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焦点 > 公众关注 >

清远要争做“9+1”城市

时间:2012-03-20 10:05来源:中国规划网 作者:付强 龙跃梅

葛长伟对话腾讯机器人。付强 摄

 

18日,清远市党政代表团赴珠三角六市学习考察总结会在清远国际会展中心举行。会上,参加考察的代表,根据此次考察的所见所闻和本职工作,畅谈感想。其中城市规划、城市管理、园区发展、产业发展等方面成为大家关注的问题。各县(市、区)主要负责人也谈了自己的考察体会。

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要与

产业规划对接

清远市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邓光荣认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是此次考察的一项重要内容。他特别谈到了农村的规划,他以自己的切身体会,认为清远农村基本没有规划,十分凌乱。他建议,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可引进财团进行基础设施建设。

清远市副市长王得坤建议,在做规划时,在北江沿岸规划文化产业集聚区,利用丰富和深远的北江文化来彰显北江文化的魅力,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拉动旅游文化发展。

清远市副市长刘柏洪认为,清远要在规划上下工夫,提高规划管理水平。他说,要借鉴考察地区的好经验和做法,尽快完成清远市的整体修编工作。突出广清一体化,主要通过在交通、服务、生态等方面努力,与广州实现良好对接。他说,要突出以人为本,把自然生态与城市化融合在一起。突出生态湖城,在规划的时候尽量做到把水系引到城市每一个角落。突出产业布局,使得产业与城市相互融合、促进和推动。

清远市规划局局长朱磊认为,珠三角地区的城市规划让人开拓了眼界,十分值得清远借鉴。在规划理念上,他认为清远应该建立宜居、包容的城市。他认为,要完善规划编制,通过产业规划与城市规划的衔接,增强城市的承载和竞争力,通过BT等方式打造配套,提高城市的凝聚力和竞争力。此外,他提出,规划部门管理方式需要进一步改变,从而提高办事效益。

建立权、责、利统一的管理体制

城市管理

建立权、责、利统一的管理体制

清远市副市长刘柏洪谈到,清远的城市管理模式还停留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上,效果不理想。他说,广州、江门将城市管理推向社会,既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同时也减少了很多纠纷和成本。当前清远正在进行城市管理体制改革,要把此次学习到的先进理念和做法融入到改革中,不断完善,改出活力和成效。

清远市城管局局长梁智威说,珠三角六市在城市规划、建设尤其是城市管理方面的理念都很先进,水平很高,很值得学习借鉴。相比之下,清远与珠三角城市在城市管理方面确实存在很大的差距,这种差距不仅仅是经济实力上的差距,而更多的是在体制上、理念上和管理上的差距。有些工作是我们根本就没想到,而有些是要求不够高,有些却是管得不够细。

对于以后的工作,他提出,一是要在提升管理效率上面下工夫。按照城市管理和执法重心下移的思路,探索适合清远的城市管理模式,建立起责、权、利相统一的管理体制,健全监督考核机制。二是要在提升管理水平上面下工夫。积极联系并引进外地高水平的园林绿化设计单位和管理公司过来,指导和参与清远的绿化改造升级设计和园林、卫生保洁的服务。三是要在提升管理质量上下工夫。参考珠三角城市“卫生门前三包”、“社会捐资种树”等成功经验,结合清远实际,制订完善相关的管理办法,引导全社会一起来参与城市的管理。

借鉴“飞地”模式,再建新合作区

园区建设

借鉴“飞地”模式,再建新合作区

市经信局副局长欧国伟认为,与考察地区相比,清远的工业园区主导产业不够突出,定位交叉重复。园区的配套建设不够完善。园区的招商水平比较低,土地的利用比较粗放。

他认为,要借鉴珠三角的发展经验,完善好工业规划。每个园区在产业定位上有所侧重,进一步明确好产业的布局。有规划,有定位,有选择性地上项目。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合作区的建设发展。大力推进民族工业园申报省级园区,及时主动去对接和完善。借鉴“飞地”模式,为珠三角的外溢提供空间。

清远华侨工业园管委会主任余国平认为,考察所到之处,都是大的平台,大的项目,大的基地,园区都有科学超前的规划,产业定位准确和科学。他谈到,华侨工业园新材料的建设也有一定的成果,广州、深圳也有很好的对接,这是一个孵化的平台,今年在新材料方面争取能全面铺开,形成规模,形成效益。他还谈到,要优选项目,优化发展,招商选资,对现已落户的低端、贡献率不大项目进行有针对性的清理。

