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上,“特色小城镇”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从浙江起步的特色小镇,又一次引起众多关注。 不求大、但求专;不求多、但求精;不求全、但求特。坚持以“八八战略”为总纲,在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中,浙江把建设特色小镇作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路径,为企业搭建新平台,为新型城镇化提供新样板。一个个产业特色鲜明、人文气息浓厚、生态环境优美的特色小镇,如同漫天繁星闪耀在浙江大地,改变着浙江经济社会的发展格局。 紧盯产业 发轫于浙江,特色小镇走向全国:上海、江苏、山东、云南……到底是什么魅力,使得它备受青睐? 浙江启动建设特色小镇以来,共有两批78个小镇被列入创建名单,第三批名单已在酝酿中。统计数据显示,首批特色小镇自2015年创建至去年三季度,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不含商品住宅和商业综合体项目)851亿元,平均每个特色小镇23亿元。 无疑,特色小镇是投资新高地。能让资本“长着眼睛”投向特色小镇,产业是核心因素。记者发现,小镇按产业特色可以分两类:一类是以宁海智能汽车小镇、黄岩智能模具小镇等为代表的制造业小镇;另一类是以杭州玉皇山南基金小镇、梦想小镇等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小镇。 杭州玉皇山南基金小镇,由2008年成立的玉皇山南国际创意金融产业园演化而来。当时,为给园中的文创企业找到融资渠道,政府有意识地引进了一批投资基金公司,没想到形成了创投产业,引得海内外金融机构纷至沓来。 破解空间资源约束,优化生产力布局,浙江一直没有停下创新的脚步。从块状经济、县域经济,到工业区、开发区,再到集聚区、科技城……如今的特色小镇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试验场、新地标,在破解资源要素瓶颈、有效供给不足、高端要素聚合难等方面,开辟了新天地,培育了新增长点。 培育特色 一位特色小镇“镇长”曾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过去产业园多数只是在拼土地政策优惠,比较容易复制,一旦相关优惠条件被消化,企业很容易转移阵地。而特色小镇强调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做深做透就会有较高黏度,企业不会轻易离开。 “这也是特色小镇和工业园区主要的区别之一,特色小镇强调的是产、城、人、文一体。”省发改委副主任翁建荣说。 多个小镇的管理者都说到同一个话题:第一代创业者只求能创业,可以“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新一代创业者,不但需要事业舞台,还要能满足他们在文化和精神层面的需求,这也是浙江要求所有特色小镇都要建成3A级以上景区的原因之一。 小而美,产业和风景相结合,浙江特色小镇未来的全貌,就是产业加文化加旅游。清晰的人文历史,传统的建筑和文化符号无处不见又极富现代气息,给特色小镇带来了鲜明的个性和鲜活的灵魂。 在推进特色小镇创建中,既有大拆大建,又有修旧如旧。从小镇功能定位出发,传统与现代、历史与时尚、自然与人文完美结合。龙泉青瓷小镇建筑低密度、低容积率,“味道”十分独特,引来4位重量级工艺大师,设立了46个创作工作室。 既尊重旧城区的街道肌理,又兼顾新产业的特色,特色小镇不仅带动了产业和就业的发展,还打出了人文牌,发展了旅游业,拓展了发展空间。 规范引导 十店成市。小镇里的“店”,政府怎样引导和规范才能使它们成为繁荣之“市”? 有形之手,做好引导和规范。云栖小镇,前身是杭州市西湖区转塘镇的一个工业园区,后来是科技经济园区,2014年政府提出建设云栖小镇的思路。“从工业园区转型成科技经济园区时我们就清退了30多家企业,从科技经济园区转型成云栖小镇,我们又把一些单纯制造类科技企业请了出去。”杭州转塘科技经济园区管委会主任吕钢锋说。 在特色小镇,政府、企业和社会三者关系清晰,张弛有度:在市场主体登记制度上,政府放宽企业的核定条件,把准入门槛降低。在公共服务上,政府部门在小镇内开设服务机构,企业足不出镇就能办理各种事务。 放水养鱼,搭台唱戏,小镇的溢出效应明显。梦想小镇启用仅半年时间,就吸引了400多个互联网创业团队、4400多名年轻创业者落户,300多亿元风投基金蜂拥而至,形成了完整的互联网创业生态圈。 特色小镇在考核评价制度上,不是给个牌子就算大功告成,所有特色小镇都只是作为“创建”对象,如果后续考核不通过,就会被降格、警告。