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焦点 > 公众关注 >

马文化特色小镇多地诞生 文化部推动产业标准研究

时间:2017-06-16 17:03来源:中国规划网 作者:于丹
    中国规划网北京6月16日电 记者于丹 昨天下午,文化部艺术发展中心举办了“中国马文化特色小镇发展论坛暨中国马文化运动旅游规划研究院成立大会”。论坛荟萃了国内顶级的马术运动专家、畜牧专家、小镇经济专家、文旅投资专家,就中国的马文化资源、产业运作、文化新经济的标准与特色小镇建设进行了专家分析,并就马主题的旅游度假、赛事、健身、表演、教育、宠物、收藏、展览、选美、竞猜、传媒、地产等马文化娱乐产业及相关的投资模式,进行了深入的研讨。现场汇集了来自新疆、海南、山东等全国15个省区的100多个投资单位和地方政府的代表,他们都在开展马文化旅游项目的投资。据悉,这是国家文化系统首次介入中国的马文化领域。


    文化新经济:产业标准化,推动小镇发展
    文化部艺术发展中心副主任孔蓉做主题发言,她指出,我国是世界第二大养马大国,马术文化产业正在爆发式增长。但目前马产业的主要业态相对传统和单一,主要集中在以马匹繁育,比赛及俱乐部教学等传统业态模式,丰富的马文化娱乐元素有待挖掘与开发,尚未形成产业标准。文化部艺术发展中心组建“中国马文化运动旅游规划研究院”,计划展开马文化的国家标准研发,教材编写、规划策划、技术和文化输出,努力丰富马文化旅游的产品内容,并打造新文旅时尚的全新业态模式。研究院将协助各地政府和企业的马文化项目的专业策划规划落地、国家1000个特色小镇的马文化特色植入等。文化部计划以马文化为重点之一,展开国家文化新经济产业标准的研发,利用标准化和证券化的手段,推进文化产业和特色小镇的创建。据悉,首批马文化特色小镇已经在新疆玛纳斯等多地建设启动。
    按照今年中办国办联合颁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及各地《特色小镇建设指导意见》的精神,文化部艺术发展中心将指导和推动各地马文化特色小镇的标准研发和文化新经济产业标准的制定。“中国马文化运动旅游规划研究院”将利用中国马术网12年的40多个马术文旅规划和1000多个赛事活动的成功案例经验,从旅游、文化及运动的大方面出发,为各地区提供科学的马术文化产业战略分析、商业策划、设计规划、市场调研、投资引导等各领域的技术支持。细到马场建设、人才培训、营销推广、马匹引进、赛事与演出的组织等都将得到专业的指导。
    孔蓉副主任宣布,任命吴钢芳(乌扎拉)为中国马文化运动旅游规划研究院院长,研究院首批特聘专家有:常伟、黄祖平、韩国才、吴钢芳、赵吉平、刘丽娜等资深马术专家和齐海波等投融资专家,下一步中国马文化运动旅游规划研究院将和中国马术协会、中国马业协会沟通和共同努力,一起  为振兴中华马文化、发展马产业贡献力量。
    马产业科学化投资的引导:中国马文化旅游产业白皮书
    当今世界范围内,马和马术已经内化为一种流行文化。充斥在服饰、马车、歌曲、舞蹈、乐器、历史故事、影视、绘画等活动中。美国的牛仔文化、欧洲的贵族宫廷文化、蒙元文化、突厥文化、阿拉伯文化、通古斯-印第安文化、中南美洲潘帕斯文化、中国西南文化等等,无不伴随着马的发展而成为各民族的主流文化。有马的地方,一般都保留着丰富的民俗文化。骑马跟马术旅游成为户外运动与大自然紧密结合的主要主题旅游方式之一,也将成为中国现代时尚文化的重要传播方式。
    中国的马文化传统,是值得自信与骄傲的。在中国多民族的融合过程中,不断保留着及增添着游牧文化的传统基因。在中国的广阔地区,尤其是中国北方和西部,有至少一半的中国人具有“胡人”的血统,他们保留着对吗的偏好与执着。中国目前拥有620万匹马,是世界第二大养马大国,马匹分布在华北、西北、西南、东北的2/3以上的国土面积。仅中国东部发达地区,就有900多家俱乐部,47万马术爱好者,仅北京就有超过200家马术俱乐部,全国的马术赛事、节庆日、那达慕等大型活动每年超200场。典型案例有:云南大理三月街赛马会、青海玉树赛马节、新疆伊犁昭苏天马节超级耐力赛等,活动均参与人数达数万人。由此可看出我国的马文化产业基础以及体育、旅游的底蕴都是相当全面的。
    目前在中国的马文化教育的保护与产业开发方面,在马文化、体育、旅游、地域经济和相关产业投资的互动运作方面,在全国近千家马术俱乐部、几十万爱好者和广大马背民族地区的文化产业的指导、沟通、协调方面,还没有一家真正的科学权威的专业机构来领导组织,各地面临着人马死伤事故、旅游服务质量和项目重复和同质化竞争。“中国马文化运动旅游规划研究院”的成立,本着以文化先导,产业协同,市场推进,群众普及的原则,为了中国的马文化与马产业的传承和发展,在专业化和民主化的层面上来指导与协调,并整合各方资源,挖掘、保护和开发中国的马文化资源,普及推广马主题的娱乐形态和健康生活方式,在民族马文化和时尚马文化的任务上树立大旗。为此,每年将推出一份《中国马术文化旅游产业白皮书》,以科学化量化分析,指导马文化产业投资和产业发展。
    树立大旗:民族马文化和时尚马文化
    目前中国马术行业的门户网站——中国马术网,从2005年组建至今,已经拥有5万多实名注册用户,包括800多家马术俱乐部和行业企业,及发展马产业的各地政府,依托这一基础资源,在国家文化部牵头、组织和指导下,组建中国马文化运动旅游规划研究院。


