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吉市是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首府,是多民族聚居的城市,是我国面向东北亚开放的重要窗口城市。近年来,延吉突出文化惠民,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促进文化服务的均等化、全覆盖,合理构建和调整公共文化的区域配置,增强城镇化进程中文化服务资源的承载能力,让每一位市民既是文化活动的参与者,又是文化创造的享有者,全面提高居民群众的精神面貌,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 以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推动城镇化建设的和谐发展 近年来,延吉市旅游业发展迅速,游客逐年增多。为确保各地游客“进得来,出得去”,延吉市开通了多条国内、国际定期航线和包机航线。国内航线方面,开通了延吉-天津、延吉-哈尔滨、延吉-郑州-重庆定期航班;国际航线方面,开通延吉至韩国釜山、延吉至韩国清州、延吉至俄罗斯海参崴定期航班及延吉至朝鲜平壤,延吉至韩国济州岛、大邱、务安、襄阳的包机航线。全年累计执行航线23条,其中国内航线14条,国际航线9条。此外,还开通了长白山万达至龙井的旅游专列。成功举办吉林延吉长白山国际冰雪旅游节、中俄迎新年狂欢节、中俄青少年儿童艺术节、中国朝鲜族民俗饮食展、延吉冰川哈尔滨啤酒节、中国朝鲜族秋夕民俗节等活动,并完成图洽会旅游组各项工作,成功承办延边韦特恩国际自行车旅游节。 为丰富延吉市民文化生活,营造欢乐祥和的城市文化氛围,在金达莱之夏广场群众文化活动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快乐延吉大舞台”系列群众文化活动。夜色中的延吉青年广场流光溢彩、华灯璀璨,随着熟悉的钟声准时响起,“快乐延吉大舞台”又如约与市民见面,支支优美亦或动感的舞蹈,博得台下观众热烈的掌声。“快乐延吉大舞台”是继延吉市青年广场建成以来,金达莱之夏广场群众文化活动的延伸和升级。截至目前,累计举办专场演出200余场,参与群众达80余万人次,充分展示了延吉独特的文化魅力和良好的城市形象。 延吉“三下乡”活动已经连续实施多年,由市委宣传部牵头,市文体局、科协、科技局、司法局、农业局、卫生局等各部门共同参与。组织广大文艺工作者、科技工作者和医务人员为广大农民朋友送上精彩的文艺演出,送去种植、养殖知识,送医送药、传授健康知识。 以社会保障的全面覆盖,推动城镇化建设的协调发展 目前,延吉共有低保救助对象12235户,共计18545人。今年7月份起,延吉再次调整全市低保标准,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原人均430元/月调整为480元/月,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原人均3000元/年调整为3600元/年。调整后,延吉低保标准在吉林省城镇低保中居首位,农村低保中居第二位。 延吉持续推进养老服务事业发展,54个行政村的“幸福大院”年内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实现了农村居家养老工程全覆盖。6个街道的所有社区全部建立了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日间照料站、志愿者队伍、健康服务”四位一体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以“亲情电话、便民卡、结对子、邻里情、爱心网点”和“以老伴老、以老助老、以老养老”为居家养老服务载体,为老年人过上多姿多彩的晚年生活创造了条件。 延吉于2007年,早于全省一年,结合城市棚户区改造开始了城市住房保障工作,并把住房保障工作列入每年市政府“20件惠民实事”的重点,先后通过实物配租和租赁补贴的方式,对低保无房家庭和低保住房困难家庭做到应保尽保。今年又有221户最低收入无房家庭及低收入无房家庭喜获廉租住房。 以公共服务的完美打造,助推城镇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延吉秉承打造“健身、休闲、观光”城市的理念,近年来,成功完成游园广场和配套设施建设,完成阿里郎广场、亲水广场、音乐喷泉、青年广场、延吉人民体育场等工程建设,对延吉大桥以西,新民桥以东区域布河南岸河滨部分进行综合景观改造,建设滨河公园。如今,休闲娱乐的市民广场、美轮美奂的音乐喷泉让这座宜居城市更加风采迷人。 延吉注重在绿化、亮化、生态文明建设上下功夫。对各主要街路3万多株行道树进行修剪、清枯等一系列养护管理工作,对滨河公园,按“城市生态健身游园、城市休闲景观游园、城市客厅”三大功能区要求进行绿化。截至目前,延吉市园林绿地面积达1524.5公顷,延吉市建成区绿地率37.5%,绿化覆盖率41.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0.78平方米。