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焦点 > 今日要闻 >

生态要有“含绿量” 产业才有“含金量”

时间:2013-09-16 09:22来源:中国规划网 作者:王尊 刘晓娜 黄玉熹

  秀丽的云阳龙缸景区记者 吴珊 摄游客在巫峡欣赏红叶(资料图片)

  商报记者 王尊 刘晓娜 实习生 黄玉熹

  市委四届三次全会上明确提出,渝东北将作为生态涵养区开发,渝东南作为生态保护区培育。二者相同的使命是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生态产业,发展生态经济,实现“面上保护,点上开发”。

  “两翼”片区现在的发展现状如何?如何在保护中开发,在发展中保护?未来将会是啥样?

  现状

  打好生态牌 “两翼”生态游展翅

  渝东南、渝东北如同重庆的两只“翅膀”,“翅”上有绚丽的巫山红叶、壮丽的长江三峡、壮美的世界自然遗产武隆、神秘的酉阳桃花源、秀美的“诗城”奉节、四季多彩的石柱……它们是“重庆,非去不可”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态是武隆旅游的命根子,生态遭到破坏,武隆旅游将失去灵魂。”武隆县县委书记刘新宇表示,武隆现阶段搞工业,主要是积累财力以推动旅游发展、生态保护。等第三产业发展到更高层次,能支撑起区域经济发展时,工业要逐步退出。

  “所以说,武隆只用0.4%的土地发展工业。”武隆县县长贾建国说,绝不以牺牲生态来发展工业,关键方式首先是规划。武隆所有景区都集中在东部,工业则安排在西部。其次是门槛。环保优先,污染免谈。

  受益于此,早在两年前,武隆仙女山景区年游客接待量就已突破千万人次大关。武隆县副县长陈平则表示,环境好了迎来更多机遇。最初武隆建工业园区,担心没有企业进入。如今,在全县坚持生态保护的推动下,愿意到武隆发展的企业络绎不绝。“之前是企业选我们,现在变成我们选企业了。”

  在巫山,前些年境内的长江和小三峡岸边,遍布着20多座搞煤炭运营的码头,无证作业,煤炭转运对环境的污染很大,严重影响景区生态环境。2010年开始,巫山开始清理景区的煤运码头,一年时间,该县22座非法煤运码头全部迁出红叶观赏景区。“经济要发展,首先就要保护生态环境。”巫山旅游局副局长覃麟说。

  据统计,去年全年,长江三峡乘船游的人数达到90万人;今年1~8月,该数据同比增长20%左右。

  目标

  立足生态 利用环境发展产业

  “生态经济涵养区也有重点发展区域和重点发展产业,不是说生态涵养就不发展了。”云阳县县长覃昌德说,科学地利用生态环境资源来发展生态产业,通过发展生态产业改善生态环境,积累生态“资本”。

  “作为生态涵养发展区,环境和文化将是巫山未来旅游发展的重点。”巫山县委书记何平说,今年,巫山将继续推进山水港湾旅游新城建设,开展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形成文化雕塑一条街环线。同时,围绕“特色旅游经济带”建设,促进小三峡·小小三峡核心景区提档升级,高水平打造国际一流的神女景区、九龙谷景区,力争3~5年时间内形成2个5A和7个4A景区基本构架。

  “我觉得‘生态保护发展区’首先最直观的含义就是生态环境。”黔江区区长吴忠说,其次是要建设一个较为发达的城市,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所以,“生态保护发展区”包含着经济发达、人民生活富足的含义。

  吴忠说,生态是黔江立区之本。这一点,去年黔江获得联合国环境规划基金会“杰出绿色生态城市”大奖就可以证明,而黔江也将努力发展建设新型城市。

  路径

  走特色发展和绿色发展道路

  开县县委书记李应兰认为,对渝东北提出“生态涵养发展区”的概念,非常符合实际。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如何来发展?李应兰说,开县今后的发展要从“特色发展”和“绿色发展”出发。“特色发展”就是要发展效益农业,建立杜绝污染的特色工业,包括特色资源加工、农产品加工以及劳动密集型产业。“绿色发展”就是要在发展的同时作好规划,做好治理垃圾等环境管理工作,并且对库岸、河岸进行生态修复。

  另外,作为“万开云”经济板块的一部分,李应兰认为,万州开县云阳3个区县应该实现基础设施同城化布局,发挥集合优势,实现特色产业集群发展。

  武隆县副县长陈平表示,武隆作为渝东南特困地区,只有因地制宜,差异化发展,才能形成自身特色。

  “什么是武隆的名片?有人说是旅游,我认为是生态环境。”陈平说,环境不好,就谈不上旅游。近年来,武隆提出的“绿色崛起”,就是把生态环境放在首位。无论是旅游开发,还是工业强县,都围绕生态做文章。

