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下午,2010城市金融发展论坛在丽思卡尔顿酒店举行,嘉宾们对城市金融发展与金融合作创新发表精彩演讲。 尹中卿 章知方 Mark Yeandle 张光华 周建男 刘以雷 肖志家 汪涛 李晞禔 李万寿 由中国贸促会、深圳市人民政府、深圳贸促会与和讯网联合主办的“2010城市金融发展论坛”昨举行。论坛就地方政府在城市金融发展中的作用、金融城市创新发展、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中国金融中心发展和城市金融系统性风险控制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来自国家部委、金融领域、学术研究机构共计300余人参加了此次盛会。 与会嘉宾认为,处于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世界经济正处在一个转型的时期,其中金融业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它将为经济转型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深圳拥有发达的金融产业,这为深圳实现未来的城市发展目标奠定了良好基础,深圳有望在未来港深大都会中扮演重要角色。 中国贸促会副会长、国际商会副会长张伟在演讲中认为,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离不开金融强有力的支持,而经济发展又是金融稳步健康发展的基础,金融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业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等行业迅猛发展,金融体系逐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利率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金融监管继续加强。此次论坛将全面搭建城市金融发展的沟通交流平台,为中国金融中心国际化建设作出积极的贡献, 在未来的发展中,深圳如何实现城市定位和金融业之间的完美结合?对此,深圳市委常委、副市长陈应春认为,展望未来,深圳金融业将立足深圳,依托珠三角,联通港澳,面向国际,建立涵盖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基金、期货以及衍生品在内的多层次、多品种的金融改革创新综合实验区、人民币国际化的综合实验区,重点建设投融资中心、财富管理中心、金融创新中心和金融服务中心,使深圳成为港深大都会国际金融中心的有机组成部分。 他表示,深圳作为我国重要的区域性金融中心城市,拥有相对完善的金融组织体系,稳定增长的金融资产规模,交易活跃的金融市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金融机构,以及日趋合理的金融产业布局。作为深圳经济的支柱产业,金融业对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也越来越大,2009年深圳金融业的增加值已占全市总产值的比重达到14%,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今年,金融业的纳税总额将超过310亿元,占全市税收总额的比重接近20%,金融业对深圳这座年轻城市的经济贡献和支柱作用显得至关重要。 与会专家建议,深圳要实现国际化大都市、区域性金融中心的目标,就要继续夯实金融业发展基础,努力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凭借最优惠的政策、最优质的服务、最优良的环境,促进深圳金融业健康快速发展,努力把深圳打造成为最适宜金融业发展的城市。 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尹中卿: 对城市投融资平台应该再认识 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过程中,地方各种投融资平台在2009年出现了爆炸式增长,在一年时间里,地方政府投融资公司净增7000多家,如何优化融资结构、拓展融资平台?成为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面临的新课题。 “十二五”期间,我们已经进入工业化的中后期和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城市化进程必将产生越来越多的融资需求,我们要探索建立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城市投融资平台规范管理制,完善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机制,为城市化进程提供有效的金融支持。 建议:一要强化政府债务管理,建立投资风险防范机制。二要规范政府投融资行为。三要完善政府投融资平台,推进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四要加强银行贷款风险管理。五要探索建立市政债制度,同时还要探索城市投融资平台贷款“证券化”。六要发展城建信托融资,一方面能够吸收民间闲散资金,另一方面可以及时解决城市建设的资金缺口。 