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一场由民间组织的宜春北湖公园第一届钓鱼比赛落下帷幕,优美的湖光山色吸引了广大钓友参赛。北湖公园,这座投资2亿多元打造的宜春首个集休闲、旅游、健身、游乐于一体的大型都市生态主题公园,占地面积700亩,仅湖面面积就近400亩,公园内设湿地风光带、垂钓台、植物园等19大主题景观,以其优美的生态环境,成为市民休闲锻炼的又一个极佳新去处。 五年来,我市紧紧围绕“十二五”规划,以提高城镇化质量和水平为目标,以强力推进“城建三年大会战”“城建三年升级战”为主战场,突出规划引领,注重城乡统筹,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城镇化水平明显提升。 我市高度重视规划引领,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城镇规划编制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率先在全省完成了城市总体规划的调整修编和近期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 2010年以来,我市投入规划编制经费近7000万元,编制各类规划600余项。2012年是我市城乡规划编制投入最高、编制种类最多、涉及范围最广的一年,全年投入3000多万元,编制各类规划300多项,有力促进了城镇化和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 2010年6月,宜春市中心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年)得到省政府的批复实施后,先后投入802.5万元,聘请浙江省城市规划院、江西省城市规划院等甲级编制单位,先后编制完成宜阳新区、湖田片区、城南片区以及明月大道两侧片区等控制性详细规划。近年来,宜春中心城区累计投入控规编制经费1341.5万元,控规编制面积共计76.4平方公里,控规覆盖实现100%,城乡规划体系日趋完善。 城市要改变,项目是关键。我市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努力提升城镇综合承载力。自2010年至2012年,实施并顺利完成了“城建三年大会战”,掀起了城市建设的新高潮,实现城市面貌的大变样。“城市建设三年大会战”期间,宜春中心城区大力实施“六个六”工程项目建设,通过政府投入45亿元、撬动全社会投入300亿元的城市重点项目建设,以项目为载体,以项目看变化,以“提升老城区、拓展新城区、推进袁州区、优化明月区、壮大经开区”为总目标,全面启动“五区”建设—— 着力改造老城区。加快小街小巷改造,打通断头路,疏通梗阻路,确保道路畅通;按照“控制容量、保持规模”的原则,全力推进危旧房及“城中村”改造,改善居住环境;按照“四季有花、四季常青”的要求,以规划增绿、拆墙透绿、见缝插绿、空地建绿为重点,大力提升老城区园林绿化品质。 大力拓展新城区。按照“东延、西拓、南控、北跨”的城市发展方向,重点加大秀江以北、高速公路以南地段的基础设施建设,拉开框架,完善功能,促进扩容提质。如今,宜阳新区成为宜春一张靓丽的名片。 加速推进袁州区(袁州新城)。按照“一江两岸、南北双城”的整体开发规划,我市加速袁州新城建设。全力推进公共设施项目建设,形成主、次、支路三级路网结构的道路体系。如今,一座以居住和旅游服务为主导,综合行政管理、金融贸易及文化娱乐等多功能新型城市初步建成。 优化升级明月山景区。按照实现“五个翻番”的总体目标,以创建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为抓手,大力完善景区道路交通体系建设,配套商业街区、公园广场、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设施,全力推进宾招接待、主题乐园、禅宗文化等重大项目建设,提升服务水平,丰富旅游产品,做优旅游品牌。如今,整洁干净、环境优雅,透着江南韵味的温汤小镇已享誉全国,成为一个绝佳的温泉养生胜地和国内热门旅游目的地。 壮大经开区。坚持做优规划、有序开发、引领长远的发展目标,以锂电新能源产业基地建设为抓手,按照“工业园区、城市新区”的要求,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同步配套生产、生活性服务设施,以良好的硬件环境承接项目进园落户。如今,一个道路笔直、工厂林立、功能多样的经开区已成为宜春创业的一方热土。 2012年“城建三年大会战”圆满收官,宜春中心城区建成面积达70平方公里,比2010年新增约15平方公里,让宜春迈入50万以上人口的中等城市行列。 紧接着,我市于2013年又组织实施“城建三年升级战”。全市城建三年升级战拟计划实施项目1029个,其中包括市政基础类项目388个,公共服务类项目283个,保障性住房类项目81个,综合类项目174个。 一组组数据成为城市建设的有力见证—— 截至目前,全市三年升级战计划项目数1029个,开工项目789个,总开工率76.67%,累计完成投资1222.96亿元;宜春中心城区三年计划项目数172个,开工项目154个,总开工率89.54%,累计完成投资343.4亿元。 截至目前,全市实际完成投资1096.65亿元,其中在建473个,在建率46.15%;已竣工310个,竣工率30.24%;总开工率76.39%。中心城区实际完成投资250.69亿元,其中在建78个,在建率46.43%;已竣工70个,竣工率41.67%;总开工率88.10%。 群众对宜春城市建设成果有目共睹:宜春万达广场,这个大连万达集团投资的大型城市综合体集休闲、购物、文化娱乐于一体,项目自去年2月份落地以来,工程建设快速推进,今年10月份将正式开业。 黄颇路片区曾是宜春中心城区的一个“城中村”。在我市各级部门的强力推动下,目前这个全省最大的单体棚户区改造项目,已完成签订房屋征收协议2406户,完成率为99.7%;拆迁房屋面积40.9万平方米,完成率为97.4%。 今年8月,历时两年零两个月鏖战的320国道绕城改建工程顺利完成。这个市重点工程项目的建成,不仅成为一条缓解原有国道交通压力的通衢大道、一条引领沿线数万群众奔向小康的富裕大道,而且拉大了宜春的城市发展空间,成为我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又一重要“发动机”和“助推器”。 五年来,宜春城市建设步伐铿锵:明月山机场、新火车站综合交通枢纽建成并正式通航、通车;明月大道、文化之窗、花博园等一大批美环境、强功能的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北湖公园、禅博园、宜阳森林公园等一大批文化休闲健身设施的相继建成;宜春“四馆一社”成为城市文化名片,新建宜春汽车总站并投入使用、宜春市人民医院北院项目加快推进、宜春九中开工建设……县(市、区)也不甘示弱,上高镜山公园、万载田下古城、丰城九中等一大批重点项目在城市建设升级战中应运而生。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市不断完善城市功能。近年来,我市各地不断加大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力度,城市功能进一步优化,市民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全市人均城市道路面积达16.63平方米。同时,我市各地进一步加快生态环境设施建设,县县(市市)建有污水处理厂和生活垃圾处理场,为“十二五”期间节能减排目标圆满实现奠定了基础。
据不完全统计,“十二五”期间,宜春中心城区新建、改建桥梁10座,新(扩)建城市道路100条,改造小街小巷400余条,人均城市道路面积达16.92平方米。公共服务设施得到完善提升,新建医疗卫生场所10个、学校14所、幼儿园45个,新建(在建)五星级宾馆5个,大、中型文体娱乐活动场所15个。市政公用设施得到完善提质,污水处理率达93.18%,燃气普及率达95.0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55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3.50%。(记者 李韶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