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古镇文化 > 古镇历史 >

浙江文化古村落:幽幽古村落 专家话传承

时间:2012-05-25 16:47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为之

 

永嘉楠溪江古村落。记者 吴煌 摄
 

  编者按:浙江是我国历史文化村落保有数量较多的省份之一。据省农办牵头组织的调查,在浙江大地上,坐落着609个历史文化村落,其中古建筑村落324个,这些文化村落年代上起南宋,下至新中国成立前后,或古韵悠远,或景观独特,折射出浙江丰蕴深厚的历史文化,是我们共同的文化家园和心灵故乡,是世人了解浙江历史、浙江文化的重要窗口。

  面对这些先人遗留下的珍贵的历史遗存,我们该如何保护?本报就此约访了3位历史文化村落保护领域的专家。希望通过我们的报道,会有更多的人们来关注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历史文化村落、走近历史文化村落。更希望,这些历史文化村落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放异彩,成为中华文化家园中一颗颗璀璨的明珠。

  童芍素:呵护原住民

  古村落是久经历史风雨得以幸存的传统文化瑰宝,是不可再生的特殊文化资源。保护古村落是文化强省建设的基础性工程,而清醒地了解古村落的价值及其保护的规律,则是工作取得实效的前提。

  必须保护的古村落一般有4个历史文化特征:一是具有悠久的历史,并且至今仍被村落记忆着;二是有比较完整的村貌、街道、桥梁,甚至庙宇、戏台、水井等乡土建筑的物质文化遗存;三是有比较深厚的非物质文化遗存,即漫长的农耕社会里村落中代代相传的生活文化;四是有鲜明的地域特色、独特性、不可替代性。所以,值得保护的古村落是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甚至还包括自然遗产的综合集成,精致巧妙地保存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农耕社会中世世代代积累的生存智慧、生活理想与生生不息的生命轨迹。

  保护古村落,就是保护与传承我们民族的文化基因,毫不夸张地说,古村落是信息量最大的文化遗产,那里有我们民族的根系、灵魂与情感,也是我们建设文化强国所持有的文化自信的依据之一。

  当全球化、城市化和工业化给古村落带来生存危机之时,文化强国建设与新农村建设是否给古村落保护带来了机遇呢?实际上完全可以将古村落作为“美丽乡村”建设中可深度挖掘的文化资源和一种“古朴美丽”的类型来建设。其实,与新农村建设结合,在保护第一的前提下将古村落作为旅游文化资源进行合理开发,确是保护古村落的一个有效途径,也是丰富旅游文化内涵的必由之路。

  所谓保护第一是指,保护古村落之所以成为古村落的四个历史文化特征,尤其要挖掘与彰显每个古村落与众不同的文化个性,从而生动表现丰富的农耕文化的精神品格——顺应自然、从容淡定、和而不同……唯此吸引今天行色匆匆的旅者,让他们在这里重新认识世界,重新感悟人生。

  所谓合理开发,就是将乡土建筑体现的物质文化遗存修旧如旧,更重要的是将古村落遗存的民俗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存重新回到村民的生活中,甚至让旅游者也能参与其中,使传统文化基因获得当代表达,这样既保护了古村落文化的本真性,又有现代的发展风貌,这才是文化人类学意义上的古村落保护。诚如专家们称道“生活着的千年古镇”——西塘为“春秋的水,唐宋的镇,明清的建筑,现代的人。”而过度开发的古村落往往没有了原住民,也没有了本真性的活态传承的民俗文化,而只是拥有外来的大量的商铺店家,充其量只是经济学意义上的古村落开发。

  这些给我的启示是,全面深度挖掘整理古村落的文化遗存,特别提炼其中优秀的文化基因,并找到当代表达的载体,是古村落保护的前提,需要有心人沉下心来认真地田野考察、调查研究,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浙江的古村落保护还有许多成功的探索。我曾经与一些到浙江采访的外国记者交流,他们说浙江给他们最深刻的感受是: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既推进着生气勃勃的现代化建设,同时又保留着温情脉脉的文化遗存,而这恰恰是当今现代化进程中难以实现的梦境。

  当代古村落保护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很多方面和多学科的理论纷争,并不简单,但我相信,既然前人在浙江这片充满创造力的土地上留下了如此丰富的文化遗存,今天的我们一定能以清醒的文化自觉,智慧地担当起古村落保护的历史责任。(作者为《浙江通志》副总编、浙江民俗文化促进会会长)

