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时尚文化 > 社会文史 >

实拍蒙古首都乌兰巴托 处处都是蒙古包

时间:2010-11-14 17:52来源:环球网 作者:为之


  站在蒙古首都乌兰巴托市中心的广场向四面眺望,只见周围的山坡上到处是星罗棋布的蒙古包和密密麻麻的木板房,它们将这座草原之国的都城严严实实地“包围”了起来。
 


  蒙古国自1990年进入市场经济以来,从牧区向首都乌兰巴托迁移的人口逐年增加。
 


  加上从2000年起,连续几年的夏季干旱和冬季大雪使蒙古的畜牧业遭到重创,在遭灾严重的牧区,许多牧民家里连一头牲畜也没有,牧民一旦没有了牲畜,就等于失去了在茫茫草原上的“生活之本”。
 

 

他们为了生存,被迫离开了童年的牧场和儿时的家园,纷纷“游牧”到城市。

 

 

于是,蒙古首都乌兰巴托便成为这些“游牧”人的首选之地。

 


  由于乌兰巴托人口激增,造成住房短缺。于是,外来人口中的大部分便在乌兰巴托周围的山坡上支起了蒙古包和盖起了木板房。
 


  蒙古包和木板房的数量可谓与日俱增,今天原本还是一块草场或空地,明天就可能“长出”一片蘑菇般的蒙古包和出现一排排的木板房。
 

 

因为蒙古牧民在1-2个小时之内就可以支起一座蒙古包。

 


  蒙古国土面积为156.65万平方公里,目前全国人口为280万,然而,现在却有将近100万以上的人口居住在乌兰巴托。
 


  在这些人中,三分之一以上均为近几年的外来移民。在乌兰巴托近几年的外来人口中基本为两种人,即穷人和富人。
 

 

穷人占80%左右,富人占20%左右。

 

 

穷人来到这座拥挤和喧嚣的都市里是为了寻找“生存”的空间。

 


  蒙古90%以上的企业都集中在乌兰巴托。例如,在乌兰巴托有100余家服装企业,而在这些企业工作的3万余名蒙古工人中大都来自牧区。
 

 

此外,在建筑行业和餐饮业中的就业者也有相当一部分来自牧区。

 


  一些来自牧区的少年儿童在乌兰巴托街头靠擦洗汽车和擦皮鞋的收入也可糊口度日,而在家乡他们便生活无着,所以,城市周围山坡上破旧的蒙古包和简陋的木板房便成为穷人们的住所。
 

 

而富人来到乌兰巴托是为了寻找“享受和潇洒”的空间。

 



  乌兰巴托饭店和酒吧比比皆是,歌厅和舞厅不计其数,超市里商品齐全、琳琅满目。
 


  所以,他们来到乌兰巴托可以尽情地潇洒和消费。他们中的一部分在市内购买了高档住宅,另一部分也在城市周围的山坡上支起了崭新的蒙古包和盖起了漂亮的木制别墅。
 

 

这些蒙古包和木板房给乌兰巴托的空气带来了严重的污染,特别是冬季。

 


  据统计,乌兰巴托目前有近17万户平房和蒙古包居民,烧煤、木柴以及旧轮胎等垃圾,是其冬季取暖的主要方式,乌兰巴托逾50%的空气污染是由此造成的。 
 


  乌兰巴托冬季寒冷,蒙古包和木板房的住户完全靠烧木柴和烧煤取暖,从四周山坡上千家万户冒出的缕缕黑烟污染着整个城市,尤其是夜间,整个城市笼罩在十分呛人的煤烟之中。
 


  乌兰巴托的空气原本是清新和洁净的,冬季由于接连不断的降雪,整个城市是一片冰雪的银白世界
 


  晚上到户外散步,呼吸一下沁人心脾的空气,顿时会感到神清气爽。然而,近几年的冬季在乌兰巴托实在难以呼吸到清新空气。
 


  晚上户外强烈的煤烟味几乎令人窒息,即使在紧闭车窗的汽车里,也会闻到一股股呛人的煤烟味;
 

 

夜间在装有双层窗子的房间里甚至也逃脱不掉煤烟的“袭击”。

 


  除取暖造成的空气污染外,市区的4个发电厂以及包括日本韩国淘汰的二手车在内的近14万辆汽车,是另一重要污染源。
 


  蒙古国有关部门的检测结果显示,乌兰巴托冬季的空气污染超出国际标准4倍至14倍,被污染的空气中含有铅等重金属和放射性物质。
 


  当地环保部门对空气质量监测的结果显示,在乌兰巴托的一些地方,空气中二氧化氮的含量超出正常标准的86%,二氧化硫的含量也严重超标。
 


  蒙古包和木板房“包围”着乌兰巴托,蒙古包和木板房冒出的缕缕黑烟笼罩着乌兰巴托、污染着乌兰巴托。
 

实拍乌兰巴托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