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世纪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在吉林、浙江对口合作大背景下,长春与杭州开展对口合作,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上共担使命,在实现两地优势互补上深化合作,在创新对口合作机制上携手探索,取得积极成效。
在国际国内宏观发展环境深刻变化,东北老工业基地负重前行的关键节点,“北国春城”长春与“人间天堂”杭州如何巩固已有合作成果,推动合作发展再上新台阶,共同写好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时代答卷?
刚刚闭幕的中共长春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应势破题——
全会报告勾勒出长春立足新时代、勇担新使命,加快建设长春现代化都市圈的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亦为长春、杭州两地进一步加强多领域、多层次、多形式的务实合作创造了更多新机遇,汇聚了更多新优势;更为杭州企业到长春、到中国“一带一路”建设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投资发展开辟了新商机。
确立“551”核心目标——长春绘就现代化都市圈蓝图
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建设确立了“551”核心目标,即力争用3~5年时间,把长春建设成为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建成区500平方公里以上,经济总量超过1万亿的特大型现代化城市,1小时左右通勤圈内人口密度1500人/平方公里,成为吉林转型升级的动力源、东北振兴的增长极、区域协同发展的示范区。
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建设将构建“一廊、一脉、一带、四城”的城市空间结构,未来将承载更多世界级、国际化职能。
“一廊”,即西部产业走廊。将沿城市西部的复合货运通道,建设世界级汽车产业基地、世界级轨道客车产业基地、世界级农产品加工产业基地和中国智能装备制造中心,构建现代物流体系,承载世界级先进制造业尖峰区和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职能。
“一脉”,即东部生态绿脉。将集中发展影视文创、信息技术、旅游会展、总部经济、金融服务等绿色产业,推动东北亚区域国际合作事务中心和文化中心建设,承担中国绿色发展示范区职能。
“一带”,即中央服务功能带。将打造具有现代金融、信息技术、科技创新、文化艺术等综合服务功能的东北亚国际商务服务中心、东北亚科技创新与转化基地。
“四城”,即建设具有较高现代服务职能的中心城、最具现代城市魅力的南部新城、以建设世界级汽车产业基地为发展重点的西南国际汽车城、以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和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为重点的东北新城。
发力“八大产业”——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商机无限
杭州是中国十大创新城市。长春是老工业基地,农业和人文科教优势明显。两地产业关联度高、互补性强,合作空间十分广阔。
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将大力发展“八大产业”:汽车、高端装备、健康食品、生物医药、影视文创、信息技术、新材料、现代金融。这为投资者明晰了投资方向,有助于两市围绕加强产业对接,在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人才交流等领域不断拓展合作交流新空间。
长春将从以下四方面入手,选择各领域重点,以关键支点撬动都市经济、都市圈发展:
——做强支柱。引进培育并举,壮大汽车产业,把握汽车业外资股比放开大趋势,瞄准国外知名品牌,引进新的战略投资者,集中力量打造自主品牌汽车振兴发展基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智能网联汽车智慧出行示范基地、汽车零部件创新基地。强链延链并举,提升高端装备产业,重点发展高速动车组、电气化铁路客车、新型地铁客车、出口专用客车、现代有轨电车。
——放大优势。发挥集群优势,做强做大生物医药产业;发挥既有优势,打造以长春为核心的“生物医药产业圈”;发挥协同优势,做强做大信息技术产业。
——激活潜力。强化文化引领,打造世界级影视文创产业基地;聚焦绿色发展,推进健康食品产业集群化发展;坚持创新驱动,推动新材料产业高端化发展。
——补好短板。未来3~5年,逐步完善种类齐全、竞争充分、服务高效的金融体系,实现金融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11%以上。
一组来自长春汽车产业的数字显示:2018年,红旗乘用车销量增长640%,2019年上半年增长255%,全年销量有望突破10万辆。未来,中国汽车城长春将以汽车智能制造为引领,加快推进轨道客车产业智能化提升,推动支柱产业数字化转型,丰富、延伸装备制造业链条,培育新兴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为杭州投资者带来更多商机。
高铁是长春智能制造的典型代表。即将投放的北京到张家口奥运智能高铁,在全球首次实现时速350公里自动驾驶,首次采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智能行车、智能服务、智能运维令人期待,预计今年年底前该车即具备批量生产的能力。未来,长春将重点发展高速动车组、电气化铁路客车、新型地铁客车、出口专用客车、现代有轨电车,建设检修运维服务基地及轨道客车配套体系;加快研发碳纤维车身、高寒动车组和变轨客车,带动产业加快迈向中高端,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非新无以为进。今年6月,首次实现海上发射的“吉林一号”第13颗卫星,重量仅40公斤,分辨率、清晰度、快速反应能力都达到很高水平。科教名城长春,抢抓全球科技产业变革和中央加快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要战略机遇,重点发展通信光电子器件、移动通信设备、卫星通信传输等光电信息产业,着力打造光电信息(航空航天)产业集群,更愿与投资者携手,在大有潜力的航天信息产业实现合作共赢。
金色粮仓、黑色沃土、湛蓝天空、绿色森林……作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长春将着力打造玉米深加工产业集群、肉制品精深加工和动物化工产业集群、循环经济产业集群、绿色健康食品产业集群、特色资源精深加工产业集群。这将有利于长春、杭州两地进一步深化绿色食品、快消品领域合作,做实园区载体,把“吉浙服务业合作发展示范区”“吉浙新经济园区”打造成浙商在东北投资落户的第一平台。
“五位一体”提能——打造东北地区交通与物流枢纽
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将通过“五位一体”提能,即以立体交通网络为依托,以公路、城市快速路、机场、轨道交通及市政公用设施为重点,加快完善都市圈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推动长春由“物流节点城市”向“中心枢纽城市”转变,实现由单核做大向辐射带动转变,由单极支撑向区域协同转变,把长春打造成为东北地区的现代化交通与物流枢纽城市。
——构建贯穿全境的开放交通体系。当期,加快推进以长春主城区为核心的“两环八射”高速公路网及都市圈内国省干线公路建设,强化长春与周边地市间经济社会联系;未来一段时期,将大力实施“城市交通畅通工程”,整体规划、有序推进城市快速路、主次干道及支路等路网建设。
——建设便捷高效的国际航空枢纽。坚持把长春龙嘉国际机场片区作为长春都市圈融入“一带一路”的重要国际门户枢纽、哈长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支撑、未来航空物流发展的重要基地。
——推动四通八达的轨道交通建设。坚持协调发展,把轨道交通建设与优化交通布局、拓展城市功能、发展特色经济等结合起来,形成引导支撑城市未来发展的轨道交通网络。
——打造功能完善的市政公用基础设施。进一步提升市政基础设施档次和标准,加快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进一步提升城市要素保障能力,不断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发展质量。
(责任编辑:白雪松)
中国规划网长春12月8日电 汪志民 李佳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