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首次披露在汉投资经历称回报巨大
雷军 湖北仙桃人,毕业于武汉大学,小米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金山软件公司董事长;著名天使投资人。 2014年12月,当选《福布斯》亚洲版2014年度商业人物。 2015年8月,在全球科技界最富有百人榜上以净资产134亿美元,位列全球排名第16位,亚洲第5位。
得知武汉推出“城市合伙人”计划及成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雷军非常高兴。昨日,他接受长江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武汉在改革创新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这是一个适合创新、创业的城市。过去十多年,雷军在武汉投资了多家创业企业,这次他也首次披露自己在武汉的投资经历。他说:投资武汉的创业企业,回报巨大,非常值得,希望国内外的风险投资家首选关注武汉,加入武汉“城市合伙人”计划。
“敢为人先、追求卓越” 也是一种创业精神 十年前,雷军在武汉的第一笔投资,投给了两个年轻人,一个是华中科技大学的硕士生朱顺炎,另一个是在媒体工作的胡海昕。他们去北京向雷军推介项目,雷军没看中项目,却看中了这两个小伙子。随后雷军以个人名义,给了他们第一笔天使投资,1年后又进行A轮投资,增加到了千万级别。 朱顺炎当时在研发手机上用的浏览器,后来这款产品命名为UC。2014年6月11日,UC被阿里巴巴全资收购,估值50亿美元,马云付出的现金超过38亿元人民币。业内人士认为,对UC投资,最终赢家是雷军,投资回报超过100倍。 武汉“智能公交”软件创始人邵凌霜,是比雷军晚10届的武汉大学校友。2013年,雷军对武汉“智能公交”进行了天使投资。有了雷军的支持,去年“智能公交”引起阿里巴巴等其他风投的注意,很快完成了500万美元的A轮融资,今年又完成了1500万美元的B轮投资。从此“智能公交”从武汉走向全国,发展成为人们熟知的“车来了”软件。 雷军说:“我投资只看人,不在乎你做的项目是什么。我对武汉的青年创业者有很多期待。” 为什么对武汉创业的年轻人情有独钟?雷军说:我特别欣赏“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武汉精神,创新创业同样需要敢为人先的精神、追求卓越的品质。 “城市合伙人”对国内外风险投资人 意味着机会 在了解武汉“城市合伙人”计划和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的设立进展后,雷军非常振奋。他认为,武汉的创新、创业迎来了新的机遇——对于创业者来说,“城市合伙人”打造了一个非常好的支持环境,一个适合创业的平台,对于创业投资人来说,非常具有吸引力,因为政府从政策体系、体制机制、创新文化、创业投资环境等各方面支持力度非常大。 作为风险投资人,他一一细数武汉创新创业的优势:武汉有突出的人才优势,集聚了华中地区最厚实的知识精英;中国光谷高科技产业集群像磁铁一样吸引着创业者的目光;武汉推行的治庸问责、优化投资环境行动为创业者创业提供了制度保障;武汉便利的交通网无形中减轻创业者的物流成本。 雷军认为,有了这样得天独厚的优势,武汉应该及早谋划,从立法入手,完善财税、人才及科技成果转化等政策,让创新有保障、有条件、有氛围。同时,为各类创新创业者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营造更优越的发展环境,创新财政资金的支持路径和模式。 呼唤武汉创业企业加入小米生态链 “小米”是雷军最成功的投资。他介绍,今年小米迎来创业5周年,小米手机跃居全球智能机第三,直逼三星、苹果;小米科技公司如今估值450亿美元。 雷军说:小米手机作为一个创业公司的成功,源于商业模式及竞争战略上的创新。小米想做的不只是手机,而是包括电视、路由器、手环、智能插座、智能灯泡等在内的生态链企业;不光产品,研发方式、营销方式以及生产、物流,都会和传统厂家截然不同。 雷军表示,除了三款战略级产品——手机、电视和路由器,其他产品都会交给小米生态链的其他公司去做。“非常欢迎武汉的创业者加入我们的生态链,目前我们已经投了27家,离100家的目标还有距离,武汉很多创业公司有很好的产品,这方面机会多多”。 万马奔腾才有可能出现一两匹“头马” 李传英 瀚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李传英 祖籍湖北应山县,家住台湾新竹市关新路,投入宽禁带半导体相关研究至今近二十年,发表30多篇国际论文、拥有40件以上专利。李传英近年带领研究团队,致力于碳化硅(SiC)材料特性的研究,其所带领的公司成功地制作出台湾第一个高功率碳化硅二极管的产品。 “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企业是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载体,企业的技术水平、技术创新能力,不仅直接决定企业竞争力,并且对整个产业和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基础作用。” 昨天,李传英接受长江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为了提升企业自主创新热情,增强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源”,必须改进和完善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政策。政府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以直接资助、税收政策、政府采购、产业政策、协调作用、基础设施服务等措施扶持企业。 