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电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12月20日至21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城市发展安全第一,要推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解决城市病等突出问题。中国上一次召开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是确立“改革开放”大战略的1978年。时隔37年,中国再次召开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为城市的“成长坐标”谋划,勾勒出一幅城市未来发展蓝图。
城市群建设:促进联动发展 要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优化提升东部城市群,在中西部地区培育发展一批城市群、区域性中心城市,促进边疆中心城市、口岸城市联动发展。各城市要结合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明确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强化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产业协作协同,逐步形成横向错位发展、纵向分工协作的发展格局。 城市规划:市民也可参与 要综合考虑城市功能定位、文化特色等多种因素来制定规划。规划编制可邀请被规划企事业单位、建设方、管理方参与其中,还应邀请市民共同参与。要留住城市特有的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建筑风格等“基因”。规划经过批准后要严格执行,一茬接一茬干下去,防止出现换一届领导、改一次规划的现象。 配套改革:推进多规合一 城市发展需要依靠改革、科技、文化三轮驱动,增强城市持续发展能力。要推进规划、建设、管理、户籍等方面的改革,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统筹各类空间性规划,推进“多规合一”。推进城镇化要把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 城市开发:划好保护红线 城市建设要以自然为美,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要大力开展生态修复,让城市再现绿水青山。要控制城市开发强度,划定水体保护线、绿地系统线、基础设施建设控制线、历史文化保护线、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防止“摊大饼”式扩张,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运营模式。 现代化宜居城市什么样? 要有独特“基因” 什么样的城市美?是高楼大厦林立,还是怪建筑丛生?对此,此次会议明确,要大力开展生态修复,让城市再现绿水青山,此外,还要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护好前人留下的文化遗产。“城市已经成为人类活动对自然干扰强度最大的区域,实现绿色发展的关键就在城市。”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樊杰说,要留住城市“基因”,只有拥有文化的城市,才是宜居之城。 要适当“减肥” 高速的经济发展,快速的城镇化步伐,让一些城市陷入盲目无序的扩张,在虚胖中逐渐丧失活力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会议中提出,要科学划定城市开发边界,推动城市发展由外延扩张式向内涵提升式转变。 每个角落都安全
“头上没抛落物,脚下井有盖,行路起居不用提心吊胆。”有中学生曾这样寄望自己生活的城市。近日发生的深圳滑坡灾害也再次为城市安全敲响警钟。新形势下,城市安全怎样才能做好?会议给出方向:要创新城市治理方式,特别是要注意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相关专家指出,城市精细化管理,最基本的就是细致入微的安全管理,让城市每一个角落都是安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