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北京交通拥堵状况日益加剧 ,为了缓解交通拥堵,自去年12月以来,北京治堵新政层出不穷:以摇号方式无偿分配小客车配置指标,全 市平均每月限制在2万台;对外地车辆严格管理 ,禁止外地车辆早晚高峰进入五环内行驶。而从4月1日开始,北京又大幅提高中心城区停车费,这俨然又成了一 剂治堵“猛药”。从目前情况来看,这项政策已经起到了效果。“君有疾在肠胃”是现在北京拥堵病的真实写照,虽然未及骨髓,但病去如抽丝,并非马上可以治 愈,甚至会反复。 那么,提高停车收费能否最终影响城市功能区的合理配置 ,以引导合理用车并减少拥堵,提高停车收费对于其他城市的交通治堵来说,又有多大的样本意义……这一系列的疑问都期待时间来作答。北京五道口商场附近,虽然对面就有收费停车场,可还是有车占道停车。 痼疾 小雨浇出了“堵城”本色 4 月17日,是北京治堵新政实施百日,刚成立的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监测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北京交通拥堵指数处于轻度拥堵等级,比去年同期下降 16.6%,工作日平均拥堵持续时间包括严重拥堵和中度拥堵共1小时 15分钟,同比减少1小时,五环以内早高峰的全路网均速同比提高9.1%,晚高峰全 路网均速提高10.4%。但4月还没结束,这个乐观的数据就受到了挑战。 4月26日下午,记者在潘家坡附近上了一辆出租车,刚上车不久,就遇到了堵车。望着前面见不到头的车流,司机王师傅只能小心翼翼地踩一脚油门,紧跟着踩一脚刹车,然后拉手刹,原本20分钟的路程足足用了1个多小时才走完,计价器已经跳了20多块钱。 “这算是比较好的情况了,上个月我在这里足足堵了2个多小时连动都不动,气得客人直接下车步行。以前我在三环里面跑,直到晚上11点多还堵车,现在情况好些, 交通拥堵不治理不行,要不大家挤在里面谁也别想动。”王师傅说,凭他自己的感觉,进入4月份以后,北京三环以内车流量确实减少了不少。 4 月29日,是今年五一前最后一个工作日,记者在北京赶上了一场“破纪录”的全城大堵车。当天下午4时许,一场淅淅沥沥的小雨突然降临,加上五一放假不少单 位提前下班,记者在西单靠近长安街一带根本打不上车,密密麻麻的车流慢慢行驶在湿滑的道路上,压车情况严重。记者乘坐的一辆公交车过一信号灯都要花费1个 多小时。 晚7时许,记者登录北京市交通委实时路况图,看到几乎“全线飘红”,时速低于20公里路段覆盖全市,当天北京拥堵道路达164条,刷新了去年9月17日北京大堵车时143条的道路拥堵纪录。这次拥堵持续到21时左右才得以缓解。 “北京交通就像一个长期重病的患者,本身就很脆弱,很难承受一场小雨和一次节日的叠加效应,去年9月份那场大拥堵也是小雨赶上中秋节前最后一个工作日造成的。 希望公众还要给新政更多的时间。”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一位负责人表示,拥堵指数测算是通过对路网24小时监测得出的,之前发布的数据证明北京治堵正在起 到初步效果,至于4月底这场“史上最大堵车”则属个例。 猛药 停一天车就等于白上班 即便如此,北京此番大幅上调停车费,仍被视为一剂治堵的“猛药”。 已在北京工作3年的于晨,在4月份再次跳槽,尽管这是她大学毕业后第3次换工作,可这次与前两次却明显不同:停车费猛增让这位公司小白领开车幸福感大降,尽 管一直不满油价蹦高,可这次她却首次尝到了“肉疼”的滋味,完全为了节省停车费而降薪求职。于晨告诉记者,新一轮停车费大涨之后,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 跳,于晨发现停车费每天居然需要100多元钱,“实在太没谱了”。 “以前每换一次工作,待 遇都能上个台阶,可这次却直接从每月5000多元降到了4000多元,都是停车费给闹的,不然停一天车,我连停车费都挣不出来。”于晨说,原先她在金融街 一家公司上班,平时开着一辆上下班,公司没有员工停车位,停车费以前一天只要20元。夏利[综述 图片 论坛] 于晨前后收到了5家公司的面试通知。“最后只去了3家,另外两家公司的停车费都太贵,我上班的新公司虽然月工资比以前低1000元,离家也比以前公司远些,可新公司能够给办停车卡,一个月停车才200元。”于晨说。 “这个小区单价就将近每平方米3万元,一个车位均价都得20万元左右,另外每个月管理费还要150元,车位价格都比一辆新车贵。我怀疑开发商是在借停车费上涨 来趁火打劫。”北京市民赵女士在西长安街南侧一处名叫紫御国际的小区购买了新房,结果4月19日她参加了该楼盘组织的网上车位摇号,摇号车位数只有236 个,可却有 757名业主报名参加,相当于3个人抢一个停车位。赵女士无奈地说,小区周边全都是收费高昂的停车场,她现在只能寄希望于有人摇到号后再出售 了。 