  专家建言

  产业承接 硬件升级应提速

  未来“两翼”地区的定位无疑将为地区产业转型带来活力。同时,产业资本的积聚与承接,势必将加大对硬件升级的依赖。

  如果进展顺利,由武隆、丰都和涪陵三个区县酝酿打造的“大仙女山景区”将在现有基础上衍生出一批精品旅游线路,与张家界等国内知名景区形成对接,进而盘活渝东南沿线旅游市场。“但交通等硬件的提升目前仍是问题。”熟知该项目的武隆喀斯特公司副总裁黄道生坦言,“两翼”地区生态资源丰富,为发展生态观光农业、民俗生态游等产品业态奠定了基础,及早解决产业承接所需的硬件升级等问题,无疑将加速“两翼”生态功能区建设的脚步。

  在地方政府和景区的计划中,下一步,渝东南沿线旅游还将打通与长江三峡黄金旅游线之间的“屏障”,拓开更大的客源市场。黄道生称,“丰都-武隆”的高速公路将是洞开这两大客源市场的点金石。

  长江三峡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贞勇昨日接受采访时也谈到,资源的保护和品牌的拓展是长江三峡游未来发展路上的重要支撑。长江三峡应发展自然生态型的风景区,要在保护中进行合理开发。

  此外,在资源相似度较高的“两翼”地区,要发展首先要有一个避免同质化竞争的合理规划。黄道生表示,“两翼”地区不乏旅游文化元素,对加快功能区建设来说是先天优势,但若缺乏一个规划的引导,市场很容易分散,甚至引入恶性竞争。而统筹规划将有助于缓解部分生态旅游区的市场竞争。

  企业声音

  重庆嘉源矿业董事长吴和财:保护生态 企业有商机

  在秀山关闭的锰矿企业中,重庆嘉源矿业之前被停产,但董事长吴和财顶住压力坚持了下来,并贷款3.53亿元扩建了年产4万吨的新工艺生产线。“企业不提档升级,肯定会被淘汰。”吴和财说,在这之前,企业年产量只有一万吨,整改至今年产量达到4万吨。“产量提升之高,是我从没想过的。”

  将秀山定位于生态保护发展区,对企业来讲是危机也是商机。

  吴和财说,前些年,企业以牺牲环境来换取利益,企业将面临危机。如果在保护生态,从自身做起节能减排,企业商机无限。保护生态环境下办企业,才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吴和财说,如今企业增添了新设备,对污水、粉尘、防漏液都进行严格处理,目前10项专利技术已得到国家授权。

  产业发展

  立足资源优势 “万开云”实现集群发展

  商报记者 王尊 刘晓娜 实习生 黄玉熹

  处在库区中心地带,对于万州、开县、云阳三个区县来说,保护好一库清水自然是第一重任。

  在保护好库区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万开云”如何谋取自身发展,并带动这一区域甚至周边更大区域的发展?念好“生态经”的同时,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形成特色产业集群协同发展,已经成为这三个区县的思路。

  淘汰落后产能

  生产方式向环保靠拢

  “保护好库区的生态环境,是我们对全国该尽的责任。”万州区经委副主任汪海云告诉记者,淘汰落后产能的工作已经做了很多年。先后关闭了一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生产玻璃、蓄电池、化工产品的小企业,对一些大企业的落后产能也予以淘汰。在万州,淘汰落后产能的同时,也实施了一大批节能改造项目,如重庆宜化联碱系统综合节能改造项目、太白酒业污水处理等,进一步提升了资源综合利用率,保护了生态环境。

  在相邻近20分钟车程的开县,淘汰落后产能同样也是经济工作的重点。“原来开县的水泥厂有9家,现在关闭得只剩1家了。”开县经信委经济运行科科长颜林告诉记者。唯一保留下来的这家水泥厂是新型干法水泥厂,与传统立窑水泥厂相比,新型先进生产线具有环保、节能、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等优势。

  立足资源优势

  发展特色产业集群

  告别了原有的生产方式,“万开云”今后的产业该如何走?目前,在万州,按照新型工业化要求布局能源建材、特色化工、机械电子、纺织服装、食品药品五大特色产业集群。开县目前明确的五大支柱产业也是能源、建材、食品、轻纺机械、化工。在云阳正在实施的“满园工程”和“产业升级工程”中,也提出重点培育优势资源加工(硅、盐、中药材)、新材料和轻工、机械电子和新能源3个百亿产业集群。

  这三个区县对特色产业的选择有何渊源和考虑?

