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人物风采 > 人物专访 >

邬贺铨:智慧城市关乎政府责任 不受商业模式制约

时间:2012-05-08 08:02来源:国脉物联网 作者:唐鹏

    专访嘉宾:邬贺铨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子学会物联网专家委员主任委员

采 访 人:唐 鹏 国脉物联网副总编辑
编者按:2012年4月25日,第三届中国物联网大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上午9点零5分是邬贺铨院士的演讲,他演讲的主题是《IOT&ICT》,庞大的信息量、极快的语速和风趣的语言,让台下很多慕名而来的企业高管、投资界人士、行业分析师以及在校学生不时低声发出惊叹。会场的微博墙上有人赞叹邬院士解读物联网“深入浅出”的本领,有人戏说他的演讲就是一场“单口相声”,有人感叹他真正的大家风范……这样的赞誉不一而足,一直延续到下午,很多听众仍在微博墙上意犹未尽。有听众说邬院士的演讲风格是“先大篇幅回顾历史”,不错,因为“看不到历史,就看不见未来”。
国脉物联网有幸对邬贺铨院士进行了专访,这也是笔者第一次近距离接触邬院士,年近70高龄,在会场待了一天时间,他依然精神矍铄,语言紧凑有力,逻辑清晰严密。笔者一直认为,专家的真正价值不在于他拥有多少知识或知道多少别人听不懂专业术语,而在于他的学识是否能传递到更多的人,并让人听懂和衍生新的思想,邬院士做到了。对于目前很多善于把简单问题复杂化来为专家头衔加冕的人而言,善于把复制问题简单化的邬院士应该说是当之无愧的大家。虽然采访很短暂,但通过几个关键问题也验证了笔者先前的判断:IT巨头仍然会领衔物联网的发展,只是它们不屑于自称为“物联网公司”而已。
物联网承受不了太多"期望",但是两化融合的很好的切入点,但与其说是一个产业,不如说是一种服务与应用
物联网不是一个软件、硬件或设备的事情,关注物联网的利益应该看得更长远些,甚至与整个国家的经济改革都有关系
不要企图说物联网本身就是一个新的产业,这样对它的发展不一定是好事
智慧城市建设涉及政府责任,智慧城市应用不受商业模式约束
唐 鹏:您好,邬院士。很荣幸您能接受国脉物联网的专访。我记得您早在2010年的中国物联网大会上就曾首次提出"物联网要降温",那么,今年您对中国物联网的发展有什么告诫或警示?
邬贺铨:当时物联网很热,"热"的本身倒不见就是坏事,但是当时"热"得不那么正常,表现出一种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势头,并且形式主义比较多。所以我当时就说,物联网应该更理智一点,不应该马上就觉得好像解决经济危机要靠它,增长GDP也要靠它。我们给予物联网太多的期望,而它根本不可能承受得起。物联网与其说是产业,倒不如说是一种服务和应用,刚才日本的嘉宾坂村健先生也有类似的观点,物联网本质上还是一个应用。如果说物联网能带动产业发展,那毕竟带动的还是那些已有的产业,物联网并没有超出原有产业的界限。比如传感器或者RFID,它毕竟还是能归属到微电子产业范畴,比如资料分析决策软件,那还是归属在IT产业范畴。但物联网会为这些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些新的增长点。物联网更多的还是属于服务于其他行业,像电力、安防、交通、医疗、社区等。因此,我们更多的还是应该把物联网看成是两化融合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也可以说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一个很好的手段。不要企图说物联网本身就是一个新的产业,这样对于它的发展不一定是好事。
唐 鹏:我们观察到一个有趣的现象,每一年的中国物联网大会召开之前,就会有一些媒体或股吧开始鼓噪,说"物联网大会要召开了,物联网股票要看涨了"等等诸如此类的言论。您怎样看待这种现象?
