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时尚文化 > 社会文史 >

“鸟巢”魅力还能维系多久

时间:2010-08-09 10:29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白雪松

    北京奥运会后,每到8月8日,“鸟巢”都会举办一场阵容豪华的足球赛事。一则为了庆祝这个特殊的日子,二则为了进一步聚敛人气。

  事实上,不只8月8日这一天,人们才会想起“鸟巢”。在一定意义上讲,“鸟巢”被很多人视为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的象征,早已成为北京的地标性建筑。

  “鸟巢”寄托着人们的情思,很多没到过“鸟巢”的人都想进去看看。看过之后,很多人又颇为失望:一个孤零零的建筑,难说有多吸引人;杂乱的人潮和没有多少选择余地的消费,也很难让人对这座著名的建筑产生亲近感。

  尽管如此,购票参观“鸟巢”的收益,依然占到了“鸟巢”经营总收入的70%。如此大失所望的观感,如此简单生硬的营销,很难想象,到此一游的热潮消退之后,“鸟巢”还能靠什么来维系日常运营。

  有人做过统计,维系“鸟巢”每年正常运营的费用约为1.5亿元。迫于运营压力,“鸟巢”内的商业运作一度走偏,一瓶矿泉水卖10元钱的举动曾广受诟病;同样为了缓解运营压力,一度传出要出售“鸟巢”冠名权,但最终却因争议太大而被叫停……由此,“鸟巢”运营过于商业化、而极少向社会提供公益性服务的负面形象逐渐显现。

  为了扭转“鸟巢”运营中出现的问题,“鸟巢”经营权在去年8月份悄然完成变更。“鸟巢”的特许运营方中信联合体淡出,改由北京市政府主导经营。“鸟巢”由“民营”改“国营”,被很多专家视为“鸟巢”公益性回归、普通百姓受益的前奏。但在“鸟巢”随后的运营中,参观票价偏高而内容单调、大型文体活动难以贴近百姓等问题,依然难有大的改观。如何让“鸟巢”魅力进一步升华而不是消退,如何让“鸟巢”活动进一步贴近百姓而不是渐行渐远,如何让“鸟巢”既不背经济包袱又能体现公益形象,将是“鸟巢”运营方急需面对的现实课题。

  “鸟巢”牵系着奥运精神的传承,“鸟巢”牵系着普通民众的利益。寄望“鸟巢”运营的探索与实践,能够给出令各方满意的答案。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