先后荣获“2015年中国生态魅力县”等25个荣誉称号,成功晋级全国生态环境竞争力100佳县(市)。为了加强城市夜景建设,美化市民生活环境、增加城市美誉度,延吉着力推进街路亮化、建筑物亮化、桥体亮化、广告牌匾亮化及“两河”夜景照明,打造绚丽多彩的城市夜景观。目前,延吉市已亮化楼体550余栋、桥梁11座、广场6座、路灯11000余盏、牌匾3800余块,逐步形成了以路灯亮化为基础,以楼体亮化为内容,以牌匾亮化为点缀的格局,达到了省内第一,国内一流的水平。2014年,在全国社交网媒推荐的“中国十大最美亮化城市排行榜”中,延吉位列前三,仅次于上海、香港。延吉一直高度重视环保工作,通过集中供热、节能减排、推广清洁能源、严管废气治理、专项打“黑”、强化宣传教育等行之有效的动态管理,净化了空气,提升了人民群众的“绿色福利”。市民还可以通过微信平台即可实时查看延吉市空气质量。 以市民素质的整体提升,构建城镇居民的精神家园 延吉本着切实提高广大市民的文明素质、提升城市文明程度为目的,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延吉市市民文明公约》征集活动。在征集活动过程中,相关部门通过在新闻媒体开办征集专栏、播放公益宣传片,深入到社区、村屯、学校和公共场所发放宣传单、问卷调查表、张贴宣传海报等方式积极征集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征集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响应和积极参与,不仅营造了浓厚的社会氛围,还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市民和青少年学生的文明意识。此次活动共征集到各类意见、建议和宣传口号2万余条。并结合延吉实际,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指导思想,以解决群众最需要解决的日常行为规范为原则,汇总提炼出新时期符合延吉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符合市民素质提升所需要的《延吉市市民文明公约》。 文明见于细微之处,细微之处折射出的文明汇聚起来就是这座城市的魅力深度。随着春暖花开,延并吉市民的旅游圣地帽儿山上又是游人如织。老人们在惬意地享受着春日的暖阳;孩子们在滑旱冰、玩滑板,玩得不亦乐乎。对大多游客而言,来往帽儿山选择的交通工具主要是公交车。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所有等候乘车的人排起长长的队伍,蜿蜒几十米,每当公交车驶进站点,队伍缓缓有序地向前移动,不争不抢。一位老人虽然没有排队,但大家还是给他让出了一个位置,让老人先上车。当车上人都坐好、站稳后,公交车慢慢启动了,车下的人不急不躁地继续等候,整个过程没人指挥,没人维持秩序。如今,帽儿山下游客悠闲候车排成的“长龙”已成为一个风景。 延边,有这样一个引以为豪的数字:全州每万人就有1034人具有大学以上文化程度。这一比例不仅远超全国其他少数民族地区,而且比全国平均水平多出141人。延边被称为“教育之乡”,名副其实;朝鲜族被誉为“中国文化素质最高的少数民族”,实至名归。做为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首府,延吉市重视教育如同重视生命一般,“再穷不能穷教育”是各界群众广为认同的道理。重视教育是中国朝鲜族的优良传统,是延吉人的共识。 多年来,延吉各类教育主要指标已经走在了全省的前列。延吉教育也在全国民族教育方面创造出多个第一:全国第一个普及了小学教育;第一个基本普及了初中教育;第一个基本实现了青壮年的扫盲。 以科技文化的开发创新,引领新型城镇化的高起点建设 延吉大力推进开发区、工业区与城市互动发展,把“两区”的创新发展置于国家新型城镇化“新常态”背景下。目前,延吉“两区”已成为先进产业集聚区、科技创新核心区和现代化新城区、城市功能提升和创新的示范区。依托“两区”发展,延吉正由工业化基地、城镇化核心向区域创新载体转变,“两区”转型与城市创新发展密切联动,已成为延吉社会经济发展迈入“新常态”的重要推动力量。《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报告(2015)》显示,延吉园区发展指数为0.5000,跻身全国400强县(市)园区发展水平第三。 延吉高新区、延吉新兴工业区被选为吉林电子商务示范基地。2014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为2.7亿美元,新增外贸企业113户。作为州府,延吉区域辐射能力持续增强。2014年,延吉22项经济指标在延边州占比超四成,经济水平、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等14项指超过一些省辖市、领跑吉林中等城市。 中国规划网 国际新闻联盟中国城市频道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