和讯网董事长章知方: 深圳有打造区域金融中心基础 2008年全球金融风暴之后,中国经济以较快的速度恢复增长,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未来的中国城市化道路怎样走? 最近两年,国内多个城市都在向“金融中心”这个概念上靠拢。确实,金融业具有高速流动性,一个城市的金融竞争力与政府的作用直接相关政府部门政策制定的水平直接影响到城市金融业发展前景。放眼全球金融业发展历史,伦敦、纽约、香港、新加坡等国际性金融中心的形成,都是随着当地经济发展自然形成,政府对行业发展的促进更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 深圳的金融创新在全国领先,以深圳证券交易所为龙头,拥有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等,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已经基本形成,与此同时,深圳还汇集了全国一半以上的风险投资和基金公司又在信用担保机构的发展上领先于全国。这为深圳打造区域性金融中心城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伦敦金融城全球金融中心指数设计者Mark Yeandle: 亚洲金融中心城市正迅猛发展 截至2010年9月份,伦敦、纽约虽然继续保持国际领先地位,同时香港以及其他亚洲国家的金融中心城市也在迅猛发展,亚洲国家的很多城市金融中心的地位在加强。 国际金融中心指数简称GFCI,该报告从2007年开始至2010年9月已进行了八次研究,根据受访者人数和提交次数进行总结分析。《GFCI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是世界知名咨询公司Z/Yen所作,为全球许多国家所用,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受到一定的影响和波动,但从近期来看,国际金融危机的局面得到了缓解,一些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逐步复苏,研究对未来的发展继续保持信心。在国际金融中心竞争力比较当中,有五个因素比较重要,即:人员素质、商业环境、市场准入、基础设施和综合竞争力。研究发现,亚洲许多国家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在不断上升,尤其是深圳这几年的发展更为迅猛。 招商银行副行长张光华: 深圳应着力建设“绿色资本市场”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国际社会对气候变化影响的关注,低碳发展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向低碳经济转型已经逐渐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建设低碳生态城市更成为大势所趋。 如何构建绿色金融服务体系,促进低碳生活城市发展?从国际经验看,建设低碳生态城市离不开金融业的强有力支持,深圳要建设低碳生态城市,一要大力发展“绿色信贷”,引导银行信贷资金更多的流向新能源、新材料、循环经济、环保节能、生物技术等低碳绿色产业。二要不断健全“绿色资本市场”。深圳可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着力打造鲜明特色的“绿色资本市场”,利用深交所特有的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扶持更多的绿色中小企业上市。三要倾力打造碳排放交易中心。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碳交易制度,全面建设涵盖现货与期货、场内与场外在内的多元化、多层次碳排放交易平台。四要努力完善专业化中介服务体系,促进碳金融与碳交易业务的发展。 深圳证券交易所总经理助理周健男: 深交所将继续保持IPO优势 今年是中国资本市场成立二十周年,前几天刚刚过完了二十岁的生日,今年也是中国资本市场大发展的一年。 就深圳证券交易所而言,中小企业板自设立以来,到今年11月底,上市公司家数达到了510家,中小企业板从规模上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创业板自去年10月份设立以来,去年年底一共有36家企业在创业板上市,今年到11月底,又有105家企业在创业板上市,目前在创业板上市的企业已经达到141家,根据现在的发展态势,到今年年底在创业板上市的企业将超过300家。 去年从IPO的数量上来看,深交所是世界第一,展望未来两三年,从IPO的家数来看,深圳将会保持这个态势。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今年取得了非常大的发展,这对深圳成为全国或国际金融中心发挥了一些作用,对深圳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起到推进作用。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副秘书长刘以雷: 新疆大开发大建设带来投资机会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迎来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的历史机遇,今年中央召开了新疆工作会议,这是在新疆面临重大机遇和挑战的形势下召开的,这个发展体现了新疆的特殊性,统筹谋划新疆的发展和稳定,中央给予了八个方面的支持,这是对边疆几十年治理的梳理和解决,同时也是对经济增长极进行培育。 