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镇建设任务重、项目多、资金缺口大,迫切需要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加大商业金融的支持力度,积极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小城镇。”4月11日,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中国建设银行联合发出《关于推进商业金融支持小城镇建设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创新投融资体制,加大金融对特色小镇、重点镇和一般镇建设的支持力度,全面提升小城镇建设水平和发展质量。
业内人士分析,商业金融的领航,无疑将进一步激发社会资本参与小城镇建设领域的热情。未来3年,被广东纳入建设目标的100个特色小镇,有望成为社会资本竞争的一片新蓝海。
粤6镇入选中国特色小镇
“小城镇是经济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生态文明建设、城乡协调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今年4月11日,住建部与中国建设银行联合发出《通知》指出,小城镇建设任务重、项目多、资金缺口大,迫切需要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加大商业金融的支持力度,积极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小城镇。
早在2016年7月1日,住建部、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发文,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特色小城镇培育工作,到2020年争取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特色小镇。同年10月11日,住建部公布了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名单,共有127个小镇入选。其中,广东省有6镇入选“中国特色小镇”,包括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江门市开平市赤坎镇、肇庆市高要区回龙镇、梅州市梅县区雁洋镇、河源市江东新区古竹镇、中山市古镇镇。
名单公布后,广东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广东将以特色主导产业和经典产业为重点,打造“9+n”特色小镇新形态,包括智能制造小镇、绿能科技小镇、海洋特色产业小镇、互联网+小镇、时尚小镇、工艺小镇、文化创意小镇、生命健康小镇、旅游休闲小镇。
据了解,广东已结合本地资源,确定入选6镇的发展方向,其中赤坎、回龙、雁洋镇均以旅游为主要发展方向;北滘、古镇、古竹镇在发展当地主打产业的同时,充分调动当地旅游资源,培育和发展旅游产业。
对国家培育特色小镇的目的,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总规划师、规划院院长沈迟曾指出,是为了促进有条件的镇更好地发展。“由于一些体制机制的限制,不利于一些小镇参与到市场化竞争中,因此挖掘一些有潜力、有特色的小镇,通过一些产业的发展不仅可以带动经济发展也可以吸纳小镇周边一部分农村劳动力就业。”
此前,国家发改委发展改革试点处有关负责人更为明确地指出:“目前一些超大城市人口过于集中,出现了‘城市病’,同时居住成本也非常高,因此小城镇的发展不仅可以吸纳周边人口,居住成本也相对低,当地发挥小城镇的资源优势将这些城镇发展起来,在功能方面的作用不可替代。”
广东也已确立本省的特色小镇打造目标。据广东省发改委透露,包括第一批入选的6镇在内,广东计划2017年建成30—50个独具岭南魅力、环境优美、形态多样的省级特色小镇,到2020年建成100个左右省级特色小镇,产业发展、创新发展、吸纳就业和辐射带动能力显著提高,成为广东省新的经济增长点。
带动农村发展效果明显
全国首批特色小镇的建设目标确后,住建部会同发改委、财政部,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出台了推进金融支持特色小镇、小城镇建设的政策。
在11日与建行联合发出的《通知》要求,各级住建部、建设银行各分行要创新投融资体制,加大对小城镇建设的金融支持力度,优先支持去年公布的全国首批127个特色小镇和各省(区、市)人民政府认定的特色小镇。支持的内容包括,改善小城镇功能、提升发展质量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小城镇特色发展的工程建设,小城镇运营管理融资。
记者从《通知》看到,今后将实施项目储备制度,各县(市、区)住房城乡建设(规划)部门要加快推进本地区小城镇总体规划编制或修编。今年5月底前,将通过审核的项目信息录入全国小城镇建设项目储备库。中国建设银行将统筹安排年度信贷投放总量,加大对小城镇建设的信贷支持力度。
