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艺术中国 > 艺术资讯 >

寄情翰墨传古韵,振笔苍茫舒胸襟

时间:2014-10-12 10:58来源:中国规划网 作者:京华
    书法,是人类的精神符号,也是线条的造型艺术。书法家只有掌握扎实的“字内功”,严守法度,充分领悟规律,才会使有法的线条成为承载“神采”的载体。与此紧密相连、须臾不能忽视的,就是书法家要练就过硬的“字外功”,如果一幅书法作品不能反映书家和作品的时代背景,没有作者的人文价值取向,就很难达到书法艺术的全新境界。
    陆游与其子谈作诗:“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仿拟一下便是“汝果欲学书,功夫在书外”。书法的笔法、墨法、章法等都是书法的“字内功”,都属于技法上的一些问题。这些方面的问题练到一定程度,是完全可以掌握的。然而 “字外功”对书法创作来说非常重要,你要想有成就,你要想在书法艺术上有高品位,就必须书外求书,字外求字。“字外功”可以向姊妹艺术去追寻,从绘画中可以学布白,从音乐中可以掌握节奏、韵律,从诗词中可以寻求意境美等等。艺术是相通的,姊妹艺术往往能触发书法创作的灵感。常言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丘壑,笔底波涛,大自然更是书法家获得艺术灵性的无穷宝藏。获取“字外功”,要求书法家不断增强理论修养,广博地读书,培养作品中的书卷气。
    今天要向大家推介的,正是一位字内字外功夫兼修的书法名家---杨发荣。他持之以恒的追求书法技艺,用一管柔毫表达自己所思所感,着实令人敬佩。他早年曾在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培训中心研究生班学习结业,后因经常参加全国性理论(政治理论、书艺理论)研讨活动,多次到北京、天津、敦煌、嘉峪关、荆门、西安、泰安、沈阳、安徽、福建、河南、四川、上海等地考察学习。上五岳、走武当、登庐山,从名山胜水中寻师造化,在明月清风中感悟真情,他尽品的并非只有天然氧吧,看到的不仅是天地自然造化,更重要的是在品尝碑碣铭石中的内涵和意境。以此来增加自己的审美和情操,从而激发丰富的创造力和艺术灵感。通过他执着的追求,终于在中国书法艺术天地里占有一席之地,进入当代书法名家行列。

 

书法家杨发荣(右)与中国诗书画协会副会长康普华先生合照


    杨发荣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陕西分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书法研究院副院长兼副秘书长;深龍书法院院长;深圳华领老年大学常务副校长、教授;中国诗书画协会深圳分会副会长、教授。多次参加全国、省级书画大赛,获金、银、铜奖50余项。作品在《炎黄文化报》、《中国法治在线》、《人民在线》、《书法报》、《书法导报》、《中国书法网》、《中国书法家网》、《中国书法大家网》、《中国社会新闻网》、《中国书法家论坛》、《中国书画精英网》、等多家书画报刊、网站、文博单位和港、澳、台、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俄罗斯、美国、意大利、加拿大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艺术界人士发表、收藏。
    杨发荣(亦何贵生),笔名乏嵘,字法融、法容、珐瑢,号逸遁庭主,陕西汉中人,哲学硕士研究生。他在国民教育和党校从事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30余年。 凡是了解杨发荣的人都称赞他有“三好”:一是课讲得好,中共陕西省委授予其“陕西省理论教育先进工作者”称号;二是理论研究成果丰硕,中共陕西省委授予其“陕西省优秀经济理论工作者” 称号,并被省政府特聘为陕西省经济发展促进会专家委员会顾问。三是书艺功力扎实。他已获得全国性五十余项书赛大奖,被授予“全国百位德艺双馨艺术家”、“文化艺术界实力派书法家”、“中国公益慈善书画名家 ”、“中国艺坛书法家百杰”等称号。
    杨发荣自幼受父亲书艺熏陶,对书法艺术视之高,思之大,爱之深,并且将书法与哲学,与心性,甚至与佛、与道都心心相通,其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温良敦厚的家教、立象尽意的艺术表达、中庸和谐的审美理想,是其艺术品格和高尚人格等等,在其书法作品中都表现得淋漓尽致。他深得书法大道之正途,孜孜不倦、上下求索,以厚德载物之情怀,于传统之中探觅创新。杨发荣深有体会地说,研习书法,同时也要研究中国历代文、史、哲等学科,以提高自身的文化艺术综合修养,这样才能达到“似且不似,不似且似”入古出新之境界。他对书法不同凡响的认知可从其长达万言的书法研究课题成果----《写意书法是哲学思想的艺术再现》一文得到注解。
    杨发荣为人亲切、和善、儒雅、灵气,在釆访时都令钦佩之极。只有具有恒心尚德的人,才能渐入佳境,成就辉煌。显然,杨发荣是成就辉煌者。随着和发荣君接触的增多,深深体悟到,之所以他能在书法的艺术天堂里翱翔,是因为他的做人亦如书法笔法一样,在道德的范畴里中规中矩。在心为德,施之为行。慕名求字,他从不先谈钱;粉丝索书,他总是免费邮送。他没有架子,而有内敛;他没有狂妄,而有谦逊。谈吐中表现出的是一种书卷气,一种内外一致的气韵美、动静结合的灵动美。和杨发荣探究缘由,他笑而答曰,自己喜欢老子的箴言:“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和发荣君交往,你会感觉到他的谦下,你会体味到他的友善。