去年浙江公布首批37个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对象2015年度考核结果,其中未完成既定目标的3个小镇被警告处理、1个被降格。 跳出旧体制,打造新载体,特色小镇不但承载了经济新转型,更体现了改革新探索。 新闻回放 编者按:中国文化旅游与新型城镇化研究院院长、中国规划网专家委员会秘书长、知名学者乾泉教授,是当时联合国评审组成员,在2007年联合国评出的首批世界十佳和谐乡村中,滕头村占据了一席。十年前的联合国评选活动,让乾泉教授无意中“成为最早在国际舞台推动习总书记当年主政浙江建设美丽乡村特色小镇成功典范第一人……” 《系辞》云:可大则贤人之德,可久则贤人之业。 著名学者乾泉十多年前就提出《城镇生命全息基因理论》学说。他认为,城镇是有生命的,决定城生命长短和生命价值的是城镇的基因密码,因此新型城镇化与特色小镇建设,首先要厘清和重塑这些决定城镇生命特征的自然资源禀赋与人文历史要素。乾泉先生指出,整个人类文明史,是以城镇化进程为主要标志的建设史,人居文明承载着这个星球上所有人的共同梦想。定位是小镇的未来,特色是小镇的生命,文化是小镇的“基因”,人是小镇的"灵魂",建筑是小镇的"骨胳",产业是小镇的"血液",项目是小镇的"肌肉",企业是小镇的"肾脏",治理是小镇的"心脏",生态是小镇的“肺",旅居是小镇的"脾胃",品牌是小镇的“五官”,投资是小镇的“荷尔蒙”…… 中国滕头村:和谐发展正在这里实现 新华网杭州10月11日电(记者 李亚彪 郑黎)“你们的村庄太美了,村民生活这样幸福,不亚于世界上很多国家最好的乡村。”面对中国滕头村党委书记傅企平,联合国副秘书长阿莎罗斯·米基罗掩饰不住内心的兴奋。 在看到滕头村画册与影像资料前,尽管联合国的同事与环境规划署的官员多次向阿莎罗斯·米基罗介绍滕头村的美丽与迷人,可这位联合国官员对于这个在地图上很难找到的中国小村庄的发展还有些不信。 在一些发达国家的眼中,中国的农村还很落后。滕头村却在前不久联合国评出的首批世界十佳和谐乡村中占据了一席。 “和谐发展也是联合国追求的目标,这次评选活动是今年联合国第七届全球论坛的主要内容之一。”中国清华大学教授、世界和谐活动评审专家组成员乾泉说。 在乾泉的评审组成员同事中,除中、美、英、法、俄等联合国的5个常任理事国外,还有日本、德国等10个国家中具有国际声望的一流学者。 同这次参选的其他1200多个乡村相比,滕头村的和谐给人留下了极深的印象。评审委员会的评语是:公共服务与管理上的创新,对生态保护的超前意识与极强的社会责任心,一个有鲜明特色,在环境、工业化和科技普及上综合发展的中国村庄。 滕头村隶属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浙江,地处中国东海之畔的重要港口城市宁波以南30公里。 “这是一座任何人看第一眼就会喜欢上的小村庄。”来过滕头村的外国朋友与联合国官员们都这样说。整齐干净的街道、满眼的绿色、村广场中心的音乐喷泉,构成他们对滕头村的第一印象。 可谁也不会想到,这个美丽村庄在上世纪60年代中期以前是一个粮食产量很低的贫困村。 面对非旱即涝的土地,滕头村当年的负责人傅嘉良带着几百名村民开始改土造田,这个过程历时15年。改土造田不仅优化了土地,而且村民们还种下了数千株果树,滕头村在一片绿色中踏上致富路。 “评选十佳和谐乡村共有8大指标,不少指标同环境相关,村里在20多年前就超前具备了环保意识。”滕头村党委书记傅企平说,在许多地方还不懂环保时,滕头村就学会了在规划中实施雨污分流工程。 事实上,靠工业和生态旅游服务业富裕起来的滕头村没有放弃农业,但那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中国传统农耕业在这块土地上已杳无踪影。 在村里,可以看到为数不多的农具已被浓缩进滕头公园的农家博物馆中,取而代之的是国家级高科技生态农业示范园区。滕头农民也不再戴草帽,而是穿白大褂;庄稼种在试管里,这些高科技的试管种苗远销法国、荷兰等国家。 相关报道 建设中国文化旅游特色小镇 面向国内外诚征战略合作伙伴 中国文化旅游与新型城镇化研究院 中国文旅与新型城镇化建设联合体 全球文旅城镇联盟(北京)运营总部 一、产业背景 虽然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旅游业却逆势增长。