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城乡规划 > 城市规划 >

单霁翔:城市建设的三大动力 八项注意

时间:2012-08-08 09:09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为之

 主题:从“功能城市”走向“文化城市”


    主题:从“功能城市”走向“文化城市”
  时间:2012年5月18日

  地点:故宫博物院

  演讲人:单霁翔 故宫博物院院长

  演讲人小传:单霁翔,男,汉族,1954年7月出生,江苏江宁人。高级建筑师、注册城市规划师。2012年1月,任故宫博物院院长。历任北京市文物局局长、房山区区委书记、北京市规划委员会主任、国家文物局局长。为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首都规划建设专家委员会专家。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师从两院院士吴良镛教授,获工学博士学位。被聘为西北大学等高等院校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

  开场白:

  30多年来,我们城市建设的各个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我认为,当城市的物质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的同时,对城市的文化建设方面则重视不够。归纳起来涉及八个方面的问题,或者说应该注意避免出现的八个方面情况,从中可以看出加强城市文化建设的紧迫性。

  “危旧房改造”的问题在于“危”、“旧”不分,如果房屋危险需要改造的话,那么年代久的旧房就一定要改造吗?

  注意避免城市记忆的消失

  城市记忆是在历史长河中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从文化景观到历史街区,从文物古迹到地方民居,从传统技能到社会习俗,众多物质的与非物质的文化遗产,都是形成一座城市记忆的有力物证,也是一座城市文化价值的重要体现。

  我们看这些历史文化街区,这些埋藏地下的文物,这些文物建筑,还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例如福建的提线木偶,它们都是城市记忆的载体。但是一些城市在所谓的旧城改造和危旧房改造中采取大拆大建的方式,致使一片片历史街区被夷为平地,一座座传统民居被无情地摧毁。由于忽视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造成这些历史城市文化空间的破坏,历史文脉的割裂,社区邻里的解体,最终导致城市记忆的消失。

  “旧城改造”、“危旧房改造”是两个非常片面的词。“旧城改造”的问题在于将有着千百年文化积淀的旧城,仅仅定位为改造的对象,而没有同时强调还需要保护和进行“有机更新”。“危旧房改造”的问题在于“危”、“旧”不分,如果房屋危险需要改造的话,那么年代久的旧房就一定要改造吗?虽然,这两个词经常在一些讲话和文章中见到,广为流传,广为使用,但是,我认为是不正确的。在推土机下一片片历史街区被推平,很多传统建筑都被写上大大的“拆”字,还画一大圈。其中有很多是质量相当好的房子。

  耸入天际线之中的往往都是公共建筑,而不会因为哪个企业有钱,或者哪个家庭有经济实力,就能够盖出突出城市天际线的建筑。

  注意避免城市面貌的趋同

  城市面貌是历史的积淀和文化的凝结,是城市外在形象与精神内涵内质的有机统一,是由一个城市的物质生活、文化传统、地理环境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我认为,一个城市的文化发育越成熟,它的历史积淀越深厚,这个城市的个性就会越强,品位就会越高,特色就会越鲜明。

  世界上有很多特色鲜明的城市,比如北京平缓开阔的城市格局,白墙灰瓦的苏州也很漂亮。欧洲也有一些具有特色的城市,比如罗马、维也纳、布达佩斯。这些城市,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突出众多房屋房顶。耸入天际线之中的往往都是公共建筑,包括一些文化建筑、宗教建筑,而不会因为哪个企业有钱,或者哪个家庭有经济实力,就能够盖出突出城市天际线的建筑。

  但是,现在一些城市在规划建设中,抄袭、模仿、复制现象十分普遍,城市面貌正在急速地走向趋同,导致“南方北方一个样,大城小城一个样,城里城外一个样”。各地具有民族风格、地域特色的城市面貌正在消失,随之而来的是几乎千篇一律的高楼大厦。

  一些城市盲目追求变大、变新、变洋,热衷于建设大广场、大草坪、豪华办公楼,而它们往往忘掉文化的责任。

  注意避免城市建设的失调

  城市建设是为了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既包括物质环境,也包括文化环境。而城市规划则是合理配置公共资源,保护人文与自然环境,维护社会公平,弥补市场失灵的重要手段。

  我认为,城市规划的根本目的不仅仅在于建设一个环境优美的和谐城市,更在于建设一个社会和谐的文化城市。北京市最后一段明清城墙在城市建设中加以环境整治,安置了260户居民以后,被展露出来,建成了一个环境优美的考古遗址公园。