来自北京房地产交易管理网数据显示,截至4月27日,北京4 月份商品房住宅签约了 5550套,车位签约为3686个,4月份百套住宅销售车位已达66个,同比已上涨近两倍!停车位“僧多粥少”和价格高涨情况愈演愈烈 。鉴于此,北京市 发改委5月5日下发通知,要求全市各区县切实稳定居住区地下停车收费水平,严禁跟风涨价。 北京某停车公司一位刘姓经理认为,北京停车业从业人员素质与市场需求很不匹配。“一线员工大部分是初中以下学历的外来务工人员,企业管理层的学历也都不高, 多数企业规模小且经营还要依附于物业公司,竞争方式依然简单无序。”刘经理称,很多停车场都属于“承包”,收费随意性很大。 追问 “多余”的车该到哪里去 停车高收费要想持续完善发挥效果,期待更多配套措施的出台。北京市交通委运管局网站在今年首次公布了全市备案停车位“家底”,包括北京16区县以及亦庄、北 京西站地区的临时占道停车场、路外公共停车场、地下停车场,共计车位741090个,另一组数据显示,目前北京共有机动车位217.2万多个,而北京市交 管局最新统计数字显示北京机动车保有量已达近490万辆,车与路的尖锐矛盾极其突出。 停车难在北京等大型城市出现已非一日。这一城市病反映了城市规划、市政发展赶不上市场发展的现实。市政发展具有计划的理性,涉及公共资源的计算是静态的可控 的,而市场发展具有需求的不可抑制性,对公共资源的使用和占有是动态的不可控的。因此,市政与市场总是难以匹配。在治理交通拥堵这一主要矛盾的诉求下,中 心城区停车费的提高又产生了挤出效应,将部分停车需求逼到外环或周边地区,客观降低了本已紧张的机动车停车位使用效率。从局部看,则加剧了270万辆机动 车争车位的竞争态势。给270万辆车安家是城市规划必须承担的责任。 得让现有的车有地方 停,北京的停车改革不止提价这一条路。上班时单位停车场挤得满满当当,下班后很快人去楼空,而小区情况正好相反——“白天没车,晚上堵死”。“解决停车问 题成败的关键,首先是解决停车出路……要积极推广错时停车。”北京市交通委主任刘小明在北京停车管理工作会议上如是说,他口中的错时停车正是已实施半年之 久的“小关模式”。 兴业源物业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说,小关北里45号院和临近的世纪兴源大厦 实施错时停车以后,上午8时到9时之间,白领们可凭车证将车停入小区 ,并于18时之前开走。而18时以后,大厦将提供约50个停车位给小区居民,居民则 在次日8时之前腾出车位。由于小关社区和世纪兴源大厦同属一家物业公司,实施错时停车后,上班族和小区业主都能够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停车位,停车秩序大为 改善。 “这种模式很难复制。”小关社区党委书记王振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态说,上班族和小区居民能否互相守时、停车费用等难题都成为掣肘因素。 虽然复制起来难度不小,可探索并没有停止。5月6日,北京西城区市政市容委透露,北京原市府大楼等西城区6个机关单位将拿出500余停车位与周围居民共享, 今年西城区还将设100余万元奖励资金,鼓励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对外开放停车场,与周边居民、上班族实现资源共享。 ■声音 停车费猛增早已有先兆 深 陷“堵城”泥潭的北京,从4月1日起,将城区分为三类地区收取停车费,其中大幅提高一类地区的停车价格。据悉,一类区域包括三环路(含)内及三环外的 CBD、燕莎地区、中关村西区和翠微商业区4个重点区域,收费标准为,路侧停车首小时10元,第二小时起15元/小时;露天停车场8元/小时;地下停车场 6元/小时。二类地区分别为,路测停车每小时7元,露天停车场和地下停车场均为5元。三类地区则分别为,路测停车每小时3元,露天停车场和地下停车场均为 2元。 事实上,北京市民对此次停车费大幅提高早有心理准备,因为早在去年4月1日,北京就已调整了燕莎、西单、CBD等13个重点区域非居住区白天停车收费价格。 记者从一位曾参加北京停车管理工作会议的业内人士处获悉,北京之所以决定全面提高停车费,正是看中了先前试点带来的实际效果。根据北京市交通委跟踪调查显 示,停车收费调整一年时间里,13个重点区域占道停车场的停车次数有所减少,停放时间有所缩短,最终北京决定按照“中心高于外围、路内高于路外、地上高于 地下”和差别化的原则,对全市收费停车进行调整。 “这前脚刚买车摇号,后脚跟着就猛增停车费,没买车的要碰运气买车,买到车的又停不起车,这么治下去肯定有效果。”4月26日15时许,记者在朝阳门附近上了一辆出租车,司机王师傅如此评价时下京城最热的治堵话题。中国规划网北京5月11日电 记者王艳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