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届中国民族建筑年会暨民族建筑文化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高峰论坛现场 中国规划网北京11月28日电 记者王艳 11月27日,由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主办的第十三届中国民族建筑年会暨民族建筑文化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高峰论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会长姚兵致开幕词,国家民委文化宣传司司长武翠英,国家文物局古建专家组组长罗哲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经济师康凯,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锦秋,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顾问总规划师、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第三届会长王景慧等多位嘉宾出席了开幕式并做现场发言。来自全国各地从事民族建筑管理、研究、保护的专家学者,以及规划师、建筑师、企业家共220人出席了会议。 本届年会适逢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城市十五周年,大会以“保持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传统风貌”为主题,总结和交流民族建筑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探讨和解决城乡建设发展中的保护、传承和创新所面临的新问题。 图为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会长姚兵 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会长姚兵在现场致辞中首先对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的工作做了回顾,并表示希望业内同仁共同聚焦国家十二五规划,探寻行业发展新契机,承上启下,继往开来,全力推动民族建筑研究工作再上新台阶。 为表彰长期以来对我国民族建筑保护与发展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学术成果、企业、项目及个人,根据民建会发[2010]第38号《关于开展中国民族建筑杰出贡献奖及科技进步奖评选表彰活动的通知》,以及《中国民族建筑终身成就奖评选办法》、《中国民族建筑大师评选办法》的文件要求,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经广泛征求意见,严格审评程序,召开评审会议,最终确定出本次大会获奖名单。 中景恒基杯中国民族建筑终身成就奖获奖专家之一傅熹年(左一)上台领奖 颁奖仪式中,傅熹年、楼庆西、张锦秋三位专家荣获本届中景恒基杯中国民族建筑终身成就奖,王其明等六位民居教授荣获中国民居建筑大师荣誉称号,秦二世陵遗址公园等36个单位与个人荣获杰出贡献奖,“大跨度技术在仿古建筑新类型项目中的应用技术”等8个项目荣获科技进步奖;同时大会还公布了第四届中国民族建筑优秀论文评选结果,《中国民族历史建筑的法律保护》等38篇论文获得第四届中国民族建筑优秀论文评选“优秀论文奖”。 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是1995年经国家建设部和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批准,在国家民政部登记注册的全国性社会团体。 研究会宗旨 弘扬、继承、保护和发展中国民族建筑文化是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神圣而艰巨的责任和使命。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致力于提升中国民族建筑科学技术的研究水平,致力于提升中国民族建筑保护和利用的水平,推崇各民族建筑艺术风格的独特性和多样性,推崇各民族建筑文化相互影响、相互吸收和相互融合,促进各民族建筑文化的发展,使中国民族建筑这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在现代社会仍放射出灿烂的光芒。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