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深圳市规划国土委主办、城市设计促进中心组织的第105期“酷茶会”在规划大厦举行,本期邀请了公共空间研究专家、城市批判学者、城市管理单位以及做过激活城市负空间相关尝试的建筑师们等,对如何激活城市中的“负”空间等话题进行探讨。 谈到城市里的“负”空间,那么什么是“负”空间?筑博设计股份有限公司冯果川说,城市从未像建筑师或者规划师手中的方案效果图那样“看上去很美”,那些混乱、无用和消极的公共空间在城市中随处可见。如果规划设计者笔下生动而富有活力的高楼、公园、广场等城市意象对应“正”空间,那么那些被规划设计师所忽视,或者与规划设计意图相违背的则是“负”空间。“负”空间的形成大多产生于环境改变和人们的社会生活,虽然为“负”,但不可否认它们是城市活力和个性的来源之一。 梳理城市“负”空间 想要对城市里的“负”空间进行改进或激活,深圳市公共艺术中心胡诗旸认为,“谈到城市审美的原则,什么是美?对于美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在城市发展中,审美标准可能不一定关注单一视觉化的效果,而是更应该将这个重点转为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保的主题,这也是我们更好地改进城市‘负’空间的指导原则。” 这种“原则”,具体来说,就是以为人服务为导向,讲究功能性的服务设施,特别是兼顾耐久、低维护、节省材料的基础设施,同时还要满足不同人群在公共空间的多样化需求,向不同人群,包括很多行动不便的人、年龄大的人、视觉有障碍的人等提供便利,才是我们城市应给大家提供的。 胡诗旸介绍,在“负面清单”项目中,分为四期,分别从总的角度、针对公园里的标识和公园的设施、针对关于垃圾、针对街道等方面进行梳理和改进规划。她拿在路的两旁种树的问题举例说,刚开始在城市发展的时候,我们发现榕树、大叶榕、桃花青等树种很适合作为主道树,因为它长得很快,但是通过一段时间,发现它们并不适合,因为它们的成长会破坏人行道,甚至会有穿透下水管道的问题。胡诗旸建议,种树也要“适地适树”,选择一些挺拔的树枝,同时选择在深圳的气候条件下要有很好的抗风能力、遮荫效果又好、同时没有安全隐患的树种。 建筑师应有“发现”的眼睛 深圳市张建蘅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创始人张建蘅给大家做“无中生有”话题分享,他说,“无中生有”的意思是,这个城市本来没有这个项目,建筑师自己去做这个项目,在里面找到乐趣的同时,也为城市解决一些负面空间的问题,“一个城市的优化,需要我们每个人包括设计师、城市使用者对这个城市的觉察,要有善于‘发现’的眼睛,然后提出来我们的需求,然后再回到政府层面的城市运营、管理,甚至是立法的问题”。张建蘅认为,对于城市“负”空间,可以用“无中生有”的方法进行改进,他拿在盐田的项目举例,当时有一条小梅沙的栈道,是一个典型的负空间,因为完全没有留人行道给人们行走,后来搭了一个桥,让人们安全行走的同时也可以欣赏自然景观。
除了胡诗旸、张建蘅,酷茶会上,深圳大学杨晓春、深圳市局内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张之杨、筑博设计股份有限公司冯果川纷纷作“可达性三问”、 “非法与合法”、“城市留白”话题分享,为改进和激活城市“负”空间建言献策。(深圳商报记者 杜翔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