他建议,希望市对战略新兴产业有更大的支持,华侨工业园要打造新材料、新能源,希望市里能出台更大支持力度的政策。

清远民族工业园管委会主任吴家辉谈到,民族工业园的定位,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主要有服装、鞋帽、食品、非金属深加工等产业,目前,对一些不符合该定位的产业进行了调整,明确了主导产业。如今,民族工业园已经和东莞签订了框架协议。他建议,是否可以和东莞建一个类似广东顺德清远(英德)经济合作区的“飞地”。

加快推进广清城际轻轨建设

交通建设

加快推进广清城际轻轨建设

清远市副市长刘柏洪提出,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打通与珠三角地区相连接的主干道,使清远交通与珠三角紧密相连,清远真正成为9+1的城市。他认为,在交通方面要加快落实,一是推进在建的二广、广清扩建、广乐等高速路的建设,这些高速对于清远融入珠三角至关重要,二是要加快广清从高速、广清城际轻轨等建设。此外,还要加快国道及一批省道的建设改造。

清远市交通局局长陈南坤认为,清远市交通纵向对比发展很快,横向对比还有差距。他认为,要加快推进高速公路和城市轨道的建设,打造交通的大动脉;在地方公路的建设升级改造和维护方面下工夫;在水运航道和沿线的设施完善上下工夫;在交通运输市场机制方面下功夫;在城市路网规划调整方面下工夫。

加快与广州汽车产业的合作

产业发展

加快与广州汽车产业的合作

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刘汉球认为,“没有一流的环境就没有一流的企业,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就得不到高端产业和优质人才的青睐和进入”。他提出,在营造城市软环境建设上,要通过提升办事效率,减少审批环节和程序,降低软性成本方面也有很大的差距。

市经信局副局长欧国伟谈到,与考察地区相比,清远产业的定位不够清晰,有产业,但没有产业链;有项目,但没有大项目的支撑,项目星星多,月亮少。他认为,要强企业,增活力。大力扶持民营企业的发展。针对南部地区,整合资源,促进发展。他说,要立足产业链的延伸,集中原材料供应,推动陶瓷产业的升级。逐步把销售等要素转入清远。引导南部地区小的项目进入园区的发展。增加产业的附加值;引进新的大项目,盯住央企,多渠道的招商;大力推动新能源产业。他提出,要抓住与广州签订合作协议为契机,加快与广州汽车产业的合作,实现汽车配套产业的发展。尽快落实好合作事项。

市外经贸局局长陈慧提出,服务好现有企业是最好的招商引资。外经贸制定了下基层走访的方案,收集各项扶持政策,上门宣讲,解决企业困难,建立常态化的企业联席会议制度。

县区一把手谈发展

城市经营引领产业发展

市委常委、清远经济开发区党委书记、清城区委书记温湛滨

城市经营引领产业发展

通过考察,看到了打造好环境的重要性。无论在工业园区的建设方面,还是在城市的建设方面,环境是越来越重要的一种软实力。比如东莞的上沙社区,通过环境的改变,带来观念改变,素质得到根本提高,这些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动力。

凸显规划的重要性。珠三角六市是高起点大环境,东莞的生态园30多平方公里拿出将近一半面积来美化环境。这对于我们欠发达地区的启示是,在资金方面或许有约束,但可以先在规划上做好预留,时机成熟再行发展。

清城区下一步重点要抓城市建设管理。市里准备把北江河以南的市政建设、园林绿化、交通管理等职能下放给清城区,清城区将面临一个全新的社会管理和建设大环境,所以要吸收先进地区经验,不断提升城市建设水平;其次,是旧城改造和新农村建设方面,要进一步改善环境,这点非常关键。葛书记和江市长多次讲过要学会经营城市,以城市的现代化引领产业的发展;要不断提高村一级的集体收入。目前,城区中心区的几个街镇基本具备条件,且有政策支持,希望通过旧城改造使各村的集体收入不断提高。除了在原来返还实业用地的基础上,对于一些无土地的村,再给予一些特殊的政策,让他们集体收入切实增加。