  郑卫:修缮存其真

  在我国,大量的历史文化村落是农耕文明时期聚居形态的直接体现,而这种空间组织形式背后又蕴含着深刻的社会文化因素,例如许多村落的选址,就受到朴素的人居环境意识和哲学思想的影响;从宗祠的布局中,我们可以看到宗法制度的影子;而住宅的内部空间组织也往往反映了男尊女卑、长幼有序的文化传统。可以说,保护历史文化村落也就是保存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轨迹和记忆。

  我们在保护历史文化村落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优秀的文化传统,这是人类社会延续的重要基础。就一个特定的地域而言,历史文化村落是构成地域或民族文化特色的重要元素,它的保护对于地方性文化的保存和传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目前,由于许多历史文化村落的建筑年久失修,需要投入大量的修缮经费,一些政府甚至将历史文化村落视为包袱。但实际上,历史文化村落是一项重要的乡村旅游资源,它所蕴含的丰富社会人文元素对于旅游者而言,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兰溪诸葛村、武义郭洞村、丽水堰头村都是典型的例子。

  保护古村落,首先,要处理好保护和再生的关系。绝大多数的历史文化村落,目前仍然有人在其中居住,这就面临着传统形式如何适应现代生活的问题。少数具有典型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可以进行原真性保存,但是要所有的传统建筑都维持现状的做法也是不可取的。历史文化村落中多数建筑都是比较普通的民居,它是构成历史文化村落整体风貌的重要元素,必须保护,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也要进行原真性的保护。我们可以在保持建筑外部形态的前提下,对内部空间进行适当改造,包括结构、给排水等,改善居住条件,这样方能保证历史文化村落的生命力。当然,我们更要警惕和防止保护性拆除和维修性拆除之类的建设性破坏现象。

  其次,要贯彻整体保护的观念。历史文化村落的保护,不能将保护对象只局限于建筑物,它应该是历史环境的整体保护;不能只注重物质实体的保护,也要关注文化的保护。从作为整体的历史文化村落而言,其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村落空间布局、建筑风格以及民俗文化等,共同构成了村落丰富的面貌,因此,历史文化村落的保护内容,应该包括村落的自然与人工环境,以及村落所体现的地域文化。

  第三,要重视新旧协调设计。历史文化村落也常常存在建筑物的新建问题,需要处理好新旧协调设计,一方面,要求汲取历史建筑的元素,包括形态、材质或色彩等方面,运用到新建筑的设计上。在建筑设计层面,存在着两种倾向。一是仿古设计,这是常规和传统的做法;二是创新设计,即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进行谨慎和适当的创新,这种做法对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目前的规划和设计实践来看,创新性设计太少。另一方面,还存在空间肌理的新旧协调问题。我们必须探索历史文化村落空间肌理构成的规律和特色,使村落在更新和再生过程中,能保持新旧空间环境的协调。

  第四,要重视历史保护的技术问题。由于历经长期的风雨侵蚀,历史文化村落的建筑物,普遍存在风化、腐蚀等问题,需要对建筑物进行修缮。这是一项技术性要求很高的工程,需要在科学的修缮方案和技术指导下进行。目前,社会对历史保护技术的重要性认识仍然不足,结果造成了大量的修缮性破坏。

 

 

  葛永明:守望田园居

  村落是人类的摇篮,是人类文明的根脉,是农耕文明的精粹,是田园生活的守望地。正如梁漱溟老先生所说,“原来中国社会是以乡村为基础和主体的,所有文化,多半是从乡村而来”。

  一个古村落就是一段历史,一幢古建筑就有一个故事。历史文化村落大多经历了数百年、上千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岁月沧桑,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记忆和文化标志,是一种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

  近年来,我省一直重视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工作,一大批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历史文化村落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和利用。以西塘、乌镇为代表的一些历史文化村落,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保护利用模式,在全国都有较大的影响。

  但从全省范围上看,仍有相当数量的历史文化村落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有的已是满目疮痍,有的正在逐渐消亡,连片且上规模的古村落群和自然生态风貌依旧的古村越来越少。加强历史文化村落的保护传承,已经刻不容缓。

  总体而言,我们要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围绕“修复优雅传统建筑、弘扬悠久传统文化、打造优美人居环境、营造悠闲生活方式”目标要求,在充分发掘和保护古代历史遗迹、文化遗存的基础上,优化美化村庄人居环境,适度开发乡村休闲旅游业,把历史文化村落培育成为与现代文明有机结合的美丽乡村。力争到2015年,全省历史文化村落保有集中县规划全覆盖,历史文化村落得到基本修复和保护,彻底改变一些历史文化村落整体风貌毁损、周边环境恶化的状况。