 

(左一)书法家杨发荣(中)中国书画院杨国灿常务副院长(右一)傅抱石破笔画风传承人杨庆甫先生

    杨发荣勤于学习、思考、研究,令我望尘莫及。他对书法艺术的执着,就像一个苦行僧,常常达到忘我的境地,用废寝忘食一点也不为过。他创作百米长卷,耗时数天,全身心投入。他说研习书法这个爱好像练气功一样,让自己受益匪浅。因为修练气功的人都知道,入静与调息的重要性,它能有效的改变人体的气血运行,进而达到健身的目的,习练书法,就是一种变相的修炼,在我们高度集中精力,凝神静气的运笔写字的时候,就相当进入了气功的修炼境界,久而久之,不知不觉的就使我们的身心与体魄得到了改善。他曾经做过这方面的实验,当心情愉快的时候,集中精力,凝神静气的完成一幅书法作品的时候,以后在想超越这幅作品,真是难上加难。书法是一种高境界的修炼,通过书法这门高层次的文学艺术,可以随着书法节奏吐故纳新,使荷尔蒙不断的释放,强身健体,增强自己的体魄,进而达到延年益寿。
    细细品味杨发荣书法作品,可以窥见其既蕴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同时又具有个性张扬的现代审美精神。他的理论研究成果可谓丰硕,在国家、省级大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近百万字,其中《妥协在矛盾斗争性问题中的地位不容忽视》、《妥协与我国经济发展---兼论在和平、发展两大主题与我国经济发展出路》在理论界引起强烈反响,后被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治》转载。这为他后来的书法研创少见暴烈,多有绵醇之味是分不开的。为纪念其书学恩师,他受托撰写的《积学功深艺自高--怀念汉上书法大家徐毓泉先生》分别在《汉中日报》和《中国书法网》发表。他应邀为汉中书家宋汉平撰写书评文章《迈向书法艺术的开阔地带---宋汉平书艺赏析》在《汉中政协》和《人民在线》网发表。他的书房悬挂有汉简书写的自撰联:庭绝妄躁书韵雅,月近君兰墨痕幽,书友纷纷收藏。他应邀为汉中勉县武侯祠撰联:倾智撰表忠义动天铭记南阳三顾情,竭精扶汉拓域开疆史载西蜀两朝功,用章草体书写后由文管会镌刻悬挂于祠内。他随深圳书画艺术家赴广东阳山采风,触景生情,赋诗一首《天南第一峰》:称架云海波连波,峰奇壑幽瀑飞落,天门揽胜画中画,真龙呈现迷你我,在有关刊物和网站发表,并在书赛中获奖。
    杨发荣的书法涉猎面是比较宽泛的。他早期研习书法可谓是颜欧柳赵、真草隶篆都很感兴趣,因而杂乱无定局。后师事陕西书法名家徐毓泉、石宪章,受其影响,开始对自己的书法研习方向定位在魏碑上。几年下来,魏碑书法已小有名气,其作品纵向取势,方笔为主,兼施圆笔,结字长方,中宫紧收,四面开张呈放射状,线条变化多端,书写“从心所欲”但绝“不逾矩”。笔画虽属横平竖直,但不乏变化,颇具魏晋遗风,笔锋利落,酣畅自如,妍丽多姿,潇洒古淡,欹侧相生,意态跌宕,雄秀奇崛。

