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刚结束的APEC会议上宣布,中国将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支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投资。“一带一路”的倡议被外界称作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APEC会议也好,中国版“马歇尔计划”也罢,其实与我们每个人都有关系。就拿限行保天气来说,我们每个人所做的这点“贡献”,是否值得呢?看了下面这篇分析报道,您大概就会有一种参与大国崛起、见证历史荣耀的感觉了!
“走出去”已升级为国家战略 APEC会议期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系统阐述建设“一带一路”的规划。丝路基金的成立,标志着这一战略的正式落地。 丝路基金将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产业合作等有关项目提供投融资支持。“一带一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涵盖了中亚、西亚、中东、东南亚、南亚、北非、东非等超过40个国家,并辐射东亚以及西欧,是中国进行资本输出的重要载体,更是实现各经济带互联互通的重要战略步骤。 这也意味着中国临近周边国家的沿边城市迎来了史上最牛的发展机遇。以新疆为例,新疆地处新丝绸之路的中心,是我国拥有陆地口岸最多的省份。由于新疆与中亚各国拥有相似的民族、文化、风俗习惯和消费结构等,边境贸易总额不断增长,新疆将成为最直接受益的地区。 中国利用外汇储备拉动全球增长,同时通过资本输出带动消化过剩产能,可谓“一举两得”。十八大指出“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加快走出去步伐,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走出去”已升级为国家战略。与“马歇尔计划”不同 从亚投行的成立,到APEC会议重点议题,再到“一带一路”规划,被外界解读为中国版“马歇尔计划”初具雏形。之所以有此名称,是因为其与美国60多年前的“马歇尔计划”颇有相似之处。 “马歇尔计划”,也即“欧洲复兴计划”,是二战后美国对被战争破坏的西欧各国进行经济援助、协助重建的计划。二者的主要相似点是两者都意在将本国的资本、技术和能力出口至急需它们的其他国家,但也有重要区别。 首先在于主要动机不同。中国并不寻求成为亚洲及以外地区的霸主。相反,中国希望通过帮助其他国家来实现双赢。因此,中国公开呼吁其他国家加入,即便这可能意味后者可以“搭便车”。 其次,“一带一路”倡议远比马歇尔计划更有雄心。有人预计,“一带一路”沿线的经济总量将高达21万亿美元。倘若成功,中国有可能将其推广至全世界。如此看来,中国的最终目标并非只是实现中国梦,还有亚太乃至世界梦想。 将带来全新的革命 对普通老百姓来说意味着什么呢?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与联通,旅游、农业、商贸物流等领域必将蕴生大量商机,意味着我们将拥有更便宜的商品、更便捷的出行、更好的服务、更多的就业机会……这是我们可以眼见为实的改变。 而在更大的层面,分析指出,如果说过去的世界经济格局是“中国制造、美欧消费”的话,那么,在中国式基建、服务出口的带动下,将会是一次全面的革命。亚太地区将成为“资源国、消费国、生产国”大循环不变的情况下,中国成为优化小循环结构的关键平台,以此为支撑,逐步撬动世界经济形成“以中国的服务、项目出口为核心,中亚、非洲、南美贡献资源,美国、欧洲专注品牌创新,亚太乃至全球为市场”的新的制造业以及经济循环体系。
不容忽视的是,“一带一路”比“马歇尔计划”面临更多挑战。二战后,美国推行的马歇尔计划几乎没有遭到欧洲的反对。如今,中国仍是崛起中的发展中大国,许多国家尤其是美国对中国不够信任。这都意味着,即便是满怀善意,中国亦将面临巨大政治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