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小时 到上海喝杯咖啡
6月30日下午,京沪高铁首趟列车开出。赶在高铁开通前,本报记者专程赴上海及周边,从今天开始连续3天,为读者奉上“北京人眼中的新上海、新江南”。 只要5个小时,北京人就能从皇城根儿飞驶进海上繁花的“东方明珠”,就能穿山越岭,从疾风辽阔的北国到达杏花烟雨的江南。 从“到上海旅游”到“去上海生活”,京沪高铁的开通,瞬间拉近了北京与上海的距离。拣个周末,去沪上喝喝茶怀怀旧,顺便下个“小江南”。 ■上海生活·怀旧 马勒别墅:纯参观,免费的 发现马勒别墅完全是个意外。 记者原本的目的地是去看看满是花园洋房的新乐路,但途经陕西南路时发现一栋漂亮的欧式建筑。出租司机热情介绍,这个叫“马勒别墅”的地方,有一段关于梦幻的传说。于是,停车,走进梦幻城堡,探个究竟。 这里现在有家玫瑰公主咖啡吧和马勒别墅饭店。咖啡吧人均消费接近百元,饭店最便宜的特价房也在800元/晚以上。但是,纯参观,是免费的。 铁质门窗、高耸尖顶,据介绍,这是一栋斯堪的纳维亚式挪威风格建筑,由英籍犹太商人马勒,在1936年建成。 整个别墅与周边建筑风格反差很大,充满奇幻色彩,那是因为,它本就诞生于一场梦。据说,这座别墅的设计者是马勒的女儿。小姑娘一天夜里做了个梦,梦见一幢安徒生童话里常出现的城堡。她父亲马勒于是便根据女儿梦中所见的样式造了这座别致的挪威式住宅。 作为一个在上海滩发家的外国人,马勒本人也充满传奇色彩。据说,他来到上海时,原本一无所有,却靠赌马赚到第一桶金。在自己心爱的赛马死后,他还为其塑造了一尊青铜雕像,以示纪念。现在,这尊青铜马就在马勒别墅花园一角。 如果没有二战,马勒、马勒一家和马勒别墅也许会一直编织着自己的梦想。但二战爆发后,身为犹太人的马勒不得不离开。有人说他为躲避战乱而去,有人说他被送进了集中营。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他没能带走这座“梦幻城堡”。 如今,徜徉在马勒别墅的木桥上,看着金鱼安逸潜游,已经无法想象当年那个风云际会的上海滩的模样。但身临其境,每个人又都忍不住想象,马勒女儿那个童话般的梦想,是否还有深藏别墅中,未被发掘的部分。 ■上海生活·人文 丰子恺旧居:依然保留着赠画传统 陕西南路上的长乐村93号,和周围一些老旧小洋楼很像,有点“腔调”却不起眼。 其实,在1954年到1975年之间,现代著名文学家和漫画家丰子恺,就一直居住于此间的日月楼。这里现在已经面向游人开放,每周二、四、六三天,免费接受参观。 与丰子恺的鼎鼎大名相比,日月楼算是藏身闹市了。对丰子恺有些了解的人,可能知道老先生家乡、浙江省桐乡县石门镇的缘缘堂。但实际上,丰子恺在缘缘堂只住了4年,在日月楼却住了21年,是他居住时间最长、直至终老的居所。当年买下这栋叫“凡尔登花园”的德式建筑时,丰老对可以看见日月的二楼阳台十分喜欢,即兴涌出“日月楼中日月长”这句下联。后来,国学大师马一浮为其对出上联,“星河界里星河转”。这副对联现就挂在日月楼内。 1978年,丰子恺的家人离开日月楼,2003年决定出资置换回来,直到2008年才成功收回了日月楼二楼和三楼的房间。2010年,这里正式成为集研究和游览为一身的公益场所。 因为一楼还有住户,所以,当记者探访日月楼时,发现大门是紧闭的。门上清楚地提示着,不要打扰住户。按门铃后,由二楼的工作人员开门,方能进入。 木楼梯、木地板、木门、木窗,日月楼的内部陈设基本保持原貌。墙壁上有很多丰老当年的著名画作。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屋内一张小床。据估测,这张小床只有约1米宽,约1.5米长。据介绍,“文革”时期,日月楼楼下的房间被占据,全家人都只能挤在楼上,丰老自己提出希望挤在这张小床上,以给他的工作提供尽量清静的环境。 现在,日月楼完全由志愿者看护。由于志愿者们时间和精力均有限,所以每周只开放3天。条件有限,但日月楼依然继承了他的主人热情好客的传统。来这里参观的游客,不但免票,还经常能得到一些馈赠。记者就被赠与一幅丰老漫画作品的复制品。丰老生前就喜欢赠画,现在日月楼依然保留着在儿童节给孩子们赠画的传统。 ■上海生活·格调 田子坊与1933:店主主动邀请上楼小坐 泰康路上的田子坊,是上海最近几年兴起的“潮”生活代表,它把上海传统特色的石库门、咖啡店、街角酒吧和时尚小摊结合起来,催生出一个最小资的区域。 一些小店的店主会主动邀请有兴趣的游客到二楼小坐,上了逼仄的螺旋式楼梯后,窄小的店面里,店主偏偏在临窗的位置安放了桌椅,请顾客“喝杯咖啡”。没有顾客上门的时候,看店的小姑娘会熟练地从柜台上夹出几块冰来,给自己调一杯冰咖,悠闲地翻看杂志,生活态度乐观而简单:“我们就是希望大家都能享受‘慢生活’啦,过日子图的就是心情好啊。” 坐落在虹口区溧阳路611号的1933老场坊,现在则是上海最时尚的地界。它有点像798,又有点像三里屯village。建筑具有历史的厚重感,其中的琳琅小店又极尽时尚之能事。 说起来有些“血腥”,1933老场坊最初是一家大型屠宰场。1933年,由著名英国设计师设计的上海工部局宰牲场在当时的上海虹口区沙泾路正式建成。建筑为古罗马巴西利卡式风格,而外圆内方的基本结构也暗合了中国风水学说中 “天圆地方”的传统理念。1933老场坊全部采用英国进口的混凝土结构,墙体厚约50厘米,建筑费用共花费银元330多万元。 从建成之日起到2002年停产,这里都是名副其实的上海市第一宰牲场。1933距离传统意义上的上海繁华商业区较远,所以,这里的节奏相对较慢。而且,老场坊的建筑极有特点,内部楼梯环绕、错综复杂,将人流合理地分离开,即便在周末,也不显得拥挤。时尚小店的店员们,常常处于慵懒的状态,不揽客、不喧哗。 在这些地方逛,你能感受到所谓的“小资”,不是用大牌武装自己,不是挤完地铁后把平底鞋换成高跟鞋,而是对生活、对自己更多的欣赏和满意,是那种骨子里的淡定优雅。 居停小贴士 办张上海交通卡 从虹桥火车站一出来,一定记得给自己办一张上海交通卡。坐地铁非常方便,上海的多数景点都在地铁站边上,交通便利。更重要的是,你可以使用公交一卡通乘坐上海轮渡。 沿着黄浦江,有很多轮渡站点,不同站点的过江费用从0.5元到2元不等。在外滩,如果是乘坐游船,费用则至少100元。选择过江轮渡,是一个非常好的“替代”品种。 过江轮渡一层第一排可以称为观景区,落地式的大玻璃,视野非常开阔,到了二层更可以360度观赏两岸风光和江上风貌。不过,出于安全考虑,晚上6点之后,过江轮渡的二层就不再开放。 租车易停车贵 在上海及周边穿行,很多人都会考虑自己租车。记者也尝试了这种交通方式,最大的感受有两点:第一就是离不开GPS,还有就是交停车费交到肉痛。 上海的道路标志跟北京的区别比较大,在指示牌上看到的道路名称往往并不是你当时正在行驶的道路,而是你前方几条路口后可能出现的道路,这一点让开惯了北京道路的记者非常不习惯。另外,上海的很多道路都是单行道,不熟悉道路的外地人经常会无奈地多绕很多圈才能接近目的地。所以,外地人在上海开车,GPS是少不了的。而上海的一些租车公司门店,比如记者所选择的神州租车,就不提供GPS,因此,想要租车的司机朋友不妨随身携带一个,以备不时之需。 另外,上海的停车场少而珍贵,停车费用相当惊人。在中心城区,每小时的停车费多为15元,第二个小时则至少20元起步。在静安寺附近一个大酒店地下停车场,当记者发现第二个小时是按半小时为计费单位、且半小时停车费用高达50元时,只能再次驶出停车场,在上海地面继续“扫街”。 外滩的非常规旅游 跟上海的“的哥”聊天,他们其实也很健谈,“上海其实没什么好看的啊,高楼大厦哪儿没有呀。所以,白天你就该干啥干啥,到了晚上的时候,一定要去外滩看看,最好是到浦东的咖啡馆坐一坐,看看黄浦江两岸的灯光。” 跟北京相比,记者对上海最美好的印象就来自于黄浦江和苏州河。周末的上海游,一定要给自己一个悠然的时间,从地铁里出来,在黄浦江的游轮上,或者在苏州河的岸边上,尽可以从傍晚时分闲坐到夜幕拉开,看橘色的夕阳化作一片粼粼的金色,看暮色染红了江南,看外滩上华灯灿烂…… 夜色里的外滩,游览的时候一定要穿江而过,把两岸的风景看齐。从浦东看浦西,看到的是老上海的西式繁华,体现着上海的文化积淀,扑面而来的是历史沧桑;从浦西看浦东,东方明珠流光溢彩,周边新起的楼宇跟它交相辉映,现代上海的时尚气质不言而喻。 本报特派记者 周明杰 孙毅 J174 D175 摄影 李刚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