 

书法家杨发荣书法作品

    随着研习的深入他又把目光转移到章草书法,而且近十年来力攻章草,一日一个新境界。他专注于张芝《平善秋凉帖》 、索靖《月仪帖》 、《出师颂》 、陆机《平复帖》 以及近代王世镗、王蘧常等诸家章草经典法帖的临创,使其在章草书法上取得了较大的艺术成就。杨发荣之所以对章草书法如此痴迷,除了对古人的崇敬之外,使其钟情的还有章草书法艺术所给人的心灵的震撼。他认为:“那就是一种自信向上的力量。学习章草书法,首先要有敬畏、有追求、有高尚的情操,才能开笔放胆、充满自信;更重要的是要有对中国文字演变过程的深邃认识和与众不同的审美取舍艺术主张。”
    论及杨发荣先生的书法,也首推其章草。他在谈到其研习章草书法的过程,如数家珍:学章草要从临摹皇象的章草《急就章》开始,待结体、使转熟练后,再临隋人《出师颂》、陆机的《平复帖》、羲之《豹奴帖》、献之《江东帖》,及《亮白帖》,求其简峭古拙,用以壮大自己腕下的气宇,书势自然逐渐走向开张、雄阔;在此基础上,临摹索靖的《月仪帖》,宋克的《急就章》,用以丰富章草的笔意,求其结体变化多姿,矫健有力,而又气韵生动;为了强化手下工夫,还应上朔秦、汉期间的金文、秦隶和带有浓厚篆书笔意的简书,一方面要理解:古人书写的初期章草出现幼年期稚拙感的成因,另一方面要有分析的进行约取。深入研究这些原始章草,其主要目的在于浸润吸收简书的气韵和结体上的简峭巧思,最后达到简古痛快的境界。他的章草便于简约的行笔中,挥洒出了浓与枯、急与徐、厚与重的 “力拔山兮”的沙场豪情,在从容、悠然、清秀、恬淡的点划之间,显现出“掌中舞者”的空灵飘逸。
    据业内专家介绍:章草萌于秦,兴于西汉,盛于东汉。 章草,是隶书的草写,今草的源头。现存的经典法贴少,难学、难记、难出新,而且成功的比率极低。在书法史上,章草由于其特别高古,习者代乏其人。而史载的张芝、皇象、索靖等名家墨迹唐时已不复存,所传碑刻几经翻摹,加之自然的浸蚀而残损,用笔精妙处难以体会。建国后善写章草的大家也不过只有康生和弓彤轩等人。而近年来,游于书海者虽众,然精章草者鲜,建树者更是凤毛麟角。而杨发荣最为称道的是,汲章草之精髓,得其神韵而发之,笔铸灵魂,明心见性,将古章严谨淳厚,今草之典雅俊爽熔为一体,古拙而灵动,苍劲而洒脱,用笔持重老辣,浑穆高古,自出机杼,沉凝内敛、大巧若拙,雄迈张扬、神逸奇纵,尽显自然之妙。如瀑布忽泻而下,使得通篇布局疏密有致,虚实相间,张力十足,风格别具。 
    因为研习章草书法,还让他结交了全国不少志同道合的书法名家。他的书画、诗文作品多幅(篇)在《书法报》 、《书法导报》 、《中国书画报》等艺术专业报刊发表;成为国内多家画廊、艺术苑馆等文博机构签约专业书画家。名声在外的杨发荣每年都会抽时间应邀参加几次全国各地书协组织举办的艺术采风、笔会、展览活动,与广大书画作者进行交流学习,其书画艺术水平也得到进一步提升。全国著名书法家钟明善先生为其提写的“以古为师、别开生面”,恰如其分地对他的书法艺术作了最好的刻画。一些行家还从杨发荣的书法作品中欣赏到宽博和逸秀,古朴和潇洒,文静与清雅,端庄和沉着。从作品中感受到格调高深,不落世俗。字字可见其书风高古朴拙,盎然古趣,见章草真性情。感悟其率真、纵逸、灵动、奇变的多项审美旨趣。用书道大家陈新亚的话说:杨发荣的作品打破势为笔遏的狭促体势,以范本为依据,加入更多的主观审美意识,不过分注重字形的得失而求神似,表达古朴、沉着,充分体现了古今章草的气息和脉络,是其章草书法高古典雅的根本所在。

