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焦点 > 公众关注 >

郑州,航空大都市展翅高飞

时间:2016-01-05 20:17来源:中国规划网 作者:李林
    □航空港观察记者 李林

    航空经济理论奠基人约翰·卡萨达如是说:

    在速度经济时代,机场已经成为全球生产和商业活动的重要结点,也是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引擎,它不断地吸引着众多与航空业相关行业聚集到其周围,随着越来越多的商业企业在机场以及交通走廊周围集聚,一种新型的城市出现了,那就是——航空大都市!
 


航空港区开通632路公交线。


航空港区某商业街街景。


生态宜居的郑州航空港。


跨境贸易让市民在家门口就可以买到丰富的商品。


航空港区晨景。


航空港区配套设施齐全的住宅小区。
 

    “十二五”期间,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获得国家批复,随之一座面积415平方公里充满生机活力的“航空大都市”初具规模:机场城市功能落地、生态城市打下基础、智慧城市开始布局、活力城市不断彰显……

    “飞翔”之城

    2015年12月19日,郑州新郑国际机场(CGO)正式启用T2航站楼,山东航空公司和港龙航空公司航班首尝“新味”,踏入T2航站楼的人们无不感叹“震撼”。

    2015年12月31日,飞架郑州与机场的城际铁路正式开通运营,郑州直达机场只需要10余分钟,由此开启了郑州的空铁联运时代,同时也为郑州航空港这座不断“隆起”的大都市注入了强劲的推动力。

    约翰·卡萨达曾描绘郑州航空港是“围着机场建城市”,如今这座为“飞翔”而生的城市正以惊人的变化日新月异。

    “在实验区工作生活的每一天都能感觉到这里在发生着变化,T2航站楼的建设是最有说服力的代表,每次经过它都在‘长高’,如今现代化的航站楼已经投用,行走其间常会感叹,一直为飞翔而努力的航空港真的可以实现所有梦想!”在机场地勤工作的秦飞浩说。

    “一切资源都在助推郑州航空港的都市建设。”一位试乘过郑机城际的媒体人说,从2013年航空港获得批复,短短两年多的时间,一座新城在以“加速度”的姿态呈现,如同飞驰的城际铁路列车一般。

    “坚持以城市为依托,统筹推进四大片区建设,航空都市雏形初现。”航空港实验区党工委书记张延明介绍,新型城镇化“一发动全身”,航空港正在以建设现代国际商都为目标,统筹推进四大片区建设,加快推进城市功能区连片开发,着力提升城市承载能力。

    据介绍,航空港已经实现了415平方公里控制性规划全覆盖。按照“四集一转”、“产城互动”的发展原则,确定了以空港、会展物流、双鹤湖、古城“四大片区组团”为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的突破口。其中,“空港片区”重点发展电子商务、总部经济、教育医疗等现代服务业;“会展物流片区”重点发展商贸会展、航空物流等产业;“双鹤湖片区”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智能终端、精密机械等产业;“古城片区”重点发展生物医药、高端制造等产业。

    统计显示,目前,四大片区已确定进驻项目155个,总投资2012亿元;其中,前期筹备项目78个,在建项目66个,完成投资178亿元,2015年新竣工项目11个。

    “宜居”之城

    2015年12月26日,冬日暖阳照耀在郑州航空港的兰河边,四季常青的草木害羞般地在轻风中摇曳,河水缓缓流淌,哗哗的水声与时而清脆的鸟鸣交响,漫步其间,满目尽享一座安静而胜美的北方城市之光。

    “几乎每天我都会来这里走一走,即使是在冬天里,兰河还是有她温和委婉的吸引力。”在郑州航空港买房置业的刘畅今年已经40岁,从2012年来到航空港发展,他已经爱上了这座新城。他说:“这个城市一边在围绕着临空经济突飞猛进地发展,一边又适时适度产城融合地建设着宜居城市,生活在这儿,既有奋进的动力又不失感受生活的魅力,每次走到兰河边此种感受就多增一分。”

    航空港区市政建设环保局人员介绍,兰河的水源来自城市污水处理厂的中水和上游湖面的天然储水。在航空港区,城市将供水、供电、供气、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提前建设完善,并与城市景观、生态建设形成互补,减低环境污染,形成低碳模式。