  但是一些城市在建设中缺少科学态度和文化意识,往往采取单一依赖土地经营来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导致了“圈地运动”和“造城运动”。一些城市盲目追求变大、变新、变洋,热衷于建设大广场、大草坪、大水面、景观大道、豪华办公楼,而这些项目往往突出功能主题,而忘掉文化的责任。

  不少中小城市盲目模仿大城市,寄希望于更多“新”、“奇”、“怪”建筑,结果反而使城市景观变得生硬、浅薄和单调。

  注意避免城市形象的低俗

  城市形象是城市物质水平、文化品质和市民素质的综合体现。它既表现出每个城市过去的丰富经历,也体现城市未来的追求和发展方向。美好的城市形象不仅可以实现人们对城市特色的追求和丰富形象的体验,而且可以唤起市民的归属感、荣誉感和责任感。

  很多城市都有自己市民值得骄傲的一些标志性建筑。意大利锡耶纳有一个市民非常喜欢的广场,它是下沉式的,广场四周,有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经济条件、不同职业、不同时期,由不同的建筑师所设计的不同用途的房屋,但是大家都遵循一定的规则,保持着统一的风格和形式。如此一来,人们可以看到这个广场四周形成具有统一感的文化景观,所以这个广场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但是,目前我们一些城市已经很难找到这样层次清晰、结构完整、布局生动、充满人性的城市文化形象。不少中小城市盲目模仿大城市,甚至至今仍然把高层、超高层建筑当做现代化的标志,寄希望于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拥有更多“新”、“奇”、“怪”的建筑,以迅速改变城市的形象,结果反而使城市景观变得生硬、浅薄和单调。重庆渝中区,在两江汇流的地方,曾经是重庆最有特色、人们印象最深刻的朝天门码头,很多人都是从朝天门码头进入雾都重庆的,因此它给人们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但是,后来朝天门码头被拆除了,在原址建设了城市广场和城市规划展览馆,朝天门码头便荡然无存了。这对于重庆来说,无疑是一场文化灾难。

  今天研究城市环境的基点,应该是如何使城市既宜人居住,又宜人发展。

  注意避免城市环境的恶化

  城市环境是城市社会、经济、自然的复合系统。城市环境与城市的生态发展密切相关,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好的城市环境不但可以保证人们的身体健康,而且可以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我认为今天研究城市环境的基点,应该是如何使城市既宜人居住,又宜人发展。

  很多城市非常注重城市里面有灵性的水资源,它们并没有在河边用汉白玉或者青白石做成护栏,把这些河道与城市居民人为分开,而是保持人与水之间的亲密关系。今天非常漂亮的扬州瘦西湖,无论是荡舟湖内,还是登高远望,几乎看不到任何杂乱无章的建筑侵入原有的文化景观。

  但是一些城市以对自然无限制的掠夺来满足发展的欲望,致使环境面临突出的问题:空气污染、土质污染、水体污染、视觉污染、听觉污染;热岛效应加剧,交通堵塞加剧,资源短缺加剧;绿色空间减少,安全空间减少,人们的活动空间减少;不少文化遗产也出现了人工化、商业化、城市化的趋势。比如过去遵义会址周围是一片传统民居,如今,历史街区被拆掉了,周围建起了高楼,遵义会址在高楼群里面。

  何厚铧特首亲自到人民大会堂领取世界遗产证书,并一再强调澳门是一座和别的城市不一样的文化城市。

  注意避免城市精神的衰落

  城市精神是城市文化的重要内核,是对城市文化积淀进行提升的结果,城市精神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在历史上和现实中发挥着异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城市精神的概括和提炼,我们可以使更多的民众了解和接受对城市的追求,进而转化为市民的文化自觉性。

  当澳门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那一天,从澳门的市民手中寄出去了20万张明信片,明信片上赫然写道:澳门是一座文化城市。他们就是要改变人们对澳门的印象,平常一说起澳门,想到的是博彩业,“赌城”。但是今天澳门保护了400年来中西合璧的广场街道,保留了20余组近代建筑群,所以被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当时何厚铧特首亲自到人民大会堂领取世界遗产证书,并一再强调澳门是一座和别的城市不一样的文化城市。

  以色列的一个高地,叫马萨达。2000年前,这里是耶路撒冷被罗马人占领以后,犹太人坚守的最后一个高地,970名士兵和他们的家属在高地上坚守了三年,弹尽粮绝,最后集体自杀身亡。从此犹太人没有了家乡,开始流落世界各地。如今以色列把马萨达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一个士兵入伍的时候都要到马萨达高地来宣誓,誓词就是“不让马萨达再次陷落”。这些表明文化遗产在人们的精神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很多欧洲的城市今天还保留着有轨电车,并越来越显示出其环保、节能、准时、安全的优势。

