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说明:集中停放点航拍图。新民晚报新民网记者 萧君玮 摄
连日来,4500余辆共享单车“身陷”黄浦区制造局路事故车辆停放点的消息引发社会关注,新民晚报新民网记者走访了事件双方,“黄浦区车辆管理公司”强调扣车是为缓解共享单车过度投放带来的停车紧张; 摩拜单车则表示,用户违停产生的额外管理成本实在无力承担。这场单车运营与城市管理之间的冲撞,在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上海市政府规划咨询专家潘海啸看来,是“绿色出行需求”与“城市规划短板”失衡的集中体现。
图片说明:在黄浦区的一些路段,非机动车的点位挤满了共享单车。新民晚报新民网记者 戴天骄 摄 共享单车“圈地投放”市民投诉“无处停车” 谈及当前的局面,无论是黄浦区车辆管理公司还是摩拜都向记者表示了自己的无奈。在这样的无奈背后,则是整个共享单车市场的持续火爆,数据显示,如今上海有十余家共享单车企业、总计约28万辆共享单车。专家预计,几乎就在今年之内,这一数字就会增加到50万辆,市场发展带来的新问题或才刚刚显现。 对于因为扣车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易光志十分激动,“我们扣车是合理合法合规,但是现在每天有各种电话打过来 ,追问我到底问摩拜要了多少钱,但我压根也从来就没收钱!”易光志称,扣车是希望这些共享单车企业能吸取教训 ,管好违法停放的车辆,遏制过度投放产生的乱象。 记者了解到,类似的“扣车”并不是最近才发生的事儿。早在2016年下半年,黄浦区车辆停放管理公司就开始集中整治非机动车违规乱停的现象。新民晚报新民网于去年10月报道过的《50辆共享单车为何扎堆停车场骑不了?警方:系违法被扣车辆》便是其中一次整治的结果。
来自摩拜方面的说法证实,曾于去年12月前后,从制造局路停车场领回积压的150辆单车,期间并未向场地方支付任何的管理成本。而目前停放在制造局路停车场的4500辆共享单车,则是从2017年2月8日开始集中扣留的。
图片说明:被集中放置的共享单车。新民晚报新民网 戴天骄 摄 胎死腹中的“试点”与各执一词的“成本” 那么屡屡上演的“扣车领车”循环是否真的无法打破呢?易光志表示,曾与包括摩拜在内的共享单车企业沟通,按3000元每月的人工成本在全区选取1至2个点位试点,划定投放上限,由专人负责管理,缓解恶性“圈地”与过量投放, 但这一试点最终没有下文,问题的关键在于双方对“管理成本”始终无法达成统一。 在易光志看来,包括摩拜在内的共享单车企业理应为违停乱放支付合理的管理成本。他称,“打个比方,之前政府原本让我管10万辆车,出100万元买服务。但因共享单车涌入,管理总量至少增加到15万到20万辆,这部分管理成本是不是应当由你共享单车支付呢?” 这样的构想在摩拜看来完全无力承担,“如果按照这个方案计算,我们全区1000个点位一年就要花三千多万的成本, 根本没有可行性。”
对于摩拜的说法,易光志则反驳,“停车点位整体上都是紧张的,全部铺开根本不现实,从构想到落地需要双方不断沟通。关键是通过协商能遏制过度投放,把乱象解决好。”
图片说明:被集中放置的共享单车。新民晚报新民网 戴天骄 摄 专家:单车出行旺盛,践行2040规划刻不容缓 直到今天,4500辆共享单车依旧继续“身陷”制造局路停车场。面对这一困局,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上海市政府规划咨询专家潘海啸教授表示,这一“现象级”困局的解决,或将在全国范围内提供处置经验。 此外,在困局背后,潘海啸强调更应重视上海作为特大型城市,现有“绿色出行需求”与“城市规划短板”间的矛盾 。在潘海啸看来,上海城市2040总体规划中强调,要贯彻公交优先与绿色出行理念,加强公共交通对城市空间的引导作用。但如今,这一规划尚未落实,绿色出行的需求借由共享单车已被集中放大。 “任何一座城市的交通出行,不可能光靠共享单车就能解决。在丹麦、荷兰,共享单车只是整个交通体系的一环,远不及现在的上海这么火爆,交通规划的好坏在于能否将规律性的出行问题解决好,剩下的才由租赁、共享等补位。而现在我们似乎把所有规律性出行的难题都寄托在了共享单车上,忽视了其他边际替代的出行方式,这是值得深思的。”潘海啸这样总结。
所幸,无论是黄浦区车辆管理公司,还是摩拜单车方面,都没有放弃通过沟通解决这一困局的意愿。截至发稿前,记者获悉,摩拜方面已携带具体的整改更正方案致电黄浦区车辆管理公司,双方将就这一问题更进一步开展沟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