  具体来讲,加强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的主要任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综合保护古建筑与存有环境。保护好历史文化村落丰富的古建筑遗存和古朴的村落风貌,精心呵护古村落的建筑形态、自然环境、传统风貌、民俗风情、原有特色和历史氛围,让它们古韵长存,更好地传承给后人。

  第二,深入发掘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深度发掘文化村落中凝结着的宗族文化、耕读文化、民俗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让优秀传统文化在与现代文明的交流交融中,不断继承创新、发扬光大。

  第三,科学整治村落人居环境。坚持历史文化村落保护与改善农民居住条件并重。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韵、一村一景的要求,科学整治村庄环境,改善历史文化村落环境面貌,显现历史文化村落的田园意境。

  第四,有序发展乡村文化休闲旅游业。充分发挥古村落的文化资源优势,积极培育和发展古村休闲旅游、民间工艺作坊、乡土文化体验、农家农事参与等特色文化旅游产业,培育农家乐特色旅游精品村,促进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发展与历史文化村落保护的良性互动。

  同时,要切实防止把新农村建设看作是简单的“农村城市化”与“旧村现代化”,避免出现“村村像城镇、村村一个样”的现象,保留农村特有的乡土文化气息。(作者为省农办社会发展处处长、《浙江特色文化村落保护开发思路与对策研究》课题组主要成员)

  网友晒宝

  本报推出古村落征集活动之后,各地网友纷纷晒出自己到过的古村落,个个都是有图有美文。现在,就请看看网友们推荐的、散落在浙江大地上的这些珍宝吧。

  网友“春天花会开”:诸暨的斯宅有着一千根柱子的大宅子,叫千柱屋,算得上是豪宅了吧?就在乡里乡下,这样的豪宅也足以让你看得瞠目结舌!其实,在河的两岸类似的豪宅有着十多幢,相传有造于清末的。那时当地多商贾之人,喜造房屋,这才会聚集成村,而且聚集成豪宅之村。

  网友“老康”:武义的郭洞位于距武义县城10公里的群山幽岭之间,因山环如郭、幽邃如洞而得名。景区内层峦叠嶂,竹木苍翠,静雅宜人,融山水、古树林、古桥亭、古寺院、古城墙等景观于一体。

  前不久,老康路过宝地,因天色渐晚,又逢阴雨天,景区内云蒸雾绕,平添几分古韵,煞是神秘。郭洞有20多幢明清古建筑,何氏宗祠最具代表性,建筑气势恢宏,古朴典雅。祠堂里挂着不少牌匾,说明这里人也杰地也灵,还摆放着七八口棺材,当是寓意升官发财吧。

  网友“雪中莲”:永嘉的林坑——顾名思义是树林里的凹坑。整个村庄被群山环绕,只有一条路通往公路,另有一条湍急的小溪,从村子里穿过,一座廊桥架在山谷之间,往里看是古老宁静的村子,往外看是通往繁华喧嚣的出路。站在桥上犹如跨在时空的界限上。风随着溪水从古至今,水随着风由远至近。

  网友“吴牡丹”:当蒙蒙晨雾轻轻撩开时,江山市仙霞岭深山里的千年古镇二十八都,如出嫁的新娘揭开了盖头。二十八都历经千百年风雨沧桑,经地方政府修旧如旧的保护性开发,回到了它最兴盛的年代。这,仿佛就在一夜间。

  网友“浮生翱”:兰溪诸葛八卦村据说全村近4000人大多姓诸葛,是诸葛亮后裔最大的聚居地。这个小村落很久以前就看过介绍,村中心那个钟池印象最深,俯瞰就是一幅太极阴阳图,村中道路纵横交错,外人唐突进来都会迷路,倘若是盗贼闯入必当束手就擒。

  从村口的景区分布图可以看出外圈八座小山成八卦形环绕整个村落,天然的外八卦,只缘身在此“村”中,平视无法感受这大八卦的气场,看来只有在高空才能感受得到。

  网友“王晏”:“高高抬,低低抬,皤滩街,接龙来……”走进台州皤滩古镇——这条已被时光湮没的商贸之路,孩童稚气的童谣犹在诉说着古街当年的繁华。九曲回肠的龙形古街上,八方商贾云集,永康埠、金华埠、河南盐栈、苏松布庄、两广杂货、同庆和药店……商贾吆喝招徕声此起彼伏。当夜暮初上,满街的花灯将古街点缀得万种风情、万般辉煌。

   (编辑:刘堃茹)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