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焦点 > 公众关注 >

融入珠三角 看齐珠三角

时间:2012-03-20 09:16来源:中国规划网 作者:付强 龙跃梅

清远市党政代表团在深圳京基100大厦参观考察。

付强 摄

12日至17日,清远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葛长伟,市委副书记、市长江凌率清远市党政代表团出访珠三角六市。南眺广州、珠海、中山、江门、东莞、深圳,锁定六大城市的城市规划与城市治理经验,观察经济园区建设、政府投融资平台、企业上市和城市绿化与环保以及协调城乡统筹发展的经验。

清远市去年提出了南融北拓“桥头堡”战略,葛长伟说,此行学习考察的主要内容是厘清南融北拓之“南融”,清远要融入珠三角应怎样“融”?我们与珠三角是什么关系?差距在哪里?机遇又在哪里?学些什么?回来怎么做?

六天考察一结束,18日召开了清远市党政代表团赴珠三角六市学习考察总结会。会上,考察团成员畅所欲言、头脑风暴,为清远下一步如何实施“桥头堡”战略献计献策。

葛长伟:融入珠三角,发展标准看齐珠三角

葛长伟说,此行既有有形的收获,与广州、东莞、中山等地的政府或部分企业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又有无形的收获,大家在考察学习中开拓了眼界,感受了差距,寻求了合作机遇,也借此机会推介了清远。

葛长伟表示,到珠三角六市考察学习有三个主要内容,一是寻求合作机遇与珠三角对接,二是学习珠三角转型升级的成功经验,三是学习珠三角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的成功经验。“2008年出现金融危机以后,省委就提出我省要加快转型升级,珠三角是转型升级的重点,这几年的成效也在珠三角。清远当前也面临转型升级的迫切愿望,我们的产业结构、产业层次甚至比珠三角部分城市更加极端,珠三角转型升级的经验对清远来说十分值得学习。”

谈差距归根结底是人才的差距

葛长伟从硬差距、软差距两个方面,分析了清远市目前存在的六大差距。

首先是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他列举:“六个市的总面积是清远的1.3倍,常住人口是清远的10倍,经济总量去年(2011年底的数据)是清远的26.4倍,人均GDP是清远的2.5倍,差距首先是量的差距。”

其次是产业层次的差距,六个市第三产业的产值均超过40%,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所占比重高,产业层次远高于清远市。

三是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的差距,以公共绿地建设差距为典型,这也是代表团成员参观时最直观的感觉。

四是园区建设水平的差距,该因素直接决定和影响地方发展后劲。

五是发展理念和发展思路的差距,“科学规划,从容建设”的理念令大家印象深刻。

六是人才的差距,“粤西北地区与珠三角核心城市相比,表面上看是发展水平的差距,归根结底是人才的差距,有什么样的人才,才出什么样的思路,想出什么样的办法。”

寻机遇珠三角向北辐射的必经之路

机遇何在?葛长伟认为,他以地处珠江西岸的珠海、江门为例,珠江西岸因为比东岸后发展,没有走东岸走过的老路子,因而更有空间承接大项目。清远应充分看到发展空间的优势,科学规划,从容建设,从容发展,关键是找准路子,少走弯路。

其次,珠三角产业转移是机遇,珠三角产业转移的路径是从港澳地区和珠三角核心地区向北辐射,“清远恰恰就在这个大通道上,南融北拓桥头堡战略适应了珠三角转变发展方式的趋势,我们不愁没有产业来,关键是选择什么来承接。

清远南部地区重点发展高端产业并进入产业链;中部、北部可承接珠三角目前的中低端产业,我们有空间和条件承接珠三角不同层次的产业。”再次,交通条件改善带来机遇,随着高铁贯通武汉深圳,清远可融入珠三角一小时经济圈范围,广清城轨将清远整个纳入珠三角城轨网,清远更有条件更快融入珠三角,参与珠三角的产业分工。

怎么干?发展的标准要向珠三角看齐

下一步怎么干?葛长伟要求,厘清差距与机遇,进一步解放思想,统一认识,坚定科学发展的认识。不能再抱着“七连冠”的成绩沾沾自喜。实现新跨越,不是量的跨越,而是发展方式和经济发展质量上要实现新跨越。南融珠三角,也是走出山区的过程,走出大山,融入珠三角,发展的标准要向珠三角看齐。”