目前全国大部分省(市、区)已明确了培育目标和支持政策,组织编制了规划,稳步有序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工作。
第一批127个特色小镇也取得了明显成效。据住建部透露,首批特色小镇,为全国新增企业就业人口10万人,平均每个小镇新增工作岗位近800个。“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3。”
除了带动产业和农村发展效果明显,特色小镇在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能力提升方面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据了解,90%以上的特色小镇,自来水普及率高于90%,而80%小镇的生活垃圾处理率高于90%,基本达到县城平均水平。此外,平均每个小镇配有6个银行或信用社网点、5个大型连锁超市或商业中心、9个快递网点以及15个文化活动场所或中心。
与此同时,85%的小镇拥有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80%以上的小镇定期举办民俗活动,70%以上的小镇保留了独具特色的民间技艺。值得一提的是,体制机制创新也取得进展,90%以上的小镇建立了规划建设管理机构和“一站式”综合行政服务,80%以上的小镇设立了综合执法机构。
新闻回放
编者按:中国文化旅游与新型城镇化研究院院长、中国规划网专家委员会秘书长、知名学者乾泉教授,是当时联合国评审组成员,在2007年联合国评出的首批世界十佳和谐乡村中,滕头村占据了一席。十年前的联合国评选活动,让乾泉教授无意中“成为最早在国际舞台推动习总书记当年主政浙江建设美丽乡村特色小镇成功典范第一人……”
《系辞》云:可大则贤人之德,可久则贤人之业。
著名学者乾泉十多年前就提出《城镇生命全息基因理论》学说。他认为,城镇是有生命的,决定城生命长短和生命价值的是城镇的基因密码,因此新型城镇化与特色小镇建设,首先要厘清和重塑这些决定城镇生命特征的自然资源禀赋与人文历史要素。乾泉先生指出,整个人类文明史,是以城镇化进程为主要标志的建设史,人居文明承载着这个星球上所有人的共同梦想。定位是小镇的未来,特色是小镇的生命,文化是小镇的“基因”,人是小镇的"灵魂",建筑是小镇的"骨胳",产业是小镇的"血液",项目是小镇的"肌肉",企业是小镇的"肾脏",治理是小镇的"心脏",生态是小镇的“肺",旅居是小镇的"脾胃",品牌是小镇的“五官”,投资是小镇的“荷尔蒙”……
中国滕头村:和谐发展正在这里实现
新华网杭州10月11日电(记者 李亚彪 郑黎)“你们的村庄太美了,村民生活这样幸福,不亚于世界上很多国家最好的乡村。”面对中国滕头村党委书记傅企平,联合国副秘书长阿莎罗斯·米基罗掩饰不住内心的兴奋。
在看到滕头村画册与影像资料前,尽管联合国的同事与环境规划署的官员多次向阿莎罗斯·米基罗介绍滕头村的美丽与迷人,可这位联合国官员对于这个在地图上很难找到的中国小村庄的发展还有些不信。
在一些发达国家的眼中,中国的农村还很落后。滕头村却在前不久联合国评出的首批世界十佳和谐乡村中占据了一席。
“和谐发展也是联合国追求的目标,这次评选活动是今年联合国第七届全球论坛的主要内容之一。”中国清华大学教授、世界和谐活动评审专家组成员乾泉说。
在乾泉的评审组成员同事中,除中、美、英、法、俄等联合国的5个常任理事国外,还有日本、德国等10个国家中具有国际声望的一流学者。
同这次参选的其他1200多个乡村相比,滕头村的和谐给人留下了极深的印象。评审委员会的评语是:公共服务与管理上的创新,对生态保护的超前意识与极强的社会责任心,一个有鲜明特色,在环境、工业化和科技普及上综合发展的中国村庄。
滕头村隶属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浙江,地处中国东海之畔的重要港口城市宁波以南30公里。
“这是一座任何人看第一眼就会喜欢上的小村庄。”来过滕头村的外国朋友与联合国官员们都这样说。整齐干净的街道、满眼的绿色、村广场中心的音乐喷泉,构成他们对滕头村的第一印象。
可谁也不会想到,这个美丽村庄在上世纪60年代中期以前是一个粮食产量很低的贫困村。
面对非旱即涝的土地,滕头村当年的负责人傅嘉良带着几百名村民开始改土造田,这个过程历时15年。改土造田不仅优化了土地,而且村民们还种下了数千株果树,滕头村在一片绿色中踏上致富路。
“评选十佳和谐乡村共有8大指标,不少指标同环境相关,村里在20多年前就超前具备了环保意识。”滕头村党委书记傅企平说,在许多地方还不懂环保时,滕头村就学会了在规划中实施雨污分流工程。
事实上,靠工业和生态旅游服务业富裕起来的滕头村没有放弃农业,但那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中国传统农耕业在这块土地上已杳无踪影。
在村里,可以看到为数不多的农具已被浓缩进滕头公园的农家博物馆中,取而代之的是国家级高科技生态农业示范园区。滕头农民也不再戴草帽,而是穿白大褂;庄稼种在试管里,这些高科技的试管种苗远销法国、荷兰等国家。
相关报道
建设中国文化旅游特色小镇 面向国内外诚征战略合作伙伴
中国文化旅游与新型城镇化研究院
中国文旅与新型城镇化建设联合体
全球特色小镇联盟(北京)科技股份公司
一、产业背景