  在万州的五大特色产业中,特色化工的比例是占得最小的。“我们做的是盐化工、精细化工,对环境的污染小,”汪海云说,即便如此,考虑到生态原因,对该项产业的控制也很严,“今后特色化工在五大产业的占比中还将进一步缩小。”

  在“保护生态环境同时利用资源优势”的命题上,开县、云阳同样也动了很多脑筋。

  “我们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在产业链上下游都可以综合利用,”开县经信委经济运行科科长颜林说,开县今后还打算利用天然气衍生物发展精细化工,生产卫生陶瓷、特种玻璃等材料。同时,为下游生产汽车零部件也作了铺垫。

  协同发展

  成为彼此的配套区

  作为紧密相连的三个区县,在产业布局上有相近的特色产业,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万开云”板块的特色产业集群。

  同时,如何在产业打造上找准自身定位,避免彼此冲突,从而实现优势互补的经济整合发展?

  开县县委书记李应兰认为,“万开云”在发挥集合优势集群发展的同时,也要做到错位发展,最好能从产业出发,做到为彼此配套而协同发展。

  据了解,2000年左右,万州就首先提出了“万开云”经济板块概念。近几年,“万开云”合作已有了实质性的效果。落户万州的长安跨越30万辆整车项目,有上万个配套部件,其中相当部分已由开县、云阳加工;依托万州的三峡纺织城,开县大力发展纺织企业,已与万州囊括全市纺织业前两名;云阳有丰富的石英硅矿,就地进行初加工后,半成品运到万州进行精加工。

  依托山水 四区县走效益农业之路

  商报记者 王尊 刘晓娜 实习生 黄玉熹

  翻开重庆地图,在长江以北,垫江、梁平、丰都和忠县紧紧相依、连成一片,宛如亲密的“四兄弟”。这里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清新洁净的空气,适宜耕种的土壤。

  青山绿水给予这4个区县“保护生态”使命的同时,也给予了其发展农业的条件。“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生态资源就是发展资本。如何用好资源,在“农产品主产区”的角色下带来发展机遇?他们的答案是——效益农业。

  在丰都,目前已基本形成以肉牛为主,红心柚、榨菜、烤烟等“1+6”的产业基地。忠县则大力发展柑橘产业,柑橘种植面积达30万亩。再加上专用粮油、草食牲畜,忠县已形成三大主导产业,并且还形成了食用菌、生态鱼和中药材等辅助产业。这两县以北,便是垫江和梁平。如今‘重庆粮仓’、‘重庆菜篮子’、‘垫江白柚’已成为垫江三张特色的农业牌。百里竹海、梁平柚、张鸭子则成为梁平的农业招牌。

  其实,细心的人们会发现,垫江、梁平、丰都、忠县虽然在特色农产品上都有所重叠。但主要的支柱产业却不同。比如忠县和丰都,同在长江沿岸、拥有相似的生态环境,但是却发展起了各自不同的特色产业,前者是柑橘,后者是肉牛。

  目前,忠县以加工为路子,形成了“从一粒种子到一杯橙汁”的完整产业链条。柑橘产品派森百橙汁步入了中南海国宴厅。目前柑橘产业覆盖全县16个乡镇、11.8万农户,仅果汁加工,每年就有2亿元产值。在丰都,“建设中国肉牛之都,让农民牵着牛儿奔小康”已成为耳熟能详的话。丰都县农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到2016年,肉牛饲养、交易和屠宰加工量要达到100万头以上,全县肉牛产业的加工销售收入要达100亿元以上。

  而梁平、垫江,也围绕自身的优势谋求各自定位,以便更好的实现错位发展。

  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主要任务

  1把万州作为重点开发区加快建设。

  2增强梁平县、丰都县、垫江县、忠县、开县等国家农产品主产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县城及市级特色工业园区开发,构建垫江—梁平—丰都—忠县农产品特色经济板块。

  3增强城口县、云阳县、奉节县、巫山县、巫溪县等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县生产产品供给能力,因地制宜发展资源环境可承载的特色产业,构建奉节—巫山—巫溪—城口特色旅游经济带。

  4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培育壮大有资源依托、环保水平高、吸纳就业多的特色优势产业,严格控制并逐步淘汰落后产业。大力发展旅游、文化观光旅游,把旅游业打造成为支柱产业,加快建成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

  5增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支撑能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提高库区人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6加快连片特困地区的扶贫开发。建设秦巴山片区扶贫开发示范区,实施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加强三峡后续工作规划的实施。

  7千方百计保护好三峡库区的青山绿水。

  8调整人口布局,重点引导区域内超载人口向“一圈”转移。

  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主要任务

  1把黔江作为重点开发区加快建设。

  2大力保护生态环境。

  3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着力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4发展环境友好型特色产业。

  5大力发展民俗生态旅游业,将旅游业打造成为支柱产业。积极培育旅游经济强县。

  6建设武陵山扶贫开发示范区,大力实施高山生态扶贫搬迁。调整人口布局,重点引导区域内超载人口向“一圈”转移。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