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城市地下空间信息管理取得新发展
时间:2011-04-22 16:05来源:中国规划网 作者:王艳
|
|
中国规划网天津4月22日电 记者王艳 近年来,天津市地下空间规划管理信息中心自2006年成立以来,进一步加强对城市地下空间信息的专项管理,在围绕贯彻落实《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办法》,加强制度建设,创新工作方法,加大管理和服务工作力度等方面,城市地下空间信息管理工作取得了新的发展。
随着天津城市建设迅猛发展,特别是滨海新区的快速发展和外环线以外地区新城镇的建设,天津地下管线的数量也随之剧增,地下管线总长达48000公里,特别是老工业地区,由于年代较长,再加上工业外迁,存在着潜在的隐患和极大危险性,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必须对全市地下管线信息实施集中统一管理。按照津政发[2007]33号文件精神,将管线信息管理纳入规划管理业务流程,保证了市政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并从2010年10月1日起,环城四区地下管线信息也纳入集中统一管理。截至目前,累计接收了各类管线信息数据2.3万余公里,逐步改变了天津市以往地下管线信息底数不清和管线施工混乱的状况。在全市范围内,向着地下管线一套技术标准、一个管理办法、一个应用平台统一信息管理的目标迈进。
他们利用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的新模式,积极为重点工程服务。近几年市规划局响应市委、市政府提出的“5+2白加黑”“大干300天”号召,以及城市建设提速的更高要求,积极为20项民心工程、重点工程服务。利用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的新模式,为20项民心工程、泰安道地区、西站枢纽、新文化中心、119 项重点规划项目,以及1188个建设单位共2615项工程提供信息查询利用服务,提供管线长度约6万余公里。这些服务避免了重复测绘,为各建设单位节省了测绘费用,赢得了报建和建设时间,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提供了及时的数据支持。
随着天津市地铁轻轨等大规模地下交通系统和地下建筑物的开发建设,城市建设越发向地下空间拓展,地下空间规划管理已经成为重要的业务管理工作,通过天津市地下空间总体规划的编制,协调相关单位收集到1102项人防工程、4128项地下建筑信息资料、46项意式风情街地下建筑物信息资料、地铁一二三号线信息资料以及井类数据等各方面地下空间数据,并实现了信息化管理。逐步将地下空间规划深入到控规管理层面,使地下管线管理模式拓展为地下空间规划信息管理模式,实现地下管线和地下空间信息数据三维可视化,管理周期可控化以及规划支持模型化,提供了地下空间信息的多层次服务,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政府宏观决策提供支持。
2011年3月中心承担的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天津市地下管线信息动态管理决策支持平台建设”项目获得住建部科学技术计划示范项目,创新形成具有天津特色的地下管线信息管理模式。通过“政府主导、专业协作、市场运作、技术支撑”,在政府没有资金投入的情况下,成立专门管理机构,理顺管理体制,建立管理机制,以法律法规和标准规程为支撑,边收集数据、边整理、边建库、边服务,多项工作同步开展,实现对天津市地下管线信息的集中统一管理,保证地下管线信息的时效性和现势性。综合应用新技术新手段,满足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的工作需要,实现了地下管线信息的多层次服务,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政府宏观决策提供支持。目前,项目成果已经在天津市中心城区、塘沽区、宝坻区、宁河县等地下管线信息规划管理部门和专业管线单位得到较好的应用,取得了可观的社会效益,为天津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决策支持和信息服务,为全国同行探索出一条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的新模式。
(责任编辑:白雪松)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