虽然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旅游业却逆势增长。国家旅游局公布的《2016年上半年旅游统计数据报告》显示,国内旅游22.36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0.47%;出入境旅游1.27亿人次,增长4.1%;上半年实现旅游总收入2.25万亿元,增长12.4%;在巨大的消费市场推动下及有利的宏观政策引领下,通过积极实施“515战略”、“旅游+互联网”行动计划、促进绿色旅游发展行动、公共服务和目的地建设行动、旅游产业促进行动、旅游促进创业创新行动等若干强力举措,旅游产业正成为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二、政策依据
为迎接2017国际可持续旅游发展年,通过发展共享经济和文化旅游产业,充分利用社会资本、智力资本等政策资源,更好地贯彻中央关于供给侧改革、十三五规划、“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战略决策,积极配合我国各地区级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战略。为落实2016年2月,中央《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出的,加快发展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鲜明、产成融合、充满魅力的小城镇;落实2016年7月住建部等三部委《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精神,竭力推动特色小城镇开发建设和重点项目投资;更面向战略合作城市文化旅游、小微创新企业和创客,积极打造和构建“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普惠文旅科技众创空间、园区和特色小城镇。
三、合作平台
1、中国文旅与新型城镇化建设联合体:(新华社)中国文化旅游杂志社、中国文化旅游与新型城镇化研究院、中国城市双创推进工程办公室、中国海外控股集团、中国企业家投融资俱乐部,协同中国文化旅游新型城镇化建设联合体的核心成员单位,如中国海外控股集团、泛华集团、中投集团、中交集团、中建集团、国家体育总局中体工程公司、清大国际科教园有限公司等央企国企,以及有实力的知名上市公司。
2、智库与PPP平台:中国文化旅游与新型城镇化研究院由(新华社)中国文化旅游杂志社、中国城市治理现代化研究院、中央电视台微电影频道、中央数字电视城市建设频道、泛华集团、中国城市双创推进工程办公室联合主发起的,协同(国家体育总局)中国航空运动协会、(国家旅游局)第一旅游网、全联城市基础设施商会、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清华大学新兴产业研究中心、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国家发改委)中国投资协会PPP中心、中国基本建设优化研究会优化投资工作委员会、中国书院联盟、中国通用航空(救援)产业联盟、中国商协会合作联盟、中美教育研究院、京师智库、奥体中心(北京)国际体育股份等战略合作伙伴机构,积极搭建“全国文化旅游小城镇PPP投资平台”,系统开展文化旅游产业、智慧小镇、通用航空业和特色小城镇项目的战略规划、双创投资、开发建设,商业模式,国学文化旅游书院开发等。
3、运营主体:全球文旅城镇联盟(北京)经济技术股份公司
四、产融合作
1、产业整合:新型城镇化新政下的一带一路、产城产镇融合、供给侧改革、国学、养生、文体、旅游、通航、物流、电子商务、双创、互联网+、人工智能+……
2、融资方式:搭建产城产镇融资平台、PPP融资模式、PE/VC与股权融资、产权市场挂牌融资、资本运营与并购重组、项目融资、资产证券化、发债权融资、BOT、BLT、项目对接、商业模式……
五、合作对象
合作对象:各地市区县人民政府,各类产业园区、文化旅游景区、各特色镇以上政府部门,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企业、战略新兴产业企业和科研单位,投资银行、产业基金、股权投资基金等。
欢迎各地政府与投资合作机构,通过联合体平台,借助特色小城镇开发的历史机遇,串起经济新常态之粒粒珍珠,共享共荣,协同发展!
六、合作流程
1、由项目单位协同县级以上政府,委托我院提供专业咨询,并组成项目领导小组;
2、我们院安排专家咨询团队,协同项目领导小组开展前期调研;
3、我们院专家咨询团队负责编制项目战略与总体规划草案;
4、项目领导小组经研究并验收《草案》;
5、由我们院方拟定文化旅游小镇或专题项目开发建议书;
6、向委托方政府发改委(局)或上一级主管部门,或国家住建部、发改委和财政部报备
7、与项目方或政府、我们院方及文旅联合体进入项目正式招商开发阶段,我们联合体密切合作。
七、联系方式
总召集人:乾泉、杜宝义、胡健宏、华敬友
秘书处干事:樊效、董承孝、汪志民、毕明荣
合作热线:18911166578、18911189318、13801007396、010-52409816
电子邮件:522638684@qq.com、18911166578@163.com
官方网站:www.zgghw.org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