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提速 二线城市能否搭上顺风车
时间:2012-09-09 09:54来源:中国网 作者:梁现瑞
|
|
9月5日,国家发改委公布,包括24项轨道交通项目和干塘至武威南铁路增建二线项目在内的总共25个项目获得审批通过,总投资规模预计超过8000亿元。成都地铁1号线南延线工程及海洋公园站以及地铁3号线一期工程名列其中。如此多轨道交通项目的获批,将使城市建设、区域发展得到极大推动和促进。
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绵阳、南充、宜宾、眉山都有设想,甚至已经有了初步方案。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升温,这些项目是否也能因此成行?
□本报记者 梁现瑞
四城欲上城市轨道交通
《南充综合交通枢纽规划》中就有城市轨道交通内容:将在最近几年尽快启动市区轻轨建设项目。规划还提出了三个方案,其中之一由两条线路组成,整体呈“又”型,线路一从南充机场到南充市区再到火车北站,全长20公里;线路二火车北站到小龙片区,全长29公里。
2010年编制通过的《南充市城市第七次总体规划(2010-2020)》也提出,要在当地发展城市轻轨。“4年前就启动了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前期工作,目前已有初步设计方案,接下来将进一步完善,并形成可行性报告,上报有关部门,进入审批程序。”南充市发展改革委一位负责人向记者透露。
记者先后致电21个市州负责规划的部门,发现绵阳、宜宾、眉山都有意发展城市轨道交通。
绵阳市铁建办负责人向记者透露,今年,政府已开始为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做前期工作。前不久,他们刚刚组织人员到国内部分城市进行了考察,并制定了初步方案,但他没有透露方案具体内容。
宜宾市发展改革委负责人向记者透露,当地已经启动了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前期工作,目前正在进行密集调研,下一步将聘请相关部门进行设计。
眉山市综合交通办项目科副科长刘田伟告诉记者,当地对于城市轨道交通心仪已久,上个月,有关部门刚刚组织了一次专项考察,而目前的任务是要在城市规划中为未来发展轨道交通预留空间。
4个城市不全是自选动作。《四川省“十二五”综合交通建设规划》明确,“十二五”期间,将在市区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研究论证轻轨、现代有轨电车等大容量公共交通方式的规划建设。绵阳、达州、南充、自贡、内江、宜宾、泸州、攀枝花,正是四川“十二五”期间重点建设的百万人口大城市。
城镇化需要大容量公交系统
南充市发展改革委工业交通科宋伟告诉记者,近几年城市人口激增,机动车保有量迅速扩张,当地城市交通频频出现拥堵现象。目前,南充市机动车保有量已经突破21万辆,而市区人口密度超过1万人/平方公里,交通压力很大。
宋伟介绍,南充正在建设下穿隧道,这是权宜之计,随着人口增加,发展轻轨等大容量公共交通势在必行。
全省二线城市中市区人口第一个突破百万的绵阳市,其市区交通压力更大,主要交通干道临园大道频繁出现严重的交通拥堵。
2010年底,记者曾经对全省多个市州的交通状况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二级城市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堵车也快赶上大城市了,其曾经引以为傲的那种悠闲惬意,正在因日益严重的交通拥堵而渐渐远去。2010年10月的一个下午,记者在绵阳市区乘坐10路公交从花园小区前往公园口的文化广场,原本行程只需15分钟,而记者却花了55分钟。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四川省城镇人口3367万人,城镇化率达到41.83%。与此对应,全省机动车保有量已经突破1000万。而以轻轨、地铁为代表的大容量公交系统,正是改善城市交通状况,提升城市承载能力的重要手段。
二线城市轨道交通要过几道关
绵阳市铁建办负责人认为,政策将是决定四川二线城市发展轨道交通的“命脉”。“能否拿到国家的通行证依然是我们面临的最大难题。”宋伟认同上述人士的观点。之前,国家为发展城市轻轨设定了两条“硬指标”:一是市区人口达到150万,二是年地方公共财政收入60亿元。前者是该不该修的问题,后者是能不能修的问题。
从这两项指标来看,未来几年,省内将有不少城市能够达标。比如绵阳,去年市区人口就已经超过100万,地方公共财政收入突破100亿元,再过几年,市区人口达到150万完全可以实现。不过,这并不表明项目就能顺利获批,还要取决于宏观经济形势。
宋伟认为,第三道关口是环保。城市轨道要穿越城市核心区。南充的方案,轨道要三次穿越嘉陵江,还要经过市区人口最密集的区域。如何解决环保和土地问题,将是考验项目成败的关键。“菩萨请得起供不起。”宜宾市发展改革委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目前最担心的问题是轻轨建成后的运营问题。国内已经建成的项目,几乎都是处于亏损状态,这对于运营模式和政府持续的补贴提出了更高要求。
绵阳市发展改革委一位负责人却认为,评价轻轨的效益,要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不能仅仅看轻轨本身的效益,要看到轻轨对整个城市综合效益的贡献,包括土地的增值。
(责任编辑:白雪松)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