新城社区服务、张范生态休闲等风貌段。

四轴:高新产业服务景观轴,是联系高新总部科研中心、高新产业区、与高科生活配套区,展现枣庄科研实力的轴线。

此外,还将构建黄河路、长江路、榴园大道、祁连山路、长白山路、店韩路几条城市功能轴,形成纵横交织、覆盖全域的城市轴带体系。

同时,规划提出未来大新城的中心体系由市级、地区级、片区级三级体系构成,形成一主三副多心的中心体系结构。即市级大新城中央活动区,枣庄行政中心和南部的凤鸣湖商贸中心、民贸中心、商务文体中心和高铁站区区域。地区级高新总部科研中心、榴园休闲游憩中心、薛城火车站商业中心。片区级包括高铁商务中心、张范主题公园中心、创意天地文化中心、教育服务中心。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