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焦点 > 今日要闻 >

湖南大思路大手笔绘制3+5城市群城镇体系规划

时间:2010-10-13 10:45来源:中国广播网 作者:黎政祥

    中广网长沙10月12日消息(记者黎政祥) 《湖南省3+5城市群城镇体系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近日通过国内专家评审。据悉,此项鸿篇巨制的《规划》由湖南省住建厅、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湖南省城市规划研究设计院联合编制,下一步还将根据专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对《规划》(2009-2030)进行不断深化和完善。

  《规划》布局科学优化,城乡一体化目标明确。依托长株潭都市区化发展,构建千万级区域核心城市(都市),同时在区域内发展由多个实力强大、活力充沛、辐射带动能力强、区位与功能协调的百万级城市构成的次中心城市群体。

  城乡居民点体系依托中心城市,集约集群发展,乡村聚落重点建设具备特色基础及区域基础设施网络区位优势的小城镇和特色村,一般乡村聚落逐步减少,城市化水平由2007年58%提高至70%左右,其中百万级以上城市(都市)常住人口由2007年的240万人提高到2030年的2480万人,城乡人均建设用地面积从2007年144.87平方米减少到125平方米左右,城乡建设用地置换2000平方公里。

  基于优化发展的城乡居民点体系,实现城乡社会经济发展一体化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收入比由2007年的2.8缩小到2.0。

  “一区三圈一带四轴”结构奠定大发展时空。该《规划》提出,湖南省3+5城市群城镇体系总体空间结构为“一区三圈一带四轴”。从时空分析,随着各城市进一步发展,其总体结构为3+5城市群奠定了发展空间。

  “一区”即以长沙为中心的长株潭城市群整合周边具有功能与空间一体化发展潜力的市、县(市)城乡空间,构建交通与功能高度一体化的长株潭大都市区,打造3+5城市群强大的区域中心。大都市区核心圈层基本为以长沙主城区为中心的45分钟通勤圈,包括长沙主城区、株洲和湘潭市区、望城、星沙、宁乡城区,并在远期到达益阳市区和浏阳市区,面积约8000-9000平方公里;大都市区扩展圈层基本为以长沙主城区为中心的45-90分钟通勤圈,规划期末将覆盖长株潭益其它部分县市和娄底市区。如果包含扩展圈层,长株潭大都市区面积可以达到1.2万平方公里以上。

  “三圈一带”即分别以常德、岳阳、衡阳、娄底为核心,整合周边具有功能与空间一体化发展潜力的县(市)城区,发展常德、岳阳、衡阳三个城市圈和娄底城市带。以常德为中心,整合桃源、汉寿、临澧的城市圈;以岳阳为中心,整合岳阳、临湘的城市圈;以衡阳为中心,整合衡山、衡东、衡南、衡阳的城市圈;以娄底为中心,整合涟源、冷水江、新化一线的城市带。

  “四轴”即长沙-常德、长沙-岳阳、长沙-衡阳、长沙-娄底四条对外轴线。娄底城市带是3+5辐射中部的重要发展轴,其在规划期的成长演化将直接影响湖南中西部发展的格局。

  长株潭大都市区带动区域发展作用明显。该《规划》提出,3+5城市群区域中心城市职能由以长沙为核心的长株潭大都市区整体承担,副中心城市职能由城市圈、城市带中心城市承担。

  以长沙为核心的长株潭大都市区承担3+5城市群区域中心城市职能,要求一方面,长沙市作为大都市区的核心,应最集中发展和布局3+5城市群区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职能;另一方面,株洲、湘潭、益阳也应同时发展、布局一部分3+5城市群区域中心职能,娄底根据自身条件和融入大都市区进程,也可以发展和布局适宜的3+5城市群区域中心职能。常德、岳阳、衡阳、娄底应充分发展和布局3+5 城市群区域政治、经济、文化副中心职能。

  五大产业基地确立产业发展方向。 五大产业基地包括以长株潭大都市区为核心,以外围城市圈/带中心城市为辅助,大力发展形成以金融、物流等为核心的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金融和现代服务业基地;

  重点依托长株潭大都市区,发展我国重要的文化、创意与传媒产业基地,突出研发、创意、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新增长点发展;依托3+5城市群体系,以高新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新能源产业等为核心,进一步充实、完善3+5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我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依托3+5城市群体系和区域乡村空间,主打文化、休闲、生态、红色四大特色旅游,构建区域、城市、乡村综合旅游系统,进一步完善建设我国重要的旅游业基地;

  发挥3+5城市群农业科研与生产优势,建设我国重要的有机绿色食品产业基地。

  基础设施突出“绿色”,划定铁路、高速路、国道及省道控制线。该《规划》提出保护绿色基础设施规划,铁路双线控制宽度为40米。铁路两侧防护绿带的宽度不低于30米,因此铁路线路廊道总控制宽度为100米。轻轨线路廊道控制宽度为80米。高速公路线路廊道控制宽度为70米。国道及省道:国道线路控制宽度为52米(包括防护绿带),省道线路宽度控制为42米。

  《规划》设定了禁止建设区、重点与优化建设区和弹性控制建设区。禁止建设区包括依法设立的各类自然保护区域、水域及水源保护区、水土保持区、生态廊道和生态隔离带、城镇建设区的生态绿地和开敞空间及其它具有较高生态敏感性的地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和区域基础设施廊道区。

  《规划》对水运、输油和燃气管线廊道周边建设也提出了要求。水运廊道结合蓝线和生态廊道进行控制,河道两侧绿带不小于20米。输油和燃气管线廊道:廊道控制宽度为15米。在输油管道和燃气管道复土层上和管道两侧各5米内,不准取土、挖沟;不准植树和栽种芦苇等深根植物;修建居民点、厂房等应离管道50米以外。

  此外,在《规划》中把“双核”、“六区”也纳入了重点保护范围。“双核”即分别是以洞庭湖景区为中心、岳阳和益阳为两翼的旅游核心和以南岳景区为中心的旅游核心。“六区”分别是壶瓶山景区、桃花源景区、长株潭景区、水府景区、大围山景区、桃源洞景区。

  城市水源力避单一供应,形成多水源供水系统。《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区建设管治规划》提出供水水源近期以湘江为水源,适当时期可考虑从附近水库引水,形成多水源供水系统。水府庙、株树桥、官庄等水库作为城市水源地应严加保护。在暮云建设大型水厂,供水能力100万吨/日,并控制东江到城市群核心区的输水通道。

  水源保护在水厂取水口上游1000米至下游200米(个别水厂为下游100米)以及两岸一定陆域为城市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一级保护区外一定范围为城市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各级保护区应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及其实施细则规定。针对规划区城市饮用水源比较单一的特点,应特别重视有毒、有害物品储存、运输安全和污水系统运行安全,防止发生突发性污染事故污染湘江水体。

  (责任编辑:杨宇飞)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