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日前,《广州市严查严控违法建设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出台,查违建再不是城管的“独角戏”。《通知》同时强化了属地责任,辖区月内新增违建3万平米,第一责任人要引咎辞职。 违建为何反反复复、拆而不绝?有关负责人曾将“城乡规划不到位、国土管理服务不到位、政策不连贯”等作为深层次原因。城乡规划不到位,指的是城市边界不断扩张,也来越多城中村被卷入城市,旧有的用地模式和建房需要与新的城市规划产生冲突,违建由此而不断滋生,这正是违建规模巨大而且不断增加的根本原因所在。不过,如果说城中村土地边界不明晰、小产权房在法律上身份仍不明确,城中村拆违进展缓慢,倒也情有可原。但为何在城中村之外,甚至连某些富人区都违建不断? 是拆违的执法力度不够?恐怕也不是,关于违建的专项整治行动一场接着一场,对违建的处理手段也由强制拆除升格为定向爆破,执法手段和执法力度都在不断增强,违建却还在蔓延,这足以说明执法手段或力度并非问题的关键,关键是无论多么声势浩大的拆违行动,如果流于一时松一时紧的运动式执法,都难免会陷入“按下葫芦浮起瓢”的困局。 众所周知,拆违虽然并不容易,毕竟耗费巨资建起的房子,无论强制拆除还是爆破拆除,都涉及巨大的利益纠葛,不仅当事人有行贿执法者的意愿,执法者也有利用拆违权力寻租的机会,两者一拍即可,一场关于违建与包庇的共谋由此而生。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广州市城管局白云分局太和镇执法队原队长王宝林,在短短两年时间就从拆违中受贿2000万元,由此可见违建背后的利益是多么复杂而强大。 2010年拆除“最牛”违建别墅就是一波三折,可以料想还有多少拆违会遭遇到利益的阻扰?因此,新一轮拆违行动,最令公众关注的恐怕就是拆违的可持续性以及执法的公平公正性。毕竟,有关负责人透露,广州目前有违建将近1亿平方米,全部拆除既不现实也不可能,那么拆不拆拆你还是拆他,就有了游移的空间,进而就有了利益的活动可能。 此次拆违一大不同,就是建立全市违建数据库,如果有了完善的数据库,那么拆违就不再是东一榔头西一榔头。数据库建立之后,对于违建,哪些可以豁免,哪些必须拆除,应有明确指引,以方便公众监督。
不过,所有的一切,都要落实到长效机制的建立,否则,运动式执法声势再浩大,都很容易沦为一场风,唯有制度性的长效机制,才能产生真正且持续的威慑。问责也是如此,“辖区月内新增违建3万平米,第一责任人要引咎辞职”,这一问责机制,不仅要在本轮专项整治中认真执行,同样应该成为问责约束的长效机制。 |