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焦点 > 公众关注 >

警惕城市建筑巨人症复发

时间:2010-07-22 10:27来源:未知 作者:白雪松

  最近由于调控的影响,此前高烧的住宅市场火热程度有所衰减,商业地产有温度回升解冻迹象。而作为城市中集住宅、商务、酒店、写字楼于一身的城市综合体,不仅重回城市视线,而且接下来或许又将迎来一轮的综合体"搏出位手段大比拼"。而在高度上追求"最高"、在面积上追求"最大",就成为最简单、最直接的手段。

  新近爆出湖南长沙某号称"全球最大单体高层建筑"的商业项目奠基,其宣传口号一直是"总建筑面积赶超迪拜塔"。室内走一圈就达38公里的周长,在这个二线城市,不知算不算太长。

  在另一个大城市重庆,"第一高楼"的冲动也从未停止。早在4月就爆出预建超过620米的"双子座",誓要超过在建的重庆 "第一高"--从2005年一路加高到现今455米的某建筑群主楼,这一高度早已超越439米的台北101大楼以及马来西亚双子塔、上海金茂大厦等已建成的超高层建筑。

  而在此之前不久,北京通州的新城规划里,也要建设类似纽约帝国大厦的全球地标式建筑。

  这些还仅是全豹之一斑,诸如此类的例子不胜枚举。

  不仅是商业项目,城市建筑近些年偏爱超高、超大的趋势一直持续。历时6年、2010年初终于建成的哈利法塔(原名迪拜塔)一度凭借其不断加码的高度,成为超高地标爱好者的膜拜对象。人们更熟悉它的旧名--迪拜塔,在它建设期间,中国建筑设计者们频频爆出各类挑战中国建筑传统高度以及造型的迪拜"致敬品",中国各级城市管理者们也频频宣布在自己的地盘上即将产出"第一高"、"第二高"等建筑地标。

  豪情盖过了理性,高度压倒了一切。总之,尤记得那几年间,超高、超大、超常建筑设计频出,要么是高入云端笔直如柱,要么是造型奇特扭曲变形,中国得以被称为"世界建筑试验场"。

  直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结束,再到世界范围内金融危机爆发,波及中国,这一建筑巨人症候方有所缓解。此后,一些号称最高、最大地标类建筑销声匿迹,至今鲜有报道,不知所终。也许有的还在艰难筹建,在是否削减高度、控制规模上煞费苦心;有的干脆停留在图纸和炒作阶段,至今无果。

  之所以今天重提要警惕建筑巨人症复发,除了前述城市综合体再热、需要寻找新的宣传手段背景下,巨人症容易复发的原因外,还有一点不容忽略,那就是2008年至2009年为了抗衡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家做出巨大财政投入拉动经济的决策,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其中重要部分,而现在这些投资正在一一落地。虽然城市基建大规模投入与建筑巨人症之间并无直接联系,但是经验表明,中国的投资热、基建热时期,往往是建筑巨人症多发期。

  目前,世界正处于国际金融危机造成的影响是否令经济再次探底的艰难判断期,国内对于房地产过热的调控也正进行到关键期。这一时期,虽然开发企业不缺钱,地方政府基建投入不缺钱,但长远打算不可不做。企业靠巨大的投入和未必契合所在城市发展阶段与规模的超前、超高大设计,地方政府靠巨资的投放和显示自己GDP实力与政绩的地标工程,这种思路和逻辑不仅是该反思的问题了。

  除了经济发展因素与经济结构转型的考量之外,更值得我们深思的是,站在建筑本身的角度,我们的建筑规划、设计思路能否从高能耗、高投入的"大手笔"上拉回,与其比拼建筑高度、建筑投资、建筑规模、建筑外观的惊世骇俗,不如在环保、节能、低耗等规划设计上开展比拼,让各类建筑更人性化、更低碳化,更符合中国国情,更具有可持续性。这同样需要发展思路和旧有思维的巨大变化。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