邬贺铨:从这两年看来,物联网发展到现在应该说已经回归理智。一些公司过去期望以"物联网"这个概念来提升公司的市场价值,或者提高上市公司的股价,随着实际的发展情况来看,这种期待已经不可能实现。就现在来说,希望继续在物联网领域发展,继续踏实做物联网应用的公司,它们可以说是比较好的看到了物联网发展的未来,而不是简单地看到眼前利益。所以,我今天早上的主题演讲里着重讲了ICT的发展,你可以回顾30年来ICT的发展路径。我的目的其实是想说,物联网也要走一段很长的路,中间会不断地深化,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利益、应用。如果说我们目前看到的物联网可以应用到很多领域,但是未来它的应用会更广泛,起的作用会更大。但是,我们要看到,物联网是未来网络中的一个很重要的内涵,未来网络发展的过程也是很长的,我们的目光要看的更远。当然,我不是说我们现在就没什么事情来做,只是我们要把利益看得更长远点。我们需要从更大的方面来考虑物联网的发展,不要仅仅把它看作是一个软件、一个硬件或者一个设备。那么,应该如何看待物联网呢?这要涉及到我们的法律、规划、标准,涉及到整个城市的发展,乃至与整个国家经济的改革都有关系。
唐 鹏:今天上午在一个圆桌论坛上,一个嘉宾也提到"智慧城市的发展对物联网产业的发展会有一个显著的拉动作用",您怎么看智慧城市对物联网发展的影响?
邬贺铨:智慧城市有很重要一块内容是实现城市运行与管理的智能化,比如交通、医保等,这些都是物联网可以应用的领域。当然,智慧城市的建设也会带动物联网产业的发展。但是物联网的应用是不仅限于智慧城市的,会涉及到更多方面。现在大家都在说,有很多物联网的应用都没有能够找到很好的商业模式,但是智慧城市建设作为未来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这是政府的责任,也就是说这是政府买单的,因此,商业模式会放到次要位置,交通、安全、市政管理等都是政府必须要做的,这是政府的责任,政府更关注的是能否把这些工作做好,而不是关注能否赚钱。所以,很多智慧城市的应用并不是商业模式主导。从这个意义上说,其他的应用需要商业模式先开路,没有商业模式开路可能不好做,而智慧城市的应用不容易受商业模式的制约,所以你可以看到很多物联网应用也期待着智慧城市的发展,而智慧城市的发展也的确对物联网应用的推广起到了作用。当然,这可能会和一些国际上的情况有点不一样。
IOT是ICT孕育到一个阶段的结果,从技术角度而言还是属于ICT领域
物联网是一个"专用网络",没有世界性的物联网,只有行业的物联网
唐 鹏:今天上午您演讲的主题是《IOT&ICT》,对30年来ICT产业的发展做了回顾与梳理,那么您认为IOT或者说物联网的发展和ICT的发展中间是不是有可借鉴的地方,或者在发展脉络上有无相似之处?
邬贺铨:从大的领域或技术角度而言,物联网还属于ICT领域,芯片也好,网络也好,数据挖掘分析的软件也好,这些基本上都是实时通信的范畴。当然,物联网的应用对象远远超出ICT行业的本身。物联网的提出也是因为ICT技术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传感器的价格大幅下降,RFID可以做得很便宜了,这个时候物联网才成为一种水到渠成的应用。另外,我们有一些比较好的云计算平台、广泛分布的网络、比较好的宽带基础设施等,这些都为物联网应用提供了很好的基础。可以说,如果没有ICT的发展,也就没有现在的IOT。也就是说,ICT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IOT也就应运而生了。当然,首先是有物联网的需求在那里,然后是基础支撑的结果。我上午之所以说ICT的发展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就是说,随着ICT不断地发展,物联网还会有更好的技术,让成本更低,分析得更精准,这是相辅相成的。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下一代互联网(包括云计算),它们是紧密相连的。
唐 鹏:我看到您在去年的一个演讲中提到,"没有世界性的物联网,只有行业的物联网"。另外,我也注意到刘海涛先生从产业化的角度也提出了一个"共性平台+应用子集"的发展模式,这里所指的"共性平台"并不限定某个行业……您能否解读一下二者之间的异同?