    据介绍,郑州航空港最大的生态亮点将是贯穿全区长达28.5公里的南水北调运河生态防护绿廊项目,目前规划方案已完成。届时,南水北调滨河景观廊道和小清河滨河景观廊道形成“X”带状分布,全区生态绿地面积将达到101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24.5%。

    不仅有“绿色”。郑州航空港还在“低碳”上下功夫,据悉,郑州航空港已将“生态宜居、智慧科技”锁定为总体发展定位,并推进规划编制。该区土地规划局人员强调,在规划包括流通、能源、交通、建筑、环境五维一体的智慧城市,通过智能路径连接各类型的控制中心,最终汇集起来进行综合的智慧运营。

    “航空港已经折得园博会的‘桂冠’,听到要在这里举办的消息真的好兴奋。”刘畅说,众所周知,园博会举办到哪里,哪里的城市景观就会随之改善,城市宜居程度也会提升,这就意味着郑州航空港的未来不仅是一个经济发达的工商业城市,还将是一座美丽的花园城市,很是值得期待。

    “活力”之城

    2015年12月25日,周末也是圣诞节,在郑州航空港富士康工作的王媛已经做好了一切欢度“节日”的准备。她的欢度“菜单”上包括与闺蜜一起购物、吃美食和看电影。

    “2014年的圣诞节我就是在港区度过的,很嗨!相信今年也一样开心。”王媛说,尽管航空港是一座新城但这里汇聚了许多年轻人,商业集中,充满活力。

    按照规划,港区规模为415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设用地为291平方公里,人口规模2020年将达到90万人。“十二五”期间,郑州航空港通过产城融合的发展思路为一块平白的土地注入了无限活力。

    据介绍,2013年3月7日,郑州航空港发展规划获批,该区从正县级升格为正地级区划,规划面积从138平方公里增加到415平方公里。2011年11月4日,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封关运行,标志着河南外向型经济进入“综合保税区时代”。智能终端(手机)产业从一片空白实现2014年手机产量1.43亿部,占全球智能手机产量的八分之一。2012年12月19日机场二期奠基开工,两年半时间完成了目前河南单体最大的工程;高速公路网、快速路网、城际铁路、地铁2号线的开工建设和“米”字形高铁、郑州高铁南站的快速推进,航空港实验区即将迎来“机、公、铁”多式联运的新时代。

    城市的活力提升还依赖于城市配套的建设完善。统计显示,该区在建道路已达53条(段),总里程约180公里,总投资约75亿元;投资5.9亿元完成了第一水厂一、二期工程,总投资7.2亿元的第二水厂一期工程,施工正在顺利推进中,目前已完成约90公里自来水管网建设;已建成投用2座220kV变电站及4座110kV变电站,建成电力排管40公里;投资3.6亿元,完成了北区热源厂一期工程,供热能力为70蒸吨;投资6.7亿元,完成了第一污水处理厂一、二期工程和第二污水处理厂一期、第二污水处理厂中水处理工程,日处理污水能力10万吨;五年来全区新建绿地255万平方米,提升改造绿地129.9万平方米,新植各类苗木40万株。

    与此同时,五年间,该区教育事业投资由2010年的4400余万元,增长了27倍,先后建成(改扩建)学校11所,新增学位10440个,全区中小学幼儿园达到129所;卫生事业累计投资6.5亿元,新建医院2家,新增床位150张,在建医院2家,计划新增床位3600张。在建医疗机构有河南省省立医院、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港区医院两所三甲医院及郑州中医骨伤病医院等项目,全区新农合参合人数由2011年63656人,增长了3.16倍,参合率接近100%。

    著名的航空大都市模型创立者约翰·卡萨达曾预言:郑州航空港实验区将在经济转型、整合国际资源、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城市可持续发展、推动河南省和郑州市繁荣发展等方面做出贡献。航空港实验区这座快速成长的现代化航空大都市,将成为中国中部地区经济进步的新增长极和动力引擎。祝愿这座航空大都市展翅高飞!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