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焦点 > 公众关注 >

北京7.21暴雨后:政府至少在7个方面存在失职

时间:2012-08-13 14:58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为之

    7.21暴雨引发城市居住和生活安全话题

    ——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研究所总结“暴雨中应该吸取的教训”

    当本报与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研究所取得联系的时候,他们正在进行着灾区考察以及城市居住安全的再调研工作。万汉斌所长希望,将他们总结的“7.21暴雨应该吸取的教训”公之于众,让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城市灾害防御部门甚至每一个城市里生活的人们,从中得到启示——

    1.重大自然灾害的突发性、多发性、罕遇性增强,灾害链效应延长。国内多地、大范围的强降雨导致系列灾害发生,包括:暴雨-洪涝-地质灾害-电力中断-饮用水源-雷击、电击、重大企业生产安全、人员伤亡、旅游损失。

    2.灾害导致的直接、间接损失巨大,人员意外伤亡加大。导致社会情绪波动大、影响范围广,负面效应增强。

    3.应对灾害能力仍较低,抵御强暴雨的水平仍较低、与国外发达国家差距大,与世界城市的差距尤为明显。其中包括,地下排洪能力较差,多处地面塌陷、井盖打开;下凹型立交桥存在先天问题,地下空间开发不成体系,多为商业利益驱使,缺乏公共基础服务属性;地下排水系统质量及系统性较差,缺乏动态监测.

    4.缺乏对自然环境变化及发展规律的研究。盲目建设、修改河道、不重疏浚、区域水利防洪工程与旅游景观工程的建设矛盾甚至脱节,导致大量泄洪通道被强行改变或者堵塞。例如,挤占河道建农家乐与钓鱼池、度假地与泄洪通道的矛盾加剧;开山采石、河道采石挖沙导致的淤积堵塞。

    5.公众的社会灾害意识淡薄,缺乏安全意识,应急避灾意识淡薄,自救能力差。例如,灾害就在眼前,我自岿然不动;橙色警报后,居民无意识,与沿海台风警报与市民出行的调整形成强烈反差。应该学习日本,树立灾害纪念碑和标识牌,给日后经过的人们或重新生活该地的人们随时的警示。

    6.城市安全基础的投入与研究不够。看得到的与看不到的同样重要,地下与地上同样重要,城市与乡村同样重要,发展与安全同样重要。城市越大,各种要素积聚越多,要素之间的矛盾增加,城市的系统性风险越大。

    7.城市灾害的教育和透明度不够。很多跟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城市灾害研究被束之高阁,并未向公众进行教育和普及。例如,在2008年奥运前,北京的自然灾害与社会灾害应急风险评估等曾经进行过全面梳理,奥运之后这个工作就基本停滞,至今也未在公众层面进行任何相关传播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