  注意避免城市管理的错位

  城市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应肩负起对未来城市的责任。通过城市管理,不但要为人们提供工作方便、生活舒适、环境优美、安全稳定的物质环境,而且要为人们提供安静和谐、活泼快乐、礼让互助、精神高尚的文化环境。这就需要用文化意识来指导城市管理。

  美国的旧金山,在上个世纪中叶曾经建设了一座高架桥。这个高架桥的建设把历史城区与美丽的海岸隔开了,特别是老年人不愿意穿过冰冷的高架桥下,到海岸去晒太阳了。后来地震了,这座桥被震坏了,于是旧金山市民对于是修桥还是拆桥展开讨论,结果绝大多数市民都赞成拆掉高架桥。后来城市采取公交优先系统和步行路系统,既解决了交通问题,又恢复了文化景观,那些和谐的城市空间又回到了市民生活之中,老人们又愿意到海边去晒太阳、到渔人码头散步了。

  很多欧洲的城市今天还保留着有轨电车,并越来越显示出其环保、节能、准时、安全的优势。这些城市的广场往往都是市民们最喜欢去的地方。

  目前,我们一些城市在管理内容上重表象轻内涵,在管理途径上重人治轻法治,在管理手段上重经验轻科学,在管理效应上重近期轻长远。不能从更高的层次上追求城市管理的治本之策,往往问题已然成堆,才采取应急或补救措施。我认为,城市病的病根在于城市管理缺乏长远的战略眼光,缺乏应有的文化视野。

  一些城市雕塑,如兰州的黄河母亲、珠海的渔女、厦门的郑成功像、青岛的五月的风,都是人们过目不忘的雕塑

  注意避免城市文化的沉沦

  城市文化是市民生存状况、精神面貌以及城市景观的总体反映,并与市民的社会心态、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密切相关,城市文化不断积淀与发展形成城市的文脉。城市的文化资源、文化氛围和文化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城市的竞争力,决定着城市的未来。

  很多城市都有着很好的文化创造,一些城市雕塑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例如兰州的黄河母亲、珠海的渔女、厦门的郑成功像、青岛的五月的风,都是人们过目不忘的雕塑,是对于城市的一种文化记忆。

  但是一些城市面对席卷而来的强势文化,不是深化自身的人文历史,而是浅薄化自己的文化内涵,使那些思想平庸、文化稀薄、格调低下的行为方式弥漫在城市的文化生活中,销蚀着人们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继承。究其深层次原因,是文化认同感和文化立场的危机。

  随着大工业时代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诸如环境脏乱、交通拥堵、犯罪率高,城市中心区的居民纷纷逃离城市,而在城市周边聚集了大面积贫民窟等“城市病”不断恶化。1933年,为了改变这种局面,一些建筑师、规划师、社会学家聚集在一起,讨论制定了一部《雅典宪章》。《雅典宪章》主张城市要进行合理的功能分区,特别要合理地规划四项功能,即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雅典宪章》被奉为城市规划的最高纲领,它的理念对世界各个城市的发展,均产生过重要的影响。

  包括北京这座城市也不例外,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北京的城市规划也体现出《雅典宪章》的理念,进行了清晰的功能分区。例如北京东边的通惠河南规划为焦化、化工工业区,通惠河北规划为纺织机械制造工业区。东北部酒仙桥地区为电子工业区,西郊是钢铁和金属加工工业区,南郊丰台地区是交通和仓储功能区,西北郊规划的是大专院校,当时一下安排了八大院校,后来发展到三十多所院校。北部是科研工作区,西面是军事首脑区,西郊是风景区等等。总体规划图纸看上去很好看。但是,人们从实践中逐渐认识到,仅仅依靠功能分区是无法解决城市发展中的诸多复杂问题,并且带来了无穷无尽的麻烦。

  到了20世纪70年代问题就已然显现,当时我在北京东郊郎家园的北京仪器厂实习,而我的家在北京的西面,每天早晨要骑一个多小时的自行车到东面上班。那时骑车的场景非常壮观,成百上千的自行车大军迎着朝阳从西面往东面骑过去,每天下午拖着干了一天活的疲惫身体,再顶着夕阳从东往西返回。当时,学生们到西北郊上学要挤32路汽车,往往大家喊着号子用力推才能关上车门。如此一来,造成一座城市中数以百万计的人口,每天早晚各一个多小时在路上。人为造成交通拥堵、环境污染、情绪烦躁等问题,大量的休闲时间被剥夺。

