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焦点 > 公众关注 >

城市规划要“以人为本” 努力打造“市民城市”

时间:2012-10-14 09:58来源:中国规划网 作者:刘梅婷

  中国规划网济南10月14日讯(记者 刘梅婷)昨天上午,济南市规划局在山东大学举办“城市之善,在其美好-城市规划的伦理审视专题讲座”。主讲人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教授秦红岭认为,当今,城市应是为提升市民的生存质量和生活品质而设计与建造,以城市中普通市民的根本利益为本,对于普通人生活状况的全面关注,在“以人文本”的前提下努力打造“市民城市”。
  许多城市传统的街区街巷在“旧城改造”的名义下消失
  秦红岭表示,近些年来在我国许多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中,以经济发展为本、普遍追求功能效益原则的城市发展模式,已经严重地制约了城市市民品格的提升。“且不说许多城市中心传统街区和街巷生活正在消失,以前街区的老房子在"旧城改造"的名义下被高价卖给有钱的商人,脱胎为新富裕阶层或所谓精英阶层消费主义生活模式的各种时尚场所,渐渐跟原住民和大多数普通市民的关系越来越疏远。”秦红岭说道,“就连广场、街道等与市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公共空间建设与规划设计,重视的也往往是城市的整体视觉景观形象,忽视了市民的意愿和需求。”
  那么,济南在对城市中心传统街区及街巷保护方面又是怎么做的呢?记者了解到,目前济南正全力打造“山水泉城”,济南市规划局将“调整优化泉城特色标志区和商埠风貌区规划”作为下一步工作的重点。“早前提出的历史文化街区和"三经四纬、一园六坊"的更新保护,我们在肌理与格局、街道界面、建筑风格、建筑高度等方面都坚持延续济南商埠区的风貌特色,这些都是在遵照市民意愿的基础上做出的规划决定。”市规划局一位相关工作人员表示。
  市民应成为城市发展的“舵手”
  秦红岭觉得,现代主义城市设计之所以受到人们的批评和责难,就在于它在强调理性主义和功能性的同时,忽略了对人性化、多样化的关注,而走入了冷漠化、单一化和功能化的歧路。
  “城市并非专家意图和政治权力的作品,城市是基于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状态而展现出来的,那是市民的城市。"市民城市"应将市民意愿、大众口味而非长官意志或精英意志上升为城市设计的支配力量,让作为城市真正主人的普通大众,不再是城市规划和建筑艺术的消极旁观者,而在一定意义上取代规划师或建筑师而成为城市发展的"舵手"。”秦红岭呼吁道,因此,如何赋予城市形态、城市空间以日常生活的意义,重视城市空间改造对市民日常生活的影响,为普通人提供更方便、更人性化的空间,应当引起城市规划与建设者必要的重视。
  据了解,前不久济南市首次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社会调查活动顺利完成,共完成对50个政府部门、50家企业和3000户社区居民的上门访谈和入户调查工作,回收有效调查问卷3084份。结果显示,8成受访者肯定了济南总体规划,其中市民比较关心的问题有济南城市建筑特色、泉水文化挖掘和保护、停车难等问题。“那次的调查活动获得了丰富的第一手信息,为规划部门科学规划提供了依据,就像秦红岭教授说的,规划的确要听听市民的心声。”市规划局一位相关负责人说道。
  此外,秦红岭还认为,真正以市民为本的城市,不应只注重一些形象性、展示性的“大空间”规划,还要用心地设计与管理城市中一些常常被忽略的“小空间”,例如街道的转角、小巷、角落、过街天桥、地下通道、交通换乘空间、室内外过渡空间等。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