 
书法家杨发荣书法作品

    书法研创必须在遵“古法”、求“鲜活”上下功夫。杨发荣的书法在这方面作了有益的探尝。杨发荣的书法在这方面作了有益的探尝。从其作品字里行间显出其充盈的才情和潇洒的气质,点画精到,出规入矩,且又挥洒自如。重师承法度,而又不妨碍感情流露,已达到性道一体,道法自然之境界。陕西书法名家罗小平看到他的章草评论说:其作品更多地摆脱了实用的羁绊,因而能呈现出更加自由的一面,更具备点线的纯粹和写意的浪漫,其作品时而缓若流水,时而高潮叠起,大有文似看山不喜平之美妙。其简约朴茂的用笔情致和苍茫悠远的气息格调,尤为完美地诠释了书法艺术简约中见博大,古奥里孕新声的最高审美理想。书法名家倪进祥认为,杨发荣章草呈现出堂正之气,正人君子之风,又从文静中感受给人以和平、宁静、幽雅、柔和的境界之美,白雪阳春成绝调,高山流水有知音!
    为了强化章草功力,提高书家的综合能力和才艺,除章草、魏楷等主打书体外,杨发荣还擅长大篆、汉简、汉隶书等书体的临创。他的大篆书作尽可能使其草率处收敛,刻板处显神采,且不失庄严典雅之效果。这符合青铜文字原本的特征,也是他一个学者严谨治学态度。他在保持金文字形中正端庄的前提下,尽量使其富于动感和形式美。在字形上,注意夸大横划的长短变化,使曲划尽可能圆转流动,点划注意粗细不一,重复笔划使之参差有别。尤其是笔划的粗细上,他大胆地增加对比,有时一字之中笔划粗细相差五倍以上,字字之间笔划的粗细变化也有数倍的差异。这是他有意区别于秦小篆线条均匀的特点,使金文更富于节奏和韵律感。我们欣赏他的书法作品时,乍看其字形整齐严谨,节奏并不突出,而细推敲起来每一个字开合、疏密、粗细、大小、长短、曲直变化十分清晰,常给人以生动流畅、圆转灵动的美感。
    汉隶汉简方面,他精取《张迁碑》、《石门颂》,汉简精取敦隍汉简、马王堆帛书,然后应  用于自己的创作。他的隶书作品古拙自然,富于变化。每笔起处以毫端逆锋,含蓄蕴籍;中间运行遒缓,肃穆敦厚;收笔复以回锋,圆劲流畅。通篇字势挥洒自如,奇趣逸宕,继承了古隶的率意性与篆书的简洁性用笔,以圆笔为主,并把方笔与圆笔巧妙地融合,富于变化,少有雁尾而具掠雁之势。作品古厚含蓄而富有韧性,结字极为放纵舒展,体势瘦劲开张,意态飘逸自然。章法参差错落,纵横开阖,洒脱自如,意趣横生,基本表现出隶书古拙宽博,气势雄浑,并尽得娴静雅逸之趣。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三十多年的笔墨耕耘,在书法艺术这块园地里,杨发荣终于采撷到丰硕的果实,并在全国书法大赛中屡获殊荣。但他从来不愿提及,更不以“家”自居,始终保持低调和卑谦,不拘时日地俯身案边,饱蘸着激情和汗水,继续探索书法艺术中的真、善、美!
    我们深信以杨发荣的睿智和勤奋,他的书法艺术一定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其书法作品与那扑面而来的古朴厚重、苍茫大气的高古气息,以其强烈的古韵传承感和历史沧桑感,一定会走向更为广阔的大千世界。我们深深地祝福他! 作者: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 京华
    国际新闻联盟中国城市频道 中国规划网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