开发区方面,一是要重点抓好规划,重点把莲湖工业园,光电产业园,大燕湖科技园区的规划做好,要沉心静气抓基建,心无旁骛造环境,真正实现科学规划从容开发;二要做好目前的土地整理工作,要科学统筹土地资源,把原来一些闲置用地整合到工业方面来,突破工业方面的土地瓶颈;最后,要转变发展观念,找好产业定位,接下来要重点实施产业的谋划和项目的引进,做好产业布局,从容谋划引进好的产业和大项目,不能急功近利。

大战略必须要有大平台

清新县委书记崔建军

大战略必须要有大平台

清远的发展,必须紧紧依靠珠三角。我们与珠三角存在六大差距,是量的差距,更是质的差距。包括理念差距,工业园区、城市化、城市生态建设差距,产业构建、城市建设、平台建设、政府服务差距。

也有六点体会。视界决定世界、定位决定地位,平台决定舞台,政策决定生命,环境决定竞争力,(包括生态环境、人文环境),人才决定钱财。

要利用好四大工具,创意资本,金融资本,政策资本,人力资本的工具。

清新要做好四件事,包括环珠三角高端主战场,区域协调发展主阵地,主体功能区主力军,党建科学化试点县。做好四大平台,包括产业发展平台,科技发展平台,文化创意平台,政府创新平台。

崔建军最后提出两点建议,大战略必须要有大平台。建议争取大政策,甚至是国家级的。与珠三角的差距,也是平台的差距。二是傍上广州这个大款。清远直线距离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只有30多公里,广州的空港经济和临港经济还在起步阶段,我们完全有机会做。

激活内在动力谋发展

佛冈县委书记华旭初

激活内在动力谋发展

对这次“南融之旅”,佛冈县委书记华旭初用“五个度”作了概括。他认为,珠三角地区的发展体现在“思想谋划有高度、转型升级有深度、项目推进有强度、自主创新有力度、环境建设有亮度”。同时,他还谈了此次学习的启示和思考。

华旭初认为,通过这次学习,深深认识到“清远要发展,就必须牢牢抓住发展是第一要务、必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他说,东莞、深圳是全省最富裕的地方之一,但他们始终不满足不松懈,即使现在已经处于很高的平台上,他们仍然保持着强烈的危机感和紧迫感,推进科学发展的劲头一刻没有放松、奋力拼搏的精神丝毫没有减弱。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

“珠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又好又快,除了国家政策支持之外,关键在于他们始终坚持解放思想。”“事实证明,观念变则行动变,我们只有不断解放思想,不断激活加快发展的内在动力,才能不断缩小与珠三角的差距。”“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华旭初表示将努力做到学以致用,按照既定的发展目标,推动佛冈发展。“具体来说,就是要给佛冈的发展定位;争当实施‘桥头堡’战略的排头兵。”他说,“桥头堡”战略核心是“南融北拓”和“双向开发”。佛冈要发展,首先要有发展的理念和思路。没有落后的地方,只有落后的思想。其次,是做好交通设施的融合和对接;最后才是产业和发展环境的对接。

下一步,佛冈要立足现有食品饮料工业基础,打造食品饮料工业品牌。同时,持之以恒,坚持做好“新农村建设”和“国际养身健康示范基地”建设两件大事。

提升园区环境,真正实现园区产业化

连州市委书记黄裕团

提升园区环境,真正实现园区产业化

通过此次考察,我思考最多的是产业的园区怎么样来搞好。在珠三角的每个市我们都去看了产业园区。规划水平、环境建设、产业定位非常准,严格把好项目关。产业园区怎样搞,我觉得就是要更加重视规划。

产业园区规划以前都有,但没有引起高度重视,总体来说,水平比较低。以前的园区规划基本上是交通、排水等最基本的规划。教育、医疗、生活配套等整个规划没有引起重视。

园区的主导产业究竟搞什么产业,一定要定好。以往,我们在产业定位方面不是很重视,产业的定位比较随意,没有经过科学论证。所以,很多园区引进的项目五花八门。

重视园区的环境建设,珠三角几个市园区的环境非常好。我们不可能像松山湖那样,但是我们可以在现有园区基础上,想想怎样进一步提升环境,引进更好的项目。

园区建设把好项目关,坚定从容发展的理念,从容发展的环境。近十年,连州基本上是饥不择食,企业选择用地都在公路的沿线。后来提出工业园区化,园区产业化,应该说也没有形成园区产业化。园区的建设方面,一定要重视园区规划和产业定位,引进高端的项目也就是大项目,以大项目带动产业集群发展。

南方日报记者 付强 龙跃梅  中国规划网广州3月20日电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