  广州市保护和展示了地下发现的一处宋元时期的城市道路遗址,今天广州市民能够同时在现代的和历史的街道上漫步。

  宜居是城市建设的目标

  于是人们不得不反思,什么才是合理的规划,如何规划才能给人们带来真正和谐的生活?通过实践人们认识到,城市不应该仅仅是一座“功能城市”,还应该是一座以人为本的、宜居和谐的“文化城市”。

  我们看到一些城市市民自觉坚守着他们独特的生活形态。威尼斯市民至今拒绝任何一辆汽车驶入他们的城市,今天仍然保留着传统生活生态,而每天却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者;菲律宾的拉瓦格市,一些老人把一栋老房子保护起来,并进行了修缮,然后把家里的旧家具、文具、工具等展示在这里,孩子们放学以后最喜欢到这里来玩、来体验,来感受社区的历史和传统;在福州市,三坊七巷不再进行房地产开发,而是实施整体保护,使三坊七巷的文化景观和文化空间又回到市民的生活中,并成为游客最喜欢的文化旅游场所。

  适宜居住,是和谐城市的重要特征。将城市目标定位为宜居城市,体现了城市建设和发展从“以物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的转变就是不再片面地追求形象工程,而是更关注文化的发展,更关心人的发展成长,更重视和发挥人的作用。这就对城市的管理者和决策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城市的生活应该满足各类人群的文化需求,年轻人要有能够焕发青春活力的地方,老年人要有宁静和谐的交流场所。广州市在修建北京路的时候,发现地下有一处宋元时期的城市道路遗址,于是进行了保护和展示,使今天广州市民能够同时在现代的和历史的街道上漫步。维也纳市在修建一个广场的时候,发现了一处只有200多年历史的遗迹,他们也进行了展示,到维也纳的游客往往会被导游引导到这个广场上来,让人们了解他们在城市建设中如何对待文物古迹。这样,不但延长了游客在这个城市的旅游滞留时间,而且使人们对这个城市的文化理念充满敬意。

  对于文化理念的培养和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各国都开始从娃娃抓起。

  文化体现城市的竞争力

  城市竞争力是一个综合概念,既包括经济竞争力也包括文化竞争力。当前文化竞争力的影响与作用越来越突出,已经成为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在物质增长方式趋同、资源和环境压力增大的今天,城市文化成为城市发展的驱动力,体现出更强的经济社会价值。

  今天,人们开始走到户外去各处旅游,很多城市开始深入挖掘自己的文化资源。在波恩,距离贝多芬故居还有几个街区,就可以感受到贝多芬故居的召唤,独特的标识引导着人们不自觉地走向故居;肯尼亚的自然遗产和野生动物资源非常丰富,但是他们也对因文学作品而有名的卡伦故居精心保护,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者。

  文化软实力能够使人们潜移默化地接受文化价值观。当今经济活动依赖的是文化内核,科研创新依靠的是文化造诣,生产管理依靠的是文化修养,技术掌握依靠的是文化素质,更重要的是依靠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因此,对于文化理念的培养和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各国都开始从娃娃抓起。美国的小学生、越南的中学生都在博物馆里上历史课。在法国格拉斯的山坡上,在旧金山的道路路口,人们都把历史照片在座椅的靠背上清晰地展现,使人们在此处坐下之前,回顾一下社区生活的变迁。在这些细节方面也体现出城市文化对市民生活的关照。

  城市文化不是化石,只有发展和传播才有生命力、影响力。具备了影响力,城市发展才有持续的力量。

  创新引领城市发展的方向

  当前,城市不仅面临着文化遗产保护不力的问题,同样面临着文化创新乏力的问题。丧失保留至今的文化遗产,城市将失去文化记忆。没有新的文化创造,城市将迷失方向。城市文化必须既要承载历史,反映城市文化积淀;也要展示现实,反映城市文化内涵;还要昭示未来,反映城市文化创造。

  我认为佛罗伦萨的城市管理者在旅游管理方面很聪明。游客到这个城市的时候,他们不是急于把游客领过桥,去参观城市广场、教堂、博物馆,而是先把游客带到对面的一座小山上,并提供免费的咖啡。当我们落座喝一口咖啡以后,才发现这里是观赏佛罗伦萨最佳地点,佛罗伦萨壮美景观一览无余地展现出来。

  城市文化不是化石,化石可以凭借其古老而价值不衰。城市文化是活的生命,只有发展和传播才有生命力、影响力。具备了影响力,城市发展才有持续的力量。所以,城市文化不仅需要积淀,还需要创新。只有文化内涵丰富、发展潜力强大的城市才是魅力无穷、活力无限的城市。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