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家住兰州火车站附近的刘金生老人,退休前一直骑自行车上下班。如今喜欢运动的他每天都坚持骑自行车沿滨河路锻炼身体。令他很无奈的是,每天都得途经扩建后根本就没有修建自行车道的天水北路,遇到车流量大的时候,他只能推着自行车在人行道上走。像刘金生老人一样,许多市民都感觉到这座城市留给自行车的空间越来越少。这次政协会上,市民盟及市九三学社向大会分别递交提案,建议加快发展我市公共租赁自行车系统和建设兰州城市自行车交通系统。 自行车专用道路已不足10% 据统计,1985年兰州市自行车户均拥有量约0.91辆,1990年自行车户均拥有量约1.6辆,1995年达到2.16辆,到2009年这一数字仅为0.45辆,城市居民自行车出行分担率达不到5%。兰州的城市道路过去都有自行车道,在一些主干道还有行道树隔离的自行车专用道,但由于近年来机动车辆的急速增加,城市交通拥挤不堪,大量自行车道被挤占,一些用行道树隔离的自行车专用道,也成为或公交车进站道,或机动车右转向借用道,城市道路拥堵挤占自行车道严重,自行车专用道路已不足10%。 到2015年自行车出行率要达55%以上 市政协委员认为,发展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对于兰州市来说,意义更加重要,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减少尾气排放和细颗粒物(PM2.5),改善兰州大气环境的重要措施。按照国务院《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具体指导意见:“到2015年,市区人口在200万以上、建成区面积在120平方公里以上的城市,步行和自行车出行分担率达到55%以上。”按此要求,兰州市到2015年自行车出行分担率要达到55%以上。 加强步行道和自行车道建设 政协委员在提案中建议,结合兰州城市道路建设,完善步行道和自行车道。城市道路建设要优先保证步行和自行车出行。依据专项规划,新建及改扩建城市主干道、次干道,要设置步行道和自行车道,城市支路和居住区道路,要设置步行道。对不按规划建设步行道和自行车道的建设项目,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不予办理规划许可,城市建设主管部门不予办理施工许可。自行车道原则上应尽可能避免与步行道共板设置。要结合旧城改造、环境整治等,打通断头路,打开封闭街区,加密路网,完善步行和自行车微循环系统。 加快自行车停车设施建设 居住区、公共设施要为自行车提供足够的停车空间和方便的停车设施。新建住宅小区必须配建永久性自行车停车场(库),并以地面停车为主。老旧小区、平房地区要通过建设自行车公共停车场,解决居民自行车停车问题。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的公共建筑、名胜古迹、公园、广场应当按照专项规划的要求设置自行车停车设施。对不按规划建设自行车停车设施的建设项目,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不予办理规划许可,城市建设主管部门不予办理施工许可,鼓励发展自行车驻车换乘。轨道交通车站、公共交通换乘枢纽必须设置自行车停车设施,集散量较大的公交车站也应尽可能设置自行车停车设施,并为自行车驻车换乘提供良好和方便的条件。 加快发展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 结合兰州的具体情况,采用系统规划、试点先行的做法,结合旧城改造、综合体建设、旅游景区、居住区和社区中心,设置首批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管理的原则,结合公交车站、正在规划建设中的地铁轨道车站、交通枢纽等合理布设自行车存取点,做到系统化、网络化。重点加强城市自行车交通系统的建设,改善自行车出行条件,并引导居民自有自行车的发展,从而提升城市自行车出行整体水平。 大力倡导绿色出行模式 兰州市交通拥堵问题突出,大部分分布在城关区的城市核心区和七里河安宁区的主干道,造成交通拥堵的主要问题是城市小型车辆的急速增加。据相关部门研究,兰州市有效出行和生活半径为2、5—4公里,根本用不着驾车出行,公共交通完全可以解决,另据有关机构统计,高峰时段的轿车空驶率,午高峰为70%—83%,晚高峰为40%—55%,因此,要制定城市交通管理法规,划分城市核心区8:00到20:00为非公共车辆禁行区,交通拥堵路段和次核心区为限行区,提倡“自行车+公共交通(常规公交以及轨道交通)”的出行模式,逐渐培养人们形成绿色出行理念。 相关提案 市政协委员为雁滩治堵献良策 打通“断头路”贯通南北向交通 首席记者司成宏 本报讯“几乎天天堵车!”谈起雁滩的交通状况,很多在雁滩居住的市民可能都有这样的感慨。为此,市政协委员郭党雄等提交了《关于尽快改善雁滩区域部分道路交通现状的提案》,建议相关部门对该区域的交通状况予以整治,清除障碍,疏通道路,在区域中实现道路畅通,加快构建城区道路微循环,有效缓解雁滩区域的交通压力。 郭党雄等委员通过实地调研发现,雁滩最北端的南滨河路东延段和最南端的南河道北路是两条东西向的大通道,也是调节雁滩地区交通的主要通道,内部路网和外部通道贯通后,整个雁滩的交通也就活了。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一些规划道路修了半截就停工了,内部道路无法与这两条大通道相连,所以车辆出入雁滩就全被逼到了目前较为拥堵的几条马路上了。东西向进出雁滩还算畅通,但南北出入雁滩的道路一部分还没有打通。作为雁滩南北交通纽带的雁兴路T636号路(雁兴路醉仙楼十字)、雁东路T608号路(雁东路与雁滩路十字以北)、雁园路T606号路(603号-605号)段(雁兴路)至今不能正常通行,发挥不了南北通畅的作用。 其中,雁滩606号道路,即雁园路,位于北面滩、小雁滩区域,是一条南北走向、连接黄河南岸与雁滩路的道路。目前该路与雁北路交叉十字的北段已经贯通,即鸿运润园与莱茵小镇间的道路已经通车,但其与雁北路十字向南至雁滩路的南段,一直没贯通。长期以来,使得咫尺之近的北面滩与雁滩中心区域不能便捷相连,从北面滩要到达雁滩中心区及兰州高新区,不得不绕道新港城,穿越雁西路才能抵达,尤其伴随北面滩在城市化发展中人流、车流的持续增加,使得当地交通条件受到约束。雁园路T606号路(603号-605号)段(雁兴路)原规划为连接雁滩路、雁北路的南北主干道,由于违法占用规划道路建设装饰材料批发市场,使本该通畅的区域交通成为断头路已持续6年之久。 为了雁滩地区持续的发展和方便市民的生活出行,郭党雄等委员认为,需要对该区域的交通状况予以整治,清除障碍,疏通道路,在区域中实现道路畅通,加快构建城区道路微循环,有效缓解雁滩区域的交通压力。 郭党雄等委员建议,以开展效能风暴为契机,政府部门要加大拆迁力度,尽快打通断头路,解决土地征用问题,拆除挤占道路的违章建筑(装饰材料批发市场),打通T606号路雁园路北端(雁兴路),尽快完成雁滩路与雁北路的贯通;市政部门应尽快完成雁东路T608号路(雁东路与雁滩路十字以北)、雁园路T606号路(603号-605号)段(雁园路)的铺修工作;建设单位要落实解决道路拆迁、经费问题,加快铺设、维修进度,尽早按照道路设计计划全面贯通雁滩地区路网,为市民出行提供方便。这些“断头路”打通、南北向的主干道贯通之后,雁滩地区交通拥堵的现状将会得到有效缓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