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29日上午分组审议城镇化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不少委员认为,城镇化总体势头良好,但当前也存在一些盲目性。政府应主要致力于城镇发展规划的制定和城镇公共服务体系的建立,为加快城镇化建设和提高城镇化的质量创造条件。
新闻背景: 新华网北京6月29日电 “新型城镇化需要市场‘无形之手’和政府‘有形之手’的两手配合,但要防止政府成为‘闲不住的手’而过度干预。” “我们搞的是市场的城镇化,还是市长的城镇化?”严以新委员认为,要尽可能地走市场的城镇化道路,避免以城镇化为目的一味地追求GDP的增长。彭森委员说,现在很多人希望在城镇化过程中能够拉动内需,成为应对当前经济下行的新引擎。这可能就会出现一些不顾客观规律,用行政手段人为推进城镇化的情况。 对城镇化进行过调研的彭森委员说:“现在一些地方已开始把城镇化的指标层层下达、层层加码。有的地方把重点放在扩大城市规模、新增城市人口方面,认为城市的规模扩大了,开发强度增加了,大广场搞起来了,道路搞宽了就是城镇化。” “近年来,很多地方热衷于扩城拓市,小城市要变成大城市,大城市要变成特大城市,建设风格上青睐高楼大厦,追求全国第一、全球第一。”乌日图委员说,城市不是越大越好,城市太大,不仅资源难以承受,也会降低效率。所以要大力发展小城镇,形成相互配合的城镇群,在其中有一个合理的产业分工。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