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焦点 > 公众关注 >

中国高铁能否铺建21世纪丝绸之路

时间:2010-03-18 12:10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中国正与17个国家商建欧亚高铁网,如果顺利,中国时速超过350公里的高铁系统最快10年内就可贯穿东南亚、中亚、俄罗斯和欧洲。届时从北京到伦敦,8159公里的路程只需要两天。这条不大引人注意的消息其实含义极其丰富。

  经济建设时代30年,有一句话为国人耳熟能详:“要想富,先修路。”六个字点出了一个大道理,即铁路的延伸意味着商路的延伸和物流成本的缩减,因此,也就意味着财富机会的降临。实际上,铁路所产生的影响不仅体现在经济方面,其影响通常是历史性的。美国是全世界最早建成完善的铁路网的国家,美国的铁路发展史表明,铁路铺伸到哪,文明、秩序和国家意志就会铺伸到哪——尽管其中不乏血腥。

  如果说之前中国的铁路建设目标仍然属于基础设施建设,旨在创造商品流通和人员出行的起码条件的话,那么,随着中国掌握了世界上性价比最高的高铁技术并掀起了铺设高潮,一个新的时代正在来临:中国现在有了一个再造曾为中国赢得辉煌历史的丝绸之路的历史新契机。

  中国高铁能否铺建21世纪丝绸之路?

  技术上不是问题。中国高铁技术发展之迅速,令美国也印象深刻。奥巴马今年1月在首个国情咨文中高呼“美国不愿做老二”时,即把中国高铁技术作为美国正在被超越的一个例证。在中国高铁可能经达的17国中,基本上都不掌握中国高铁的运营经验和技术,也无力自行建成高铁网络。一方有巨大的需求,另一方则可提供有质量的供给,这为中国与各国合作、将高铁延伸出去提供了可能。

  但是,仅凭技术供应、合理的资金安排、恰当的利润分配方案,是否就一定能保证铺建21世纪丝绸之路顺利进行,并发挥出最大效益?不一定。中国高铁的境外延伸,所经过之处的经济条件、传统习俗、土地征用制度、国家关系密切度、利益诉求重点各不相同,因此,合作建设高铁的热情度、资金筹措力度、对高铁所产生利益的分析方法也大不相同,这就要求中国在通过高铁铺建新丝绸之路时制定出详尽的、有针对性的不同预案。而当前最重要的是确定重点方向。建设高铁所需资金巨大,如果不分重点同时上马,就会孕育出巨大风险。

  从中国北部启程,经过中亚、俄罗斯到德国,衔接欧洲现有的铁路网是比较容易实行的方案,中国与中亚地区各国及俄罗斯之间具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因此铺设高铁延伸线遇到的政治阻力相对较少,加之欧洲是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与欧洲铁路网连接之后,将大大减少贸易成本和运输风险。但是,这条线路对于中国内地特别需要发展的西部地区的作用不明显;如果往南穿过越南、泰国、缅甸、马来西亚,虽然可以大大加快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实心化的进程,稳定中国与东盟的战略合作关系,但由于中国与东盟各国处在相同的生产链条中,只能加快同类型商品的互换,这种互换同样不能使高铁效益最大化。

  相对而言,从新疆乌鲁木齐走中亚到德国,是效益最大的一条线路。因为,高铁从西北向外延伸,一可以为亟待发展的大西北带来发展机会,平衡地区经济差异,二可以密切边区与中国腹地的关联度,三可以打造新的天然气进口陆路通道。此外,高铁也可沿“西南走廊”经巴基斯坦至伊朗,接通中国的主要能源进口地,同样具有减轻海路运输的风险性、拓宽中国经济咽喉要道的重大战略意义。

  不管选择什么样的重点方向,兼顾国内地区利益和对外利益、兼顾经济利益和安全利益应该作为一个必要原则。任何偏废都有害无益。现在,受中国高铁发展刺激,美国已经宣布建设涉及31个州的高铁建设计划;未来10年中,欧洲9个拥有高速铁路的国家也将总共投入2000亿美元,将目前总长为7000公里的铁路线延长至1.6万公里。高铁所具有的战略性和竞争性较之以往越加突出和激烈。这种情况,逼迫着中国高铁建设计划的战略性进一步提高。这是打造21世纪丝绸之路的首要前提。(记者  汪志民)
 

  (责任编辑:玮锋)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