国家旅游局公布的《2016年上半年旅游统计数据报告》显示,国内旅游22.36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0.47%;出入境旅游1.27亿人次,增长4.1%;上半年实现旅游总收入2.25万亿元,增长12.4%;在巨大的消费市场推动下及有利的宏观政策引领下,通过积极实施“515战略”、“旅游+互联网”行动计划、促进绿色旅游发展行动、公共服务和目的地建设行动、旅游产业促进行动、旅游促进创业创新行动等若干强力举措,旅游产业正成为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二、政策依据 为迎接2017国际可持续旅游发展年,通过发展共享经济和文化旅游产业,充分利用社会资本、智力资本等政策资源,更好地贯彻中央关于供给侧改革、十三五规划、“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战略决策,积极配合我国各地区级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战略。为落实2016年2月,中央《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出的,加快发展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鲜明、产成融合、充满魅力的小城镇;落实2016年7月住建部等三部委《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精神,竭力推动特色小城镇开发建设和重点项目投资;更面向战略合作城市文化旅游、小微创新企业和创客,积极打造和构建“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普惠文旅科技众创空间、园区和特色小城镇。 三、合作平台 1、中国文旅与新型城镇化建设联合体:(新华社)中国文化旅游杂志社、中国文化旅游与新型城镇化研究院、中国城市双创推进工程办公室、中国海外控股集团、中国企业家投融资俱乐部,协同中国文化旅游新型城镇化建设联合体的核心成员单位,如中国海外控股集团、泛华集团、中投集团、中交集团、中建集团、国家体育总局中体工程公司、清大国际科教园有限公司等央企国企,以及有实力的知名上市公司。 2、智库与PPP平台:中国文化旅游与新型城镇化研究院由(新华社)中国文化旅游杂志社、中国城市治理现代化研究院、中央电视台微电影频道、中央数字电视城市建设频道、泛华集团、中国城市双创推进工程办公室联合主发起的,协同(国家体育总局)中国航空运动协会、(国家旅游局)第一旅游网、全联城市基础设施商会、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清华大学新兴产业研究中心、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国家发改委)中国投资协会PPP中心、中国基本建设优化研究会优化投资工作委员会、中国书院联盟、中国通用航空(救援)产业联盟、中国商协会合作联盟、中美教育研究院、京师智库、奥体中心(北京)国际体育股份等战略合作伙伴机构,积极搭建“全国文化旅游小城镇PPP投资平台”,系统开展文化旅游产业、智慧小镇、通用航空业和特色小城镇项目的战略规划、双创投资、开发建设,商业模式,国学文化旅游书院开发等。 3、运营主体:全球文旅城镇联盟(北京)经济技术股份公司 四、产融合作 1、产业整合:新型城镇化新政下的一带一路、产城产镇融合、供给侧改革、国学、养生、文体、旅游、通航、物流、电子商务、双创、互联网+、人工智能+…… 2、融资方式:搭建产城产镇融资平台、PPP融资模式、PE/VC与股权融资、产权市场挂牌融资、资本运营与并购重组、项目融资、资产证券化、发债权融资、BOT、BLT、项目对接、商业模式…… 五、合作对象 合作对象:各地市区县人民政府,各类产业园区、文化旅游景区、各特色镇以上政府部门,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企业、战略新兴产业企业和科研单位,投资银行、产业基金、股权投资基金等。 欢迎各地政府与投资合作机构,通过联合体平台,借助特色小城镇开发的历史机遇,串起经济新常态之粒粒珍珠,共享共荣,协同发展! 六、合作流程 1、由项目单位协同县级以上政府,委托我院提供专业咨询,并组成项目领导小组; 2、我们院安排专家咨询团队,协同项目领导小组开展前期调研; 3、我们院专家咨询团队负责编制项目战略与总体规划草案; 4、项目领导小组经研究并验收《草案》; 5、由我们院方拟定文化旅游小镇或专题项目开发建议书; 6、向委托方政府发改委(局)或上一级主管部门,或国家住建部、发改委和财政部报备 7、与项目方或政府、我们院方及文旅联合体进入项目正式招商开发阶段,我们联合体密切合作。 七、联系方式 总召集人:乾泉、王鑫、董承孝、李拥君 秘书处干事:樊效、汪志民 合作热线:18911166578、18911189318、18611757489、010-52409816 电子邮件:522638684@qq.com 官方网站:www.zgghw.org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