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焦点 > 公众关注 >

北大规划论坛:公共政策导向下的城市与区域规划

时间:2015-06-24 09:44来源:中国规划网 作者:刘红

    2015年6月17日,北大规划论坛之“公共政策导向下的城市与区域规划”高端讲座在政府管理学院举办,美国德州南方大学潘起胜教授、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曹新宇教授、美国康奈尔大学高怀珠教授和香港大学李卫锋教授应邀做了主题演讲。此次讲座分别由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城市与区域管理系教授沈体雁、副教授张波、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副教授张纯主持。

    潘起胜教授—中国人如何在美国创建一个城市规划系

 

  

 

    潘起胜教授首先介绍美国公共管理学院开设城市与区域规划专业以及学科建设等情况,然后从美国政治的现状提供一些少有人知的规划背景情况,最后简要介绍美国大学里的中国规划教授的教学科研情况。

    潘教授现任职美国德州南方大学城市规划与环境政策学系正教授并兼任系主任、国际中国规划学会(IACP)理事会主席等职务。潘教授毕业于北京大学,并在美国南加州大学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主要研究城市与区域交通规划、经济影响评估与分析以及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等。潘教授作为创始人参与组建了美国第四大城市——休斯敦市建市百年以来的首个规划学系,并于2008起担任系主任一职至今。

    曹新宇教授—建成环境和交通行为研究回顾与展望

 

  

 

    曹新宇教授分析了建成环境和交通行为的关系评价采用抑制蔓延式发展负面效应的城市规划政策的作用,以美国的研究进程为例,回顾该领域研究理念和方法的演变,总结以往的研究问题和成果,并结合中国的实践对学术前沿热点问题提出展望。

    曹教授现任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城市与区域规划副教授、国际中国规划学会(IACP)候任主席等职务。曹教授毕业于清华大学,并在美国加州大学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荣获美国交通规划和政策方向最杰出博士论文奖。其研究兴趣包括建成环境和交通行为的关系、电信技术对交通行为的影响以及低碳城市等领域。

    高怀珠教授—从城市交通规划到空气污染和公共健康:管制、科学和复杂系统的方法

 

  

 

    高怀珠教授采取分阶段的方式深入探讨交通规划、空气质量和健康影响的相互关系:清洁交通系统数学建模中寻找高投入产出比的环境减排战略;在绿色交通项目上维护环境的公平与正义;交通排放和臭氧周末效应强调非线性大气系统的作用和整合运输和空气质量建模的必要性;和超细颗粒物替换交通燃料排放的测量和建模上的最新技术。

    高教授现任美国康奈尔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终身职副教授、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D主编等职务。高教授毕业于清华大学,获得美国加州大学硕士和博士。其主要研究方向为:可持续及高智能城市基础设施和生命线工程,低碳及低污染交通系统,环境能源系统的建模量化分析。

    李卫锋教授—土地利用、交通和环境交互作用下的交通一体化城市模型

 

  

 

    李卫锋教授以葡萄牙里斯本为例,探讨基于UrbanSim平台,如何在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互动模型的基础上,融合空气质量交互作用模块,进行情景分析与模拟。研究合理调整城市空间结构与布局,优化交通系统,以缓解和防治大气恶化,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并且可为城市规划和管理决策提供技术支撑。

    李教授现任香港大学城市规划及设计系助理教授、国际中国规划学会(IACP)理事。他毕业于北京大学,获得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城市与区域规划博士学位。其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化与环境变化,土地利用与交通的互动及其环境效应,GIS、遥感及大数据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