新疆大开发的目标,具体说来,一是着力解决民生突出问题。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三是促进特色产业的发展。四是加快对外开放的步伐,五是维护稳定。六是加强财税政策的支持,在新疆率先进行资源税改革。七是加大对兵团的支持力度。八是加大援疆的力度。这些都将为参与新疆大开发、大建设的企业和个人带来机遇。 深圳市金融办副主任肖志家: 深圳要高起点规划金融中心 中国正面临着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在城市化过程中,金融作为一个特殊产业,扮演着特殊的地位。以深圳为例,现在金融从业人员有15万人,但创造了14%的GDP,创造了将近20%的税收,由此可以看出,金融业巨大的集聚效应。在城市化过程中,金融业功不可没,不可替代。现在各大城市都纷纷提出要建立金融中心,这是非常好的态势,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推进金融业的发展。 围绕深圳打造金融中心城市的目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打造政策的高地。金融业的发展需要一些政策的支持。二、强化政府的服务。三、解决发展空间资源问题。深圳学习伦敦金融城、华尔街以及北京、上海的经验,高起点规划金融中心,为金融发展提供高档的空间资源。四、鼓励金融创新。政府每年拿出1000多万奖励金融手段、产品的创新。五、促进业内的合作,为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合作搭建平台。六、打造金融交流、思想理论的高地。 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汪涛: 深圳征信体系建设走在前列 深圳在征信体系建设方面已经走在全国的前面,深圳有“两横两纵”的信用系统,“两纵”就是央行组建的全国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和全国个人信息数据库,这两个数据库同时也是全国最大的征信系统,涵盖全国1800万家企业的信贷数据,只要企业在中国,向中国境内的银行贷款,包括向在中国的外国银行贷款,也会纳入进来。 除了全国都可以贡献这两个网以外,深圳市还有自身打造的“两横”,2003年深圳市出台了《个人和企业信用信息数据采集办法》,组建了深圳市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和深圳市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这“两横”是作为央行系统的补充,因为央行的数据倾向于贷款数据,地方数据包括水、电等,深圳的银行就比其他地方的银行有优势,既可以享受央行的两个数据库,又可以共享深圳的两个数据库。地方政府在信用体系建设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建议下一步央行和地方在这方面会有更切实的合作。 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上市推广部总监李晞褆: 延长交易时间吸引企业赴港上市 现在香港的总市值全世界排第7位,这么小的一个城市,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总市值?这说明这里的市场活跃度非常高。 香港除了融资活跃之外,资金流、监管方面也都很好。此外,在人才、科技方面,香港交易所也在不断创新,以期更有竞争力。上世纪90年代,我们吸引很多内地企业到香港上市,现在也有其他国家的企业利用我们的平台上市,今年有俄罗斯、法国、蒙古的企业到香港上市。以前有很多企业不到香港上市,而往往到英国融资,但自从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到香港上市以后,很多企业也不需要到外国的交易所融资,这也显示了香港的融资能力。 过去的12到18个月,很多在国外上市的企业,有一些回到香港做两地上市,有一些在当地交易所退市,再到香港上市,香港的交易所一直致力于创新,确保我们的地位。最近香港计划把交易时间延长,跟内地配合,吸引优质资源的企业到香港上市。 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李万寿: 加速开放步伐加快创新力度 面对后危机时代如何发展金融业?一是加速开放步伐,二是加快创新力度,目前,我们的创新力度依然比较弱。 对于深圳要建立金融中心城市,一是只有实体经济、制造业以及相关服务业能够有更快的发展,金融活动才会更活跃。二是各种类型的产业创新在交易所能够得到融资,包括金融机构、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以及半金融、准金融机构也都有机会在交易所上市公司。三是一个地方要成为金融中心,一定要成为财富的集聚地,这个财富的集聚地更多是第一代实体创富企业家凝聚的地方,以及他们的财富集聚地,使这些财富不断地转换出新的实体经济来,那样我们的创新经济就会活力不断。四是要有更多创新型金融机构,深圳要建设金融中心,就应该成为创业投资、PE投资、风险投资、天使投资的聚集地。 除了IPO平台外,还应该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总体而言,我们这个时代就是应该推动创新型金融中心的建设。 深圳特区报 徐强 吴铠峰 中国规划网深圳12月5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