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产业、低碳博物馆、绿色经济……从2008年初首次推出“低碳城市”试点至今,一项项节能减排的项目在我国各大城市启动。仅仅一年时间,全国多个城市纷纷提出建设“低碳城市”的构想,创建节能减排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新布局。
2008 年初, 低碳产业、低碳技术和低碳消费是建设 “ 低碳城市 ” 三大支撑力量。这三个方面。世界自然基金会 WWF 与当时的建设部以河北省保定市和上海市为试点,推出 “ 低碳城市 ” 发展示范项目,低碳城市建设在国正式起步。根据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定义,低碳城市是指城市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前提下,坚持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处于较低的水平。
从试点到现在低碳城市 ” 迅速受到各地热捧。珠海、杭州、贵阳、吉林、南昌、广元、赣州、无锡等多个城市提出建设 “ 低碳城市 ” 构想,低碳城市 悄然变热。
中国社会科学院乡村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社会与环境研究室主任李宇军教授说:低碳乡村热现象说明这一城市发展的新概念被广为接受,同时也说明它未来乡村可持续发展的肯定选择。
低碳城市热现象绝不是地方政府的一腔热情,建设中,原本碳排放量较大的地方企业也积极行动起来,以实际行动支持低碳城市计划。
江西省赣州市,作为全市钨、稀土等行业的领头羊 虔东实业集团等 17 家 “ 耗能大户 ” 与政府签订节能目标责任书。 2008 年,这些耗能企业节能近 11 万吨标准煤,不只减少碳排放量,也大大降低了企业本钱。
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中国低碳城市建设步伐越走越快,也越迈越大。
目前,珠海和吉林两市已经申请建立低碳经济示范区,杭州提出要在全国率先打造 “ 低碳产业 ”和“ 低碳城市 ” 并着手规划建设杭州低碳博物馆 …
低碳城市建设实现了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李宇军说,以建设 “ 低碳城市 ” 为目标,政府通过制定和实施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政策,引导企业发展绿色产业,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实现经济高速增长,同时减少资源的消耗和污染物排放,能够实现环境维护和经济增长的双赢局面。
以保定市为例,河北省公布的 2008 年经济发展统计报告中,保定市的工业增加值增速和地方一般财政收入增速,双双第一次冲上河北第一的位置,其中以新能源为代表的低碳产业增速更是高达 40% 经济产业迅猛增长的同时,减少碳排放量不打折扣。 2008 年,保定 “ 中国电谷 ” 建设项目累计售出光伏产品与风电产品分别为 500 兆瓦和 5089 兆瓦,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 1064 万吨。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乡村蓝皮书:中国乡村发展演讲No.2 也提出,低碳城市建设是节能减排和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载体,将引领未来城市建设的新趋势。同时《蓝皮书》也指出,低碳发展是中国在乡村化进程中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肯定选择,有效利用能源是低碳城市建设的核心内容。
低碳城市 ” 这个新鲜事物,目前继续呈现快速发展势头。但 “ 低碳经济区 ” 或 “ 再生能源经济区 ” 等的大量兴建,也造成光伏、多晶硅等产业产能过剩。李宇军说:低碳城市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是一个需要长期、继续革新的过程。
李宇军建议,建设 “ 低碳城市 ” 应根据各自现有的乡村特点,充分论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具有自己乡村特色的建设规划,有步骤、分阶段实施,不能急于求成。
我国的低碳城市建设面临巨大挑战。低碳产业经济总量比重低,不能支撑低碳城市的发展;低碳技术水平较低,不能满足低碳城市发展的需要;低碳消费社会氛围没有形成,制约低碳城市的健康发展。李宇军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