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城市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做好城市工作,要在统筹上下功夫,在重点上求突破,着力提高城市发展持续性、宜居性。 这个“宜居性”,道破了现代城市的根本属性。 现在的城市,规模越来越庞大,功能越来越完善,人口越来越密集,资源越来越集中。这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了极大的机会及便利。 然而,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也并非全都遵循了持续、宜居的原则。特别是进入21世纪之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逐渐出现了“两个极端”。 一是“城市病”逐渐显现。一些城市规划缺乏系统性、前瞻性,在产业、人口、功能上布局不甚合理,尤其是一味追求“摊大饼”式的城市发展思维,从而造成一些城市交通拥堵、人口膨胀、房价急升、环境污染、历史文化遗产被破坏。这些“城市病”困扰着人们的健康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另一个则是盲目开发新城,造成“城囧”现象。比如,一些地方政府热衷于开发新城、新区,并试图通过“造新城”来疏解老城区生产生活功能。但实践中,由于规划不科学,无序、盲目扩张,导致“空城”、“鬼城”频现。 城市建设和发展,不能走不科学的老路。此次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划定城市水体保护线、绿地系统线、基础设施建设控制线、历史文化保护线、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等“红线”,防止‘摊大饼’式扩张,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运营模式。并且,会议再次重申要防止城市“换一届领导、改一次规划”的现象。
“城,所以盛民也”。今天,我们做好城市工作,就是要遵循这些“顺乎自然、科学规划、改善生态、统筹管理”的原则,使城市真正成为自由聚合的风水宝地,而不是束缚自身发展的物化躯壳,让人们诗意栖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