听闻武汉和京津冀、上海、广东等地区一起被国家列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李传英非常激动,他主要是为新能源汽车和电动车做配套的电子产品,目前已经在北京和深圳拓展市场。新能源汽车产品市场是一个新兴市场,存在极大的想象空间和丰富的创新机会,对创业者、投资人有着天然的吸引力。让更多的人加入进来,万马奔腾才有可能出现一两匹“头马”。 李传英认为,虽然多次来武汉,但还没有真正融入武汉,公司产品也还没有进入武汉市场。这次武汉列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对他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他将争取自己的项目早日在武汉落地,做武汉“城市合伙人”。 李传英认为,为了吸引更多的城市合伙人,政府要着眼于建设一个更加市场化、更加开放的体制环境,让行政指令退出、让创新的制度成本降低,让市场发挥力量。 (记者汪文汉) 与武汉深度合作在这里扎根落户 与武汉深度合作在这里扎根落户 游文光 台湾峰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游文光 台湾新北市人,台湾区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理事,协助台湾汽车电子厂商以互助合作共同行销方式拓展大陆汽车市场,台湾汽车电子产业联盟召集人。 “有良好的外部环境,加上良好的投资环境,我想这里一定会成为台商投资的乐园。”昨日上午,游文光在接受长江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游文光说,早期台商投资集中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这些地区目前面临着人力资源匮乏以及工资大幅上涨的问题,部分台商希望以台企转型升级为契机,将资产向中西部转移。武汉获批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迎来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武汉地理优势十分明显,交通便利,航运和水运都非常便利,尤其是武汉汽车产业在中国、在世界都举足轻重,这些对汽车电子产业和半导体企业,是良好的投资环境,“我们都对武汉发展汽车电子产业的前景十分乐观”。 游文光说,下一步,他打算在武汉开办工厂,与开发区进行深度合作,成为武汉“城市合伙人”,希望政府加大投资环境建设,让越来越多的台湾的电子产业和半导体产业在这里扎根落户。 (记者汪文汉) 软环境更重要,便于生活才能愉快工作 托马斯·费尔兰迪斯 武汉虹识技术公司技术总监 托马斯·费尔兰迪斯 37岁的托马斯是巴西人,2010年在意大利参加一个国际神经生物学会议时,遇到了他的事业合伙人、当时在华中科技大学求学的易开军。两人一拍即合,来到武汉共同创办了公司,致力于人眼虹膜识别技术和产品研发。创立3年,公司研发的整套虹膜识别算法已居世界领先水平,产品即将在公安、司法、教育等部门得到应用。 “我远离家人和女友,从巴西来到武汉创业,是公司的合伙人,当然也是城市的合伙人。”托马斯对长江日报记者表示。 托马斯是德国歌德大学理论神经科学和计算机科学博士,2014年起,他全职留在武汉负责研发工作。政府对人才的支持让托马斯对武汉加深了好感。他入选了光谷“3551人才计划”,这让他印象深刻,“在国外,很少有政府会给外国创业者资金支持,我觉得这个措施非常棒。” “为吸引更多的产业创新人才,武汉一定会变得更加开放。”托马斯说,希望武汉能更便捷地让外籍人士自由进出,比如可以发放人才绿卡,方便外籍人才办银行卡,甚至为买车买房提供便利,“便于生活才能更愉快地工作”。得知城市合伙人计划将会出台政策,在最短时间逐一解决这些问题时,托马斯说,来到一座城市创业,硬件是第一印象,但要持续地留下来发展,软环境才更重要。“‘城市合伙人’计划给我们带来这么多政策利好,我要为它点个赞”。 (记者肖娟 通讯员余健) 墙里开花墙外香吸引更多“洋合伙人” 沃波特·弗朗西斯 光明创新有限公司创始人 沃波特·弗朗西斯 金属有机与催化领域专家,原比利时根特大学教授。2011年,他随武汉籍妻子来汉定居,并创办化工材料企业光明创新有限公司。2012年,他入选首批“外专千人计划”。 “打出国际知名度,武汉才能吸引更多海外高层次人才“入伙”。昨日,正在韩国出差的比利时专家沃波特·弗朗西斯接受了采访。 “武汉这几年对创业团队提供了多重政策支持,这种扶持对初次创业者来说很关键。”他说,2011年10月他创立公司之际,即以海外高层次人才身份入选首批“黄鹤英才计划”名单,获得创新创业资金资助。“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件事是,办理公司注册需要填写大量表格,当时工作人员逐项将表格翻译成英文后指导我填写,很细心。” 得知武汉发布 “城市合伙人”计划, 面向全球招募新兴产业领军人才、创新创业者、风险投资家等海内外英才,他表示,武汉不缺创业环境,关键在于“墙里开花还要墙外香”,让海外人才认识武汉、了解武汉。“我在武汉生活了四年,亲身经历了城市的高速发展,感受到武汉市自我提升的决心。对于有志创办高新技术企业的创业者来说,武汉高校云集,人力资源充足,并能为企业提供科研支撑;区位优势则决定了武汉有很好的通达性。沃波特·弗朗西斯说。
“武汉市人口数量与比利时全国人口总量相当,然而,这么大型的城市,在比利时和欧洲其他国家知道他的人并不多”,沃波特·弗朗西斯认为,要想吸引更多海外高层人才“入伙”,武汉需要在提升国际知名度上下功夫,让城市创业环境,发展前途为世人所知,才能引凤筑巢。 (记者刘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