    新闻回放

    编者按:中国文化旅游与新型城镇化研究院院长、新全球化智库秘书长、知名学者乾泉教授,是当时联合国评审组成员,在2007年联合国评出的首批世界十佳和谐乡村中,滕头村占据了一席。十年前的联合国评选活动,让乾泉教授无意中“成为最早在国际舞台推动习总书记当年主政浙江建设美丽乡村特色小镇成功典范第一人……”
   《系辞》云:可大则贤人之德,可久则贤人之业。
    著名学者乾泉十多年前就提出《城镇生命全息基因理论》学说。他认为,城镇是有生命的,决定城生命长短和生命价值的是城镇的基因密码,因此新型城镇化与特色小镇建设,首先要厘清和重塑这些决定城镇生命特征的自然资源禀赋与人文历史要素。乾泉先生指出,整个人类文明史,是以城镇化进程为主要标志的建设史,人居文明承载着这个星球上所有人的共同梦想。定位是小镇的未来,特色是小镇的生命,文化是小镇的“基因”,人是小镇的"灵魂",建筑是小镇的"骨胳",产业是小镇的"血液",项目是小镇的"肌肉",企业是小镇的"肾脏",治理是小镇的"心脏",生态是小镇的“肺",旅居是小镇的"脾胃",品牌是小镇的“五官”,投资是小镇的“荷尔蒙”……

    中国滕头村:和谐发展正在这里实现

    新华网杭州10月11日电(记者 李亚彪 郑黎)“你们的村庄太美了,村民生活这样幸福,不亚于世界上很多国家最好的乡村。”面对中国滕头村党委书记傅企平,联合国副秘书长阿莎罗斯·米基罗掩饰不住内心的兴奋。
    在看到滕头村画册与影像资料前,尽管联合国的同事与环境规划署的官员多次向阿莎罗斯·米基罗介绍滕头村的美丽与迷人,可这位联合国官员对于这个在地图上很难找到的中国小村庄的发展还有些不信。
    在一些发达国家的眼中,中国的农村还很落后。滕头村却在前不久联合国评出的首批世界十佳和谐乡村中占据了一席。
   “和谐发展也是联合国追求的目标,这次评选活动是今年联合国第七届全球论坛的主要内容之一。”中国清华大学教授、世界和谐活动评审专家组成员乾泉说。
    在乾泉的评审组成员同事中,除中、美、英、法、俄等联合国的5个常任理事国外,还有日本、德国等10个国家中具有国际声望的一流学者。
    同这次参选的其他1200多个乡村相比,滕头村的和谐给人留下了极深的印象。评审委员会的评语是:公共服务与管理上的创新,对生态保护的超前意识与极强的社会责任心,一个有鲜明特色,在环境、工业化和科技普及上综合发展的中国村庄。
    滕头村隶属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浙江,地处中国东海之畔的重要港口城市宁波以南30公里。
   “这是一座任何人看第一眼就会喜欢上的小村庄。”来过滕头村的外国朋友与联合国官员们都这样说。整齐干净的街道、满眼的绿色、村广场中心的音乐喷泉,构成他们对滕头村的第一印象。
    可谁也不会想到,这个美丽村庄在上世纪60年代中期以前是一个粮食产量很低的贫困村。
    面对非旱即涝的土地,滕头村当年的负责人傅嘉良带着几百名村民开始改土造田,这个过程历时15年。改土造田不仅优化了土地,而且村民们还种下了数千株果树,滕头村在一片绿色中踏上致富路。
   “评选十佳和谐乡村共有8大指标,不少指标同环境相关,村里在20多年前就超前具备了环保意识。”滕头村党委书记傅企平说,在许多地方还不懂环保时,滕头村就学会了在规划中实施雨污分流工程。
    事实上,靠工业和生态旅游服务业富裕起来的滕头村没有放弃农业,但那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中国传统农耕业在这块土地上已杳无踪影。
    在村里,可以看到为数不多的农具已被浓缩进滕头公园的农家博物馆中,取而代之的是国家级高科技生态农业示范园区。滕头农民也不再戴草帽,而是穿白大褂;庄稼种在试管里,这些高科技的试管种苗远销法国、荷兰等国家。