如何融入珠三角,在硬环境方面,一是抓紧完善规划产业发展布局,重点做好产业规划、城市规划、园区规划,从容建设前提就是抓好规划;南部地区就是按照珠三角标准规划建设。

二是提高针对性,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招商重点瞄准珠三角包括港澳地区的产业转移、央企以及内地优质企业,同时注重培育清远市本地有潜质企业。全市各县(市、区)及工业园都要下大决心引进大项目、大企业,以带动力强的项目为招商重点。

三是提高城市化水平,优化发展环境,特别是完善园区配套,提升承载能力。

在软环境方面,突出抓好人才队伍建设,优化深化改革干部选拔制度,面向全国招才引智;提高政府服务能力,抓好考察学习落实。葛长伟要求,要抓好考察学习成果的落实,相关部门分解任务跟进这次考察学习中达成的各项合作意向。

江凌:以“从容发展”理念引领清远发展

清远市委副书记、市长江凌从从容发展、产业发展平台、做强城市、资本运营等四个方面对此次考察发表了讲话。他认为,向珠三角学习,主要是学习先进的理念,谋划发展的方法,这样的学习才能更加有效率。

从容发展变被动承接为主动谋划

江凌说“从容发展”是此次考察中必须解决的最重要的理念问题。他认为,珠三角地区前三十年的发展,使得很多城市的发展已经到达极限,由于都是改革开放后建立起来的,现在面临着三旧改造等问题,需要推倒重来。

他提出,对清远来说,应该从珠三角地区发展中总结教训,使发展更加从容。他从几个方面对“从容发展”作了阐述。

首先,从容发展不等于放慢发展。他说,清远下一步的发展既要质量也要速度,“可能一段时间为了追求质量暂时放慢速度,但最终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清远虽然起步比珠三角晚,但经过多年发展已经有一定的总量和基础,尤其是随着交通大动脉的建成和使用,发展的优越条件更加明显,“下一步的发展标准和准入门槛必须提高”。

其次,要从过去被动承接珠三角的产业转移变成更主动的谋划产业发展。“被动承接产业转移很难做到从容,人家给你的东西要不要都是这样。”

此外,“从容发展,就要沉住气,先把规划、园区的配套等方面的基础工作做好。”江凌说,今年清远的经济增长目标调整到12.5%,就是考虑到要放弃一些低质量的发展。他还认为,从容发展不单是南部地区,北部地区同样如此,“在不具备发展工业的地方,守得住青山绿水本身就是从容发展”。

产业发展平台:“产业平台好,产业发展就快,质量就高”

江凌提出,随着区位交通条件的改善,各地方区位的差异会逐步缩小。在这种情况下,城市产业发展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产业发展平台的问题。“产业平台好,产业发展就比别人快,比别人发展质量高”。他认为,清远很重要的工作就是要把产业平台做好。没有好的产业平台就不能参与到新一轮的发展竞争,“只能在后面拾遗补缺”。

做强城市解决区域不平衡需要做强城市

江凌提到,珠三角30年发展很大的教训就是没有用城市化指引工业化,无序的工业化带动无序的城市化,回过头来要花很大的精力来解决城市的遗留问题。他说,清远应该吸取教训,现在开始,要用城市规划引领,使得下一步的工业化与城市化和谐发展。

此外,他提出,要真正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也需要城市化水平。“不把城市化提高,要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提高农村收入问题是一句空话。”

他认为,下一步清远必须要把做强城市当成重要的战略来谋划,围绕城市建设,加大工作力度。

资本运营将作为下一步重要的工作方向

江凌认为,园区的建设、城市建设等都需要资金。此次考察中每个城市公共设施投入都非常大,但这些资金都不是政府财政投入,主要通过资本运营来实现。

他认为,首先要储备土地,将一些闲置的土地想办法收到政府手中;建立政府的平台进行资本运营;利用社会资金,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土地升值,实现良性发展。他说,清远如何实现这样的资本运营,需要好好来琢磨,下一步,资本运营将作为一个重要的工作方向。最后,江凌认为,只要清远把一个理念(从容发展)和三个关键问题(产业发展平台、做强城市、资本运营)解决好,清远未来的发展将会更好。

●南方日报记者 付强 龙跃梅  中国规划网广州3月20日电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