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焦点 > 今日要闻 >

“中心城瘦身”或成治“城市病”良方

时间:2014-06-20 08:04来源:中国规划网 作者:贾宜超

    据《成都日报》报道,成都市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明确要在中心城周边打造7座卫星城,并通过构建更加优越的医疗、教育、文化、绿地等基础设施,吸引人口和产业从中心城向卫星城流动。围绕建设宜居城市、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成都正在编制的卫星城规划方案提高了规划标准,提出构建3个“10分钟服务圈”。

    如果此刻你正被车流堵在路上,或正在前往堵车的途中,相信这条新闻会让你格外留意。这些年来,我们的城市发展越来越快,道路越建越多,可却越来越堵。究其根本原因,无疑是在城镇化过程中,人口过度集中于中心城市,导致了人口密度过大、公共资源不足,自然交通拥堵等城市问题也就不可避免。我们不断加大公共交通投入,提倡低碳出行,但似乎这些努力换来的成果又继续被不断增加的人口和机动车抵消了,所以无论怎样,“堵”一直都在那里,不离不弃。

    一面是堵成“停车场”的中心城区,一面又是高楼林立却少有人居住的郊区“空城”。近年来随着楼市从异常“火爆”到逐渐“低调”,在一些城市里开始出现了“空城”。“空城”出现的原因想来并不复杂,就是没人愿意去住,不愿意去住无非是因为交通、医疗、文化等等设施和服务跟不上,生活不方便,谁会愿意去住呢?

    再说说成都,成都这座特大城市近年来的发展有目共睹,虽然主城区也堵,但情况还算相对不错。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恐怕就不能不提成都主城区周边的快速发展,成都的双流、温江、新都、龙泉驿等地近年来发展迅速,主城区通往各区县的道路宽阔通畅,高校、荷花池市场等往城外搬迁,这些吸引了不少人到主城区以外地区生活居住。

    拿笔者居住地新都大丰来说,这些年,大丰变化可谓翻天覆地,各种设施逐步完善,曾经的乡村现已和城市无异,家乐福等大型超市也选择入驻大丰。小时候出门就遇本地熟人,现在身边却早已是操着各种口音的外来人口,很多到成都生活学习创业的外地人没有选择主城区,而是选择了这里。选择这里,也并非只是这里的快速发展,当然还有畅通的交通环境,笔者每天从大丰驾车到单位所在的市中心,15公里路程从未超过30分钟,从时间上来说,居住在这里似乎也与居住在主城区没有太大差异。

    所以不难看出,此次成都计划“在中心城周边打造7座卫星城,构建更加优越的医疗、教育、文化、绿地等基础设施,构建3个10分钟服务圈”的举措,对成都吸引人口和产业从中心城向卫星城流动,使卫星城切实有效地分担中心城区人口、产业和功能将起到多么大的作用。为中心城“瘦身”,将有助于中心城周边地区做强做大,或将让成都告别中心城区独大,真正实现城乡一体无差别。成都不做“堵城”的信心和决心或许也能给其它地方一些启示。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