    相关报道
 
    建设中国文化旅游特色小镇 面向国内外诚征战略合作伙伴

    中国文化旅游与新型城镇化研究院
    中国文旅与新型城镇化建设联合体
    全球特色小镇联盟(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产业背景
    虽然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旅游业却逆势增长。国家旅游局公布的《2016年上半年旅游统计数据报告》显示,国内旅游22.36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0.47%;出入境旅游1.27亿人次,增长4.1%;上半年实现旅游总收入2.25万亿元,增长12.4%;在巨大的消费市场推动下及有利的宏观政策引领下,通过积极实施“515战略”、“旅游+互联网”行动计划、促进绿色旅游发展行动、公共服务和目的地建设行动、旅游产业促进行动、旅游促进创业创新行动等若干强力举措,旅游产业正成为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二、政策依据
    为迎接2017国际可持续旅游发展年,通过发展共享经济和文化旅游产业,充分利用社会资本、智力资本等政策资源,更好地贯彻中央关于供给侧改革、十三五规划、“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战略决策,积极配合我国各地区级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战略。为落实2016年2月,中央《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出的,加快发展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鲜明、产成融合、充满魅力的小城镇;落实2016年7月住建部等三部委《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精神,竭力推动特色小城镇开发建设和重点项目投资;更面向战略合作城市文化旅游、小微创新企业和创客,积极打造和构建“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普惠文旅科技众创空间、园区和特色小城镇。
    三、合作平台
    1、中国文旅与新型城镇化建设联合体:(新华社)中国文化旅游杂志社、中国文化旅游与新型城镇化研究院、中国城市双创推进工程办公室、中国海外控股集团、中国企业家投融资俱乐部,协同中国文化旅游新型城镇化建设联合体的核心成员单位,如中国海外控股集团、泛华集团、中投集团、中交集团、中建集团、国家体育总局中体工程公司、清大国际科教园有限公司等央企国企,以及有实力的知名上市公司。
    2、智库与PPP平台:中国文化旅游与新型城镇化研究院由(新华社)中国文化旅游杂志社、中国城市治理现代化研究院、中央电视台微电影频道、中央数字电视城市建设频道、泛华集团、中国城市双创推进工程办公室联合主发起的,协同(国家体育总局)中国航空运动协会、(国家旅游局)第一旅游网、全联城市基础设施商会、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清华大学新兴产业研究中心、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国家发改委)中国投资协会PPP中心、中国基本建设优化研究会优化投资工作委员会、中国书院联盟、中国通用航空(救援)产业联盟、中国商协会合作联盟、中美教育研究院、京师智库、奥体中心(北京)国际体育股份等战略合作伙伴机构,积极搭建“全国文化旅游小城镇PPP投资平台”,系统开展文化旅游产业、智慧小镇、通用航空业和特色小城镇项目的战略规划、双创投资、开发建设,商业模式,国学文化旅游书院开发等。
    3、运营主体:全球文旅城镇联盟(北京)经济技术股份公司
    四、产融合作
    1、产业整合:新型城镇化新政下的一带一路、产城产镇融合、供给侧改革、国学、养生、文体、旅游、通航、物流、电子商务、双创、互联网+、人工智能+……
    2、融资方式:搭建产城产镇融资平台、PPP融资模式、PE/VC与股权融资、产权市场挂牌融资、资本运营与并购重组、项目融资、资产证券化、发债权融资、BOT、BLT、项目对接、商业模式……
    五、合作对象
    合作对象:各地市区县人民政府,各类产业园区、文化旅游景区、各特色镇以上政府部门,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企业、战略新兴产业企业和科研单位,投资银行、产业基金、股权投资基金等。
    欢迎各地政府与投资合作机构,通过联合体平台,借助特色小城镇开发的历史机遇,串起经济新常态之粒粒珍珠,共享共荣,协同发展!
    六、合作流程
    1、由项目单位协同县级以上政府,委托我院提供专业咨询,并组成项目领导小组;
    2、我们院安排专家咨询团队,协同项目领导小组开展前期调研;
    3、我们院专家咨询团队负责编制项目战略与总体规划草案;
    4、项目领导小组经研究并验收《草案》;
    5、由我们院方拟定文化旅游小镇或专题项目开发建议书;
    6、向委托方政府发改委(局)或上一级主管部门,或国家住建部、发改委和财政部报备
    7、与项目方或政府、我们院方及文旅联合体进入项目正式招商开发阶段,我们联合体密切合作。
    七、联系方式
    总召集人:乾泉、杜宝义、胡健宏、华敬友
    秘书处干事:樊效、董承孝、汪志民、毕明荣
    合作热线:18911166578、18911189318、13801007396、010-52409816
    电子邮件:522638684@qq.com18911166578@163.com
    官方网站:www.zgghw.org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