邬贺铨:首先,肯定没有世界性的物联网,物联网都是针对具体行业应用的,比如电力的物联网是不可能应用在交通上的,智能交通的物联网也不可能应用在电力上。并且,如国家电网公司的物联网,那么非国家电网的子公司也是连不进去的。互联网不一样,你把计算机连接到网上,你想访问哪个网站就能访问哪个网站,除非这个网站被封了。但是物联网相当于一个专用的网络,哪有全球都可以接进去的物联网?别说全球了,一个城市也没有一个城市通用的物联网。你刚刚提到的"共性平台",那是另外一回事,是说在实现物联网上面,尽管各行各业的应用不一样,但是它们有一些基本的要素是共同的。比如说,底层有感知,中间有传输等等,在这些要素里面,你可以抽取出一些跟特定行业应用不一样的共性的东西,组成一个共性平台,这是可以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有世界性的物联网。
物联网领域不可能出现百度、阿里巴巴这样的"通用型"偶像级公司
往往大企业做物联网业务不屑于称自己为物联网公司,而生产型的小企业稍微与物联网沾边就自封为"物联网公司"
未来可能会出现真正的大型物联网企业,但不见得只做物联网,当下的IT巨头仍然会领衔物联网的发展
唐 鹏:目前我们看到各个垂直行业,像车联网、智能家居等都有一些组织在推动,并且都说自己是当下最热门的行业,那么据您估计,未来如果中国物联网行业要出现像百度,像新浪这样级别的公司,您认为会率先出现在那个行业?
邬贺铨:自"物联网"被提出以后,大家觉得它的门槛很低,所以谁都可以自称自己是"物联网公司",甚至倒卖几个RFID、传感器,也说自己是"物联网公司"。这并不奇怪,大家都觉得我可以做。但实际上你要想把物联网做好,把成本做得比较低,而且适用性比较强,这里的技术门槛还是比较高的,并不像说的那么简单。所以,目前在中国声称自己是"物联网企业"的可能有几千个,甚至各个地方都有一些物联网的联盟和论坛,什么研究物联网标准的、做论坛的、做联盟的、搞产业的,等等。可以说中国没有一个技术像物联网这样一下子有这么多企业或组织涌入,这个现象很难说是好事还是坏事。但是我想,大家如果在各自领域是领先的,多关心,多参与,这本身是没有问题的。现在物联网还是刚刚起步的阶段,谁也不好说谁就是或不是"物联网公司",但是过一段时间后,那些扎扎实实在做物联网研发的公司,一定会在行业里取得比较好的成绩。
至于会不会出现像百度、新浪这样的公司,这个比喻不太好。为什么呢?百度、新浪是一个ICP,是一个互联网内容提供商,我刚刚说了,物联网本身很难有一个行业通用的物联网内容,因为行业应用是不一样的。比如电力有一个物联网,但没有必要全球都知道,只要电力部门知道就行了。所以,从物联网本质来看,不会出现一个通用的"物联网内容提供商"。但是,我想你问这个问题的含义是有没有一个这样的公司在物联网做到像百度、新浪这么大。我想,现在物联网的企业大都是中小企业,中企业都很少,很多都是小企业。那么现在物联网有没有大企业呢?有,像华为、中兴、电信、移动、联通都在做物联网,它们相对几千个物联网企业,应该都算物联网中的大企业了。但是它们都不说自己是"物联网企业",反而那些只做一丁点物联网的企业说自己是"物联网企业"。所以,未来可能有物联网的大企业出现,但是它不见得只做物联网,它肯定在原有的IT行业里头是比较领先的公司,它可以利用原有的基础资源,在它的物联网应用和服务方面起到一个领头作用。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