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同舟共济的态度,而不是以透支信义的方式,深入推进城镇化,才是中国城镇化的必由之路。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月2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会议确定,除极少数超大城市外,全面放开高校毕业生、技术工人、留学归国人员等落户限制。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瑟夫·斯蒂格利茨把中国的城镇化与美国的信息革命,看作21世纪初叶影响世界的两件大事。诚如斯言,中国波澜壮阔的城镇化进程,无论是放在中国视阈内,还是放在世界历史长河中,都是一桩史诗性事件。中国的新型城镇化,不仅决定着中国的发展走向,也雕刻这个世界的面貌。 所谓新型城镇化,就是扬弃以往那种“以物为核心”,为了城镇化而城镇化,为了发展而发展的陈腐城镇化模式,而走向“以人为核心”,为了人的权利与福祉而城镇化,为了人的全面发展而发展的人本型城镇化模式。换言之,人,也只能是人,才是新型城镇化的出发点和归宿。 毋宁说,人的权利、福祉与自由,是城镇化无可争辩的本质。明乎此,我们就能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国务院关于除极少数超大城市外,全面放开落户限制政策的重大现实意义与未来价值。此前,关于放开中小城市落户限制的政策事实上一直在稳健掘进,而今的“全面放开”既是相关政策积极探索之后的水到渠成之举,更是现实情境进一步倒逼的必然结果。而中央层面在关键时刻的果敢与决断则起到了临门一脚的决定性作用。 新型城镇化是一场没有硝烟的革命,是社会结构的颠覆性重构,也是社会利益格局的深度调整。在“农村-城市”二元结构没有得到根本性改观的情势下,新型城镇化的战车面临着盘根错节的困顿与阻碍,无论是大城市还是中小城市,对于外来务工群体,均秉持着喜忧参半态度,一方面固然欣喜于外来务工人员对于城市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另外一方面却也忌惮于由此而带来的社会成本。户籍改革之所以缓慢窒碍,长期无法实现根本性破冰,很大程度上便是因为城市政府担心承担不起户改的成本,无力向所有外来务工群体提供均等化的公共服务。 然而,我们不可能一方面在城乡二元结构面前采取鸵鸟主义态度,另外一方面却还能创造人类历史上最成功的城镇化。因此,以渐进主义策略稳健推进城镇化,并在适恰的时候全面放开落户限制,不仅是户籍改革的题中之义,更是中国新型城镇化取得成功的关键。 对于城市政府而言,在看到全面取消落户限制所带来挑战的同时,更要看到由此而带来的巨大机遇。事实上,无论是产业技术工人,还是高校毕业生、留学归国人员,都是城市发展不可或缺的优质人力资源,他们在城市中生活与工作,所创造的消费潜力,所激发的创新与智力资源,所推动的城市文明与进步,都是不可估量的。我们想象中的公共资源紧张,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短视和僵化思维而非发展和长远眼光来看待户籍改革问题和公众权利。
外来务工人员绝非中国城镇化的负累,恰恰相反,他们从来都是城镇化的主体与动力。我们欣喜地看到,国家对外来务工群体完成城镇化身份转型的态度越来越开放,举措越来越有力,户籍平权,以人为本,绝不只是漂亮的宣言,更成为真切的权利与福祉。以同舟共济的态度,而不是以透支信义的方式,深入推